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先去了奶奶那里,給奶奶留下了兩個燒餅夾肉,陪奶奶聊了一會,這才起身回家。家里面母親正在忙著蒸包子,中午已經蒸了一鍋了,下午還要再蒸一鍋。
看到花子濤回來,母親道:“你怎么才回來,我看你表哥早回來了,你吃中飯了沒有?”
“吃過了,在集上吃了個火燒夾肉,我爸沒在家嗎?”
“村東頭的瞎爺死了,你爸過去幫忙了。”
“怎么這時候死,這過年咋辦?”
“應該是封靈了,過完年在辦喪事。”
村東頭的瞎爺,今年得有70多了,具體叫啥花子濤不知道,自打他記事起人們就一直這樣喊,其實他也不是一點看不見,聽老人們說,鬧鬼子時他的眼睛被漢奸打瞎了一只,另一只還能看見。
老瞎子在村里輩分很高,不管是誰都得叫聲瞎爺,爺爺那么叫、爸爸也是那么叫,到了花子濤這還是見面喊瞎爺,輩分早亂了。
瞎爺一輩子無兒無女,年輕時結過婚,后來被漢奸帶著鬼子給糟蹋了,鬼子走后媳婦直接跳井了,瞎爺氣不過找漢奸理論,結果被打瞎了一只眼。
此后瞎爺再也沒有結過婚,搞生產隊時,瞎爺因為瞎了一只眼干不了農活,就在生產隊負責養牲口,他自己沒孩子只有幾個侄子,就拿著侄子當自己孩子。
后來生產隊解散后,他因為懂得養殖配種,就買了幾只種豬、種牛,專門搞配種,到是掙了不少錢。
那時候瞎爺手里有錢,每天都去村里的小賣鋪打酒喝,有時候看到小孩子,就會笑著給買幾塊紅薯糖。
小時候花子濤還吃過瞎爺買的糖,那滋味還真的挺甜。再后來瞎爺年齡大了,就將手藝傳給了侄子,錢也拿去給侄子蓋房娶媳婦了,侄子答應幫他養老。
侄媳婦娶回家后,看瞎爺不順眼,不讓他在家住,瞎爺只好搬到牲口棚里和種牛一起住。
今年春天瞎爺得了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了,侄子將他接到配房里,每天中午給送頓飯,就這樣湊合到了年底。
晚上爸爸回來,在那里唉聲嘆氣,老媽問:“怎么了,瞎爺那邊不是封靈了嗎。”
老爸有些悶悶得道:“春生這兩口子良心被狗吃了,他們倆蓋房結婚的錢,都是瞎爺出的,結果現買棺材的錢他們都不想出。”
老媽聽了也是有些氣憤,“這兩口子做人咋這樣呢,擎了人家財產就該給人家養老送終。”
花子濤在一旁聽得也是氣憤填膺,“我春生爺兩口子要是這樣干,以后在村里還待得下去嗎?”
第二天就是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了,在花子濤老家講究年三十上墳祭祖,吃過了早飯,花子濤沒有寫作業,也沒有寫童話,上午要打掃院子。
屋內前幾天已經大掃除過,只需要清理下院子,花子濤拿著掃把,負責打掃,老爸用鐵鍬,將犄角旮旯的垃圾清理出來,最后爺倆又用獨輪車,將清理出來的垃圾,推到外面的垃圾坑。
掃完院子后就開始貼春聯,以前爺爺活著的時候,家里的春聯都是爺爺來寫,現在爺爺去世了,家里沒人會寫毛筆字只好買現成的。
先貼外面的大門,花子濤等著竹梯爬在門上,將已經刷好糨糊的春聯,整齊的貼到上面,然后用一個小掃帚從上到下掃下來,這樣就牢牢地粘住了。
用漿糊貼春聯有一個弊端,那就是第二年在貼的時候,糨糊粘在上面很難弄下來。花子濤在上面貼,妹妹跑出來幫著扶梯子,爸爸在一旁刷糨糊,爺仨配合著很快就將春聯貼好了。
吃過中午飯,就是上墳祭祖的環節了,上墳都是以家族為單位的,花家營的人大部分都姓花,一個老祖宗傳下來的,后來子孫后代越來越多也就漸漸地將墳塋分開了,不然全擠在祖墳上也埋不開。
在農村女人是不能跟男人一起祭祖的,花子濤他們家族能來上墳的,就是父輩的兄弟六人和他們這一輩的五個人一共十一人。
花子濤家的墳地就在村口不愿的梨樹地里,這里埋著從他曾祖到他爺爺,一共九個墳頭,幾人帶著紙錢和祭品、鞭炮、二踢腳等來到了祖墳。
上墳其實也沒什么講究,有的會帶著祭品,有的干脆就是幾張燒紙,也沒有人攀比,唯獨放鞭卻是非要拼出個輸贏。
胳膊粗的雷管要是在村子里面點燃,一聲巨響,不知道有多少家的玻璃會被震碎,所以這玩意只有在墳頭才敢放,將雷管放在墳墓附近,拉出長長的藥捻,點然后只管撒腿就跑,跑得慢了被炸開的紙皮打到就是一道傷疤。
雖然每年都有被雷管炸傷的,但是人們好像樂此不疲,花子濤家沒有買這樣的雷管只是買了一些禮花彈和二踢腳。
祭祖的流程無非就是擺好祭品、點燃香燭和紙錢,然后就是燃放煙花爆竹,最后就是給先人磕頭,如此一個流程下來也就不到半個小時。
這個世界除夕晚上也有春晚,但是里面的節目與原世界也是大相徑庭,雖然節目不同,演員也換了,但是總體氣氛還是不錯的,一家四口一直看到了新年鐘聲敲響這才回屋睡覺。
花子濤家里的電視機是去年姑姑從京城給帶回來的,日立牌的,遙控器在電視機下面隱藏著,輕輕一按就彈出來,電視是二十一寸純平的方方正正的樣子。
初一按照北方的規矩是要起大早的,四點多鐘就要起床,吃完餃子,要出去拜年的。
拜年這個風俗花子濤是深惡痛絕,從到五點多鐘摸著黑就要挨家去轉,只要有上了年紀或者輩分大的都要進去拜年,而且還要磕頭,有的進屋里去坐會,吃點瓜子喝點水,大人們就是抽支煙,有點家族人多,直接在院子里,等著主人出來大家一起跪下磕頭。
后來磕頭這種風俗漸漸少了,都是直接到屋里坐一會,聊聊天,問候下老人,也就算是拜年了。再后來疫情爆發,連出門都不讓了,拜年這個習俗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