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啟緩緩合上了奏疏,長吁了一口氣,如今新稅法已經開始推行了,張國紀在安南采購的糧米也開始源源不斷地運回來了,看來西北的問題,應該是可以得到有效解決了。
想到這里,朱天啟拿起桌上的保溫杯來,喝了一大口,隨即腦海中便響起了系統的提示音。
“壽命增加1天!”
朱天啟不禁一愣,隨即便露出了驚喜的笑容來,他可是清楚地記著自己的壽命早就達到了“上限”,停滯在十七年零三個多月上不再增長,而且還過一天少一天。
如今自己的壽命竟然又開始增加了,那豈不是說明,這個死亡倒計時一般的“壽命上限”終于被自己突破了?
不過朱天啟雖然激動,但還是盡可能讓自己冷靜了下來,按照他之前的分析,自己的壽命之所以會存在這樣一個“上限”,是因為按照歷史的軌跡,大明會隨著李自成攻破京城而覆滅,而自己也將以身殉國。
雖然“自掛東南枝”這種事朱天啟未必肯做,他也未必有膽量自我了斷,但是估計真要到了壽命用盡的那一天,自己恐怕也是難逃一死的。
想要保住自己的小命,就得救活大明,就得“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因而朱天啟啟用了孫承宗和袁崇煥來鎮守遼東,抵御建奴,同時補發欠餉以防兵變,改革賦役以減輕百姓負擔,最后未雨綢繆,從安南購糧,提前準備應對西北旱災導致的大饑荒。
朱天啟也不知道自己這段時間所施行的這一系列舉措的成效究竟如何,但既然自己的壽命已經突破了之前十七年的“上限”,那就足以說明自己所做的這些是正確的。
當然,朱天啟倒也沒有太樂觀,他知道自己的壽命是與大明的國運緊密相連的,如今的大明還存在很多問題,僅憑這些舉措未必可以改變大明王朝的命運,但是至少從現在的結果來看,大明王朝應該是能夠多撐上一段時間的。
如今的大明王朝已經不至于會在短短十幾年內覆滅了,至于它能夠堅持多久,朱天啟就不得而知了,因為現在他既不知道自己的壽命還存不存在上限,也不知道這個新的上限會是多少年,他只知道,自己若想長生不死,大明所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得到徹底的解決。
不過這些都是后話,事情總得一件一件做,光是著急上火也只是給自己平添煩惱,還不如多想想下一步的打算。
而朱天啟現在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的壽命終于突破了十七年的上限,那么也就是說,自己現在終于可以去氪命商店里去看看那些價值更高的商品了。
朱天啟自然是首先把目光放到了那些高科技的武器裝備上,若是自己能夠從氪命商店里買上一批現代化裝備,想要蕩平遼東的建奴,還不是輕而易舉?
就別說動用核武這種超級大殺器了,在這個時代,自己若是能整上一輛坦克,在戰場上那也是無敵的存在啊,朱天啟就不信建奴的八旗騎兵還能砍得動坦克,扛得住炮轟!
不過很快,朱天啟就否決了自己的這個想法,坦克的售價太高是一方面,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突然意識到,不論是坦克,還是其他的高科技武器裝備,自己都是不會駕駛和操縱的,這個時代他也找不出能夠駕駛和操縱它們的人來。
坦克若是動不起來、打不了炮,那豈不是廢鐵一堆?壽命對于現在的朱天啟來說還是很珍貴的,他可舍不得拿出這么多壽命來試錯!
而且即便自己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學會駕駛坦克,操縱各種武器裝備,難不成自己堂堂一國之君,每次打仗都要親自上前線去不成?這好像也不太現實。
朱天啟只好把目光投向了較為便攜的槍械和小型火炮上面,這些武器使用起來就相對來說要簡單得多了,即便朱天啟穿越過來之前只是一個生活在和諧社會的五好青年,不是來自每日都在槍戰的漂亮國度。
但他雖然沒吃過豬肉,還是見過豬跑的,而且當年大學軍訓的時候也曾拿八一杠練習過射擊,相信只要多加練習,操控各類槍械還是沒有問題的。
單論殺傷力,槍械確實是比不上坦克炮和火箭炮的,但用來對付這個時代的敵人卻是綽綽有余的,畢竟即便是較為落后的加特林和馬克沁,放到這個時代也是足以以一敵千的神器。
不過這些東西雖然售價不貴,性價比很高,但朱天啟暫時卻沒有批量購置的打算,畢竟他手底下還沒有一支令他足夠信賴的部隊,他是不可能輕易把這些大殺器交出去的。
當然,現在他的壽命并不多,他也沒有批量購置武器裝備的能力,所以最終朱天啟決定,還是把有限的資本,用來武裝自己吧。
晚上的時候,王元寶遞上來了幾封奏疏,朱天啟打開一看,當時就笑了出來,這幾封奏疏竟然是反對賦役改革的。
如今趁著這些大臣們都在休年假的時候,新任的稅務司官員們都已經前往屬地赴任了,而隨著距離順天府最近的幾個府州縣的官員到任,稅務司衙門一開張,這些被蒙在鼓里的大臣們也都一瞬間幡然醒悟了。
聽到了這些消息之后,他們是既震驚又焦灼,一個個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紛紛都去找錢龍錫,讓他盡快拿個主意,而錢龍錫則還是之前那副不急不躁的姿態,只是勸他們都不要輕舉妄動。
可偏偏有一些人卻坐不住了,他們認為錢龍錫已經靠不住了,腦子一熱,就直接上疏,反對賦役改革,請求朱天啟盡快取締稅務司,停止新稅法的推行。
而此時各地已經到任的稅務司官員已經開始公布朝廷的新稅法,告示貼的滿城都是,官差們也一邊敲著銅鑼游街,一邊高喊著向百姓們宣講朝廷的新稅法,現在即便是有人想要阻止新稅法的推行,怕是都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