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子濤和白云生老兩口匯合后,就沒有在向上爬去,主要是車在下面等著呢,只給了兩個小時的游玩時間,如果再向上爬時間來不及了。
三人順著關口走了下來回到停車場,此時多數人員已經回來了,花子濤在車上休息了一會,等人到齊之后司機就將車向著十三陵開去。
十三陵位于昌平而八達嶺長城實際位于延慶,但是花子濤一直以為八達嶺也是位于昌平。這個問題好多年以后他才明白搞錯了。
十三陵是五A級景區,這里葬著明朝的十三位皇帝,可以說明朝除了孝陵在金陵,朱祁鈺的景泰陵在西山,其他的都在這里了。
當然如果將朱標當成皇帝的話,那就還要加上東陵,朱允炆沒有留下墓穴,而朱元璋追封的四位皇帝陵墓都在鳳陽,這個也沒有人當回事。
至于南明還有四位自封的皇帝,那就更沒人在乎了,好像也沒有留下什么陵墓,可能是被滿清給掘了。
他們這次游覽的是定陵,也是唯一一座被打開的地宮,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鈞的陵墓,朱翊鈞就是那位,歷史上大大有名的萬歷皇帝,這里還葬著他的兩位皇后,其中孝端顯皇后是萬歷皇帝的原配,另一位孝靖皇后是明光宗朱常洛的母親,她是后來在孫子朱由校繼位后追封的。
萬歷皇帝有幾個想不到,第一個就是自己死后,大明江山只持續了二十四年,就滅亡了;第二個就是沒想到他死了300多年后,陵墓被人給掘了,是掘了而不是被盜。
李自成進京沒有掘了,滿清進京沒有掘了,民國期間沒有掘了,只有某位大文豪把這件事情給干了。
不過此時的定陵已經盡力了多次的焚毀重建,除了寶城、明樓、重門和陵垣始終沒遭嚴重破話,其他的都是后來重建的,尤其在乾隆年間重修時,祾恩門、祾恩殿都被縮小了規模。
定陵的挖掘,絕對是一個外行領導內行的鬧劇,因為當時不具備保護這些文物的條件,無數的文物化為烏有,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挖掘的人員也大多遭了報應,只能說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到了風波期間,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尸骨、畫像、資料照片更是被抬到廣場上面付之一炬,三口楠木棺材也被扔進了山澗里。
定陵完全是一座由石頭堆砌起來的堡壘,最外面是外羅城,也就是整個定陵的城墻,只有一座歇山頂式的大門,另外還有三道劵門,在外羅城里面有三進院落,前院第一道門叫做重門,院里沒有沒有建筑物,只有左側神廚三件,右側神庫三間。
神廚就是制作祭品的地方,其實就是煮肉的地方;而神庫就是儲備祭祀物品的地方。
進入第二個院子需要通過祾恩門,現在的祾恩門規制是寬五間、深兩間,其實按照規制要更加的宏大,包括后面的祾恩殿,按照規制應該是九間,可惜后來被焚毀了。
進入第三進院子,首先是欞星門,這道門在夫子廟也有,欞星就是田天星,掌管天下的土地,所以漢高祖下令,祭天先祭欞星,漸漸地幾天和祭欞星就合并了。
出了第三進院子,通過明樓后就是后面的地宮了,進如地宮是要沿著一圈圈螺旋狀的樓梯往下走的,整個地宮深27米,大約8-9層樓那么高。
地宮由前后左右中,五個廳組成,建筑面積1195平米,你看不愧是帝王,死后睡覺的地方,也比一般人家大得多。左右兩個配殿,個有一個空的漢白玉的棺床,中殿內有三個漢白玉石座,擺著五供和長明燈。
后殿才是,盛放萬歷皇帝和兩位皇后棺槨的地方,棺槨周圍有玉料和梅瓶,以及裝滿了殉葬品的箱子,可惜這些東西都已經不在了。
出了地宮還可以參觀一下定陵博物館,里面有出土的各種文物,金器、銀器、玉器、珠寶、金冠、鳳冠、冕旒、百子衣等,可惜毀壞的太多了。
參觀完定陵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眾人在車上吃了點自帶的食品,然后就踏上了回程。
回去的路上眾人可能玩了半天都累壞了,所以也沒人有力氣說話了,靠在座位上面就睡去了,到了酒店花子濤才被叫醒。
因為玩了一天感覺太累了,所以花子濤也沒有再去小姑那里,只是給小姑打了個電話,然后吃了點東西就睡下了。
第二天是讀者見面會的日子,具體的時間是上午10點到12點,下午2點到四點。一共有8位詩人和2位作家參加這次的見面會,至于讀者來多少,大概是不少于200人,反正門票贈出去了兩百張,有的讀者知道了消息可能也會過來。
花子濤起床后特意換上了自己帶來的白襯衣和深色的西褲,還有那雙花了50多塊錢買的黑皮鞋,看上去顯得成熟了不少。
當他來到二樓的大廳時,里面人已經不少了,看樣子不少于200人,幾個詩人和作家也在一旁的休息室里等候著,花子濤走了進去,看到白云生旁邊還有一個空位子,就走過去坐了下來,這次阿姨沒有跟過來,只有白云生自己。
他此時在和一個微胖的中年人聊天,看到花子濤走了過來,招呼道:“老韓我給你介紹一個,這位小友花子濤,他年齡雖然不大,但是已經發表了兩首詩詞,你很喜歡的那首《木蘭花》,就是他寫的。”
介紹完花子濤后,又對花子濤道:“這位是韓同江,北大的教授,著名的史學類作家,《明朝十六帝》,《大唐風云錄》,對歷史和文學都有很深的造詣。”
花子濤聽了急忙上前道:“韓老師您好,后學末進花子濤向您問好。”
韓同江看見花子濤如此年輕,不由得吃了一驚,道:“小友你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出的《木蘭花》。”
花子濤看到又一個詢問自己的,也是不由得暗自苦笑,年齡有的時候是個寶,有的時候卻是個阻力,只得將自己準備的借口又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