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宗道本來已經(jīng)告老還鄉(xiāng),雖然如今被召回來做了工部尚書,還入了內(nèi)閣,但心里卻是高興不起來的,畢竟如今這朝中的黨爭可是有愈演愈烈之勢,他雖然沒有在黨爭之中吃過虧,但卻也著實不喜歡這種每日都是明爭暗斗的憂心生活。
因而來宗道自打回京以來,一直都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他被王元寶領(lǐng)到了乾清宮內(nèi),跪下叩首:“臣來宗道,叩見陛下,陛下萬安!”
朱天啟卻是十分熱情地親自上前來把來宗道給扶了起來:“老師,快快請起!”隨即便對王元寶吩咐道:“快,賜座!”
來宗道還真是有點兒受寵若驚了,雖然皇上一直都十分重用他,但是也從未表現(xiàn)得如今天這般熱情過,只好趕忙起身拱手:“謝陛下!”
朱天啟拉著來宗道的胳膊,讓他坐在椅子上,這才開口說道:“老師,朕知道你是想早日回鄉(xiāng)過幾天安生日子,可朕也是沒有辦法啊,但凡朕還有別的人可以信賴,也不會再勞煩老師你再出山!”
來宗道聽了這話,自是趕忙起身拱手施禮,“陛下言重了,為陛下效力乃是我來宗道為臣的本分,怎敢推脫?”
朱天啟一臉感激地望著來宗道,輕輕拍了拍來宗道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朕就知道老師你定然是體諒朕的,如今那東林黨勢大,他們欺朕年輕,朕若是再不找出幾位像老師你這樣的忠誠老臣來為朕撐腰,朕這皇帝還怎么做?”
來宗道一聽這話,更是一臉惶恐,慌忙站起身來,“陛下乃是真龍?zhí)熳樱f萬不可自輕,臣相信不論是東林黨,還是其他朝臣,都是忠于陛下,忠于大明的,還望陛下不要聽信謠言,妄加猜測,使得君臣離心離德!”
朱天啟一聽這話,頓時感覺一拳打在了棉花上,這個來宗道竟然還幫東林黨開脫起來了,他倒真是誰也不得罪。
來宗道不等朱天啟再開口,便又繼續(xù)說道:“陛下也請放寬心,臣既然已經(jīng)回朝做官,那自然是一心一意效忠于陛下的,不論陛下有什么吩咐,臣定然是萬死不辭!”
若是來宗道直接說出后面的這番話來,朱天啟說不定還會感覺十分感動,可是有了他前面的那番話,朱天啟可就要對他后面的這番話打個問號了,這來宗道雖然說得好聽,還萬死不辭,但恐怕讓他幫自己去對付東林黨,他都是不肯的。
想到這里,朱天啟也就不再跟他廢話了,直接開口說道:“朕今天把老師你給找來,是有件事情要交給老師去做的。”
來宗道見朱天啟說得認(rèn)真,也趕忙起身拱手問道:“陛下有什么吩咐?”
朱天啟坐回了自己的椅子上,開口說道:“想必老師你應(yīng)該也是聽說了的,京師里的那批泰西人,是朕命孫元化從濠鏡澳招募回來的,朕養(yǎng)著他們是想讓他們幫咱們大明鑄造紅夷大炮的。
可如今這火炮還沒開始鑄造,大臣們就已經(jīng)開始嚷嚷著讓朕把這些泰西人盡早驅(qū)逐出京了,你說,若是朕真得把這些泰西人給趕走了,咱們大明的火炮還鑄不鑄了?”
來宗道點了點頭,說道:“火炮自然是要鑄的,泰西人也是孫大人費了不少心力才招募回來的,自然也不能就這么白白趕走。”
“對啊,所以朕左思右想之后,只能把這鑄炮廠給搬到京師外面去了,讓這些泰西人離開了京師,躲得遠(yuǎn)遠(yuǎn)兒的,也就沒有這么多事兒了。”朱天啟說道。“朕打算在陜西的榆林衛(wèi)一帶建造一處隱秘的鑄炮廠來安置這些泰西工匠們,此事不知老師你是怎么看的?”
來宗道聽完了朱天啟的這一番話,自然也就馬上明白了朱天啟的意思,當(dāng)即就直接表態(tài):“為朝廷修建鑄炮廠之事本就是我工部分內(nèi)之事,陛下若是已經(jīng)選好了地方,臣這就下去安排,盡快給皇上擬好一份方案。”
朱天啟是沒想到自己都把話說到這地步了,這來宗道還跟自己打太極,還跟自己往后推,當(dāng)即也就沒給他這個機(jī)會,直接開口說道:“方案你就不必擬了,這泰西人鑄炮與我大明多有不同,新的鑄炮廠還是要按照泰西人的要求建造的,所以這事具體的就讓孫元化去做,你這個工部尚書只管做好支持工作就好了!”
來宗道一聽這話,也算是聽出來了,在建造鑄炮廠的事情上,皇上比起自己來,更信任孫元化,可他畢竟是工部的一把手,既然皇上要自己放權(quán),那么自己也得提前把責(zé)任摘干凈,便當(dāng)即開口說道:“那既然陛下已經(jīng)安排孫大人負(fù)責(zé)此事,這建造所需的費用……”
“費用的事情你不必?fù)?dān)心,朕會親自吩咐徐尚書籌措的!”朱天啟直接開口打斷了他的話,“你只管做好協(xié)調(diào)之事,盡快招募工匠,以前在火器局里辦差的人,也都給召集回來,一并送去陜北的新鑄炮廠里去!”
來宗道只好遵命。
朱天啟隨即又說:“還有就是陜北的賑災(zāi)事宜,朕派人訪查陜西布政司得知,陜西布政司一帶今年很可能要有大旱,為了以防災(zāi)情泛濫之時,有人趁機(jī)鼓動災(zāi)民叛亂,朕打算提前在各州府縣設(shè)立賑濟(jì)所,此事需要由你工部來牽頭去做。”
來宗道對此事更是不能推卸的,而且有了前面鑄炮廠的先例,錢的事情又不用他來操心,自然也是沒有任何心理負(fù)擔(dān)的,當(dāng)即便領(lǐng)命下去辦差去了。
朱天啟倒是不擔(dān)心此事被來宗道泄露出去,雖然來宗道回去之后大張旗鼓地召集工匠和以前火器局里的人手,這事兒自然是瞞不住的,可是自己要新建鑄炮廠,鑄造紅夷大炮的事情也不算秘密啊。
只要新建的鑄炮廠的具體位置不被宣揚(yáng)出去就好了,而且這個位置自己也沒有告訴來宗道,目前只有孫元化知道。
朱天啟安排的事情,來宗道自然也沒敢耽誤,回去之后馬上安排人去招募來了上千名工匠,以前火器局的人大多數(shù)也還在京師,雖然王恭廠大爆炸時傷亡了不少人,但也有不少人幸免于難,活了下來,最后也召集了三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