這么龐大的工作量不是孫元化一個人可以應付得了的,自己之所以讓孫元化招募這些泰西工匠來也正是為了讓他們協助孫元化研制火器的,若是連資料都要對他們保密,這工作也就沒法干了!
西方的現代科學比大明要更加發達,這些泰西人具備一定的現代物理和化學知識的基礎,能夠讀懂自己給孫元化的那些書籍資料,并通過這些書籍資料,協助孫元化研發新式火器裝備。
而這樣的人才在大明卻是難以找到的,但凡在大明能夠找到一批精通現代科學的人才,朱天啟也不會找來這么多狼子野心的外邦人。
因而,朱天啟只能便宜這些泰西人了,把自己手中這么重要的書籍資料對他們公開,不過倒也不用擔心這些泰西人會把這些知識和技術帶回泰西諸國去,憑白助長了泰西人們的科技發展,朱天啟早在打定主意招募這些泰西人的時候,就沒打算再讓他們離開大明。
不過這些泰西人雖然在一開始心懷鬼胎,不肯向大明透露任何比紅夷大炮更為先進的鑄炮技術盒知識,但當孫元化把手中那些關于冶煉、鑄造、火器、火藥等諸多專業書籍和資料擺在他們面前的時候,這些泰西人一個個都被這些書籍資料給驚呆了。
他們沒有想到大明手中竟然握有著遠超于泰西諸國的知識與技術,即便在之前面圣的時候,朱天啟拿出來的那個兒童電子手表已經給予了他們很大的震撼,但是他們仍然無法接受在軍工領域,大明依然是領先他們的。
至此,即便孫元化什么都沒說,他們也便再也沒有人敢藏私了,因為他們發現自己也沒有對孫元化藏私的必要了,他們所具備的學識和技術,比起大明來是遠遠不足的,大明的這些先進的知識和技術水平,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
而他們若是想要學習大明的先進知識和技術,就要以虔誠之心,為大明忠心效力,唯有這樣,他們才可能更深層次地參與到大明的軍工生產工作中去,有機會學習到更多的先進知識和技術。
而事實上,雖然朱天啟給了孫元化很多專業書籍和資料,但是他本人對這些書籍和資料都是不甚了解的,只能說是可以讀懂的水平,要按照書中所寫去付諸實踐的話,還是需要一定的能力的,至少朱天啟認為自己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因而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孫元化和這些泰西工匠們身上,并囑咐孫元化,一定要在工作的過程中做好記錄,留有檔案,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夠總結實踐中的成功經驗,以便于利用他們總結出來的這些經驗,整理出一些更接地氣的資料來,供這個時代的明人研習。
孫元化也是嚴格按照朱天啟的吩咐照做的,他現在根據這些泰西人擅長的領域把他們分了組,然后讓那些大明的工匠們給他們打下手,簡單來說就是泰西人提供知識和技術上的指導,由大明的工匠來做具體工作,這些工匠都是來宗道讓工部精心挑選的,經驗都十分豐富。
而孫元化則作為這座大明西北軍工基地的總負責人,對各個項目進行協調管理。
不過不論是新式火銃的研發,還是火藥、炮彈和子彈,都仍然停留在紙面上,用來作為火藥廠和火器廠的窯洞還沒有建設好,現在除了最先開始建設的鑄炮廠之外,其他的都還沒有竣工。
所以孫元化現在的主要精力也在鑄炮上面,不過在鑄炮之前,先要把冶煉鋼鐵的問題給解決了。
新建的高爐通過一天一夜的烘爐,爐溫已經達到了普通冶鐵爐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在填充了一定數量的燃煤之后,爐溫稍有下降,但是隨著燃煤完全替代木炭,并得到充分燃燒之后,爐溫則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當然,明朝是沒有溫度計的,無法科學且準確地測量爐溫,完全是依靠經驗豐富的老鐵匠根據經驗來進行估計,不過事后證明,這些老鐵匠們可都是有真本事的,對爐溫的估計誤差可以掌握在很低的水平。
高爐的爐溫已經足夠,孫元化也已經命人把張博裕昨天拉來的那批鐵礦石做好了處理,隨后便開始嘗試第一爐的煉制,從冶煉到出爐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想要看到結果,恐怕至少要等到第二天了。
孫元化穿過冶煉室,走到里面的鑄造室,把鑄造室的工匠頭頭李柴興給叫了過來,把手中圖紙遞給了他:“李頭兒,這是火炮的圖紙,若是林頭兒那邊把鋼煉好了,這鑄炮的事情可就要看你的了!”
李柴興接過圖紙來,趕忙一抱拳說道:“請大人放心,小的保準把火炮給鑄好!”
孫元化點了點頭,這才離開了窯洞,去找弗朗機人吉魯去了,這吉魯是個鑄炮的行家,孫元化打算讓他來幫自己參謀一下,自己新設計的大型火炮。
而此時的朱天啟則開始忙著對自己搞起了“軍訓”來。
自打他的壽命上限突破了十七年的上限,至今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他的壽命已經累計到了一百一十年,目前為止倒是還沒有遇到新的瓶頸。
朱天啟最近也沒有什么大的花銷,只是在氪命商店里買了一些送給孫元化的書籍資料,現在孫元化那邊的生產工作也已經進入了正軌,他也可以放下心來,考慮考慮自己的事情了。
朱天啟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也正是因此他才一直這般謹慎,而且即便如今的他也算是稍稍站穩了腳跟,但是對于自己的個人安危,卻始終存在擔憂。
簡而言之,他對于身邊的這些大臣也好,錦衣衛也罷,都是不能絕對信任的,即便是對信王朱由檢,他的五弟,也是一樣。
因而朱天啟認為,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寄托在別人身上永遠是不靠譜的,因為別人對自己的忠誠大多數時候都是靠不住的,所以靠人不如靠己,自己必須要有自保的能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