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鹽商五大家族
- 大明:國舅爺很兇猛
- 南方江城
- 2091字
- 2023-02-10 13:54:23
吳芥抖起來了,原本只是一個小鹽商,每年能過手的鹽不到萬引,突然之間,開始大量出貨鋪貨。
吳芥沒有遵守張巖定的規矩,而是按照老辦法,稍微下調了一些價格,以每斤鹽二百文發賣。
就這已經比零售便宜了三分之一,一時間購買者絡繹不絕,讓吳芥的生意愈發紅火,賺大發了。
而此時,大鹽商們在干什么呢?仍然在觀望,私下里溝通。
圍繞兩淮鹽場,形成了五大鹽商,他們前幾年聯手驅逐了晉商,以鄉梓宗族為紐帶,勢力盤根錯節,很是有些能量。
這五家分別是,白,黃,胡,柳,佘,加起來的資財超過千萬兩白銀,敲重點,這些資財,指的是流動資金。
鹽商的生活是豪奢的,不大愿意常駐鹽場,反正都有心腹的人在操持具體的業務。
因此鹽商們最喜歡呆在繁華的金陵,只有這里的銷金窟才配得上他們的身價。
隨著越來越多的消息匯總傳來,再加上爆出吳芥這件事,五大鹽商不得不碰頭商量對策了。
比較有憂患意識的是白家的家主,這次就是白無憂把其他四家找來。
“青口鎮那邊的事情,你們都聽說了吧!”
黃家的家主接茬道:“白大哥說的是國舅爺,還是那個叫吳芥的小蝦米。”
通過這話,就知道五大鹽商的信息渠道各自都不差。
胡家的,柳家的,佘家的,顯然都清楚,紛紛把目光集中到白無憂身上,五家,如果硬要選一個當頭的,那白無憂有這個實力跟威望,他們四家都服。
“吳芥,芥癬之疾罷了,只是疑似跟建昌侯搭上了線,現在不好收拾他罷了,而且他只求財,這種人不足為懼。”
白無憂頓了頓,“我更擔心的是建昌侯,他修筑的曬場,出鹽的速度太快了,我找人去做了專門的對比,曬鹽比煮鹽有巨大的優勢,這樣下去,煮鹽將不復存在,直接斷掉我們的根基。”
胡家的家主嗯了一聲,“白大哥,能不能跟建昌侯談一談,咱們求財的,多條財路不好么?”
其他三家的家主一起咧嘴,他們在這件事上沒有完全自主的權力,因為和官府進行了深度的捆綁,就得受到相應的掣肘,他們想跟建昌侯談,有大佬高官不愿意啊!
白無憂苦笑,“布政使剛跟我念叨過,要不我能躲到金陵來嗎?那幫家伙,只把我們當錢袋子,現在還想讓我們沖鋒陷陣,真把我們當傻子了。”
佘家家主問道:“那我們接下來怎么辦?總躲著,人家該不高興了。”
柳家家主哼了一聲,“不高興又如何,咱們是鐵打的鹽商,他們是流水的官,過幾年他們就滾蛋了,怕他個啥?”
“話是這么說,但已經喂熟了的,總好過下一波從頭開始喂,能別把關系弄僵,還是要盡量維持。”
“可是也得給個準話吧!到底是什么意思,到現在還打官腔,我也是服了。”
白無憂拍了一下桌子,讓四人靜一靜,“其實是他們內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想法,大概是盼著建昌侯走馬觀花,隨便折騰一下就回京,而眼下看來,建昌侯是認真在修筑曬場,短時間內都不會脫離鹽政這一塊,所以我們不能等了。”
白無憂的想法是盡快跟建昌侯接觸,他們五家不出面,但手底下小鹽商一抓一大把,派個合適的人前往就行。
白無憂的訴求很簡單,就是買鹽,甚至可以給到煮海灶戶一樣的價格,把曬場的鹽全部吃下,回頭轉手賣高價。
這套路和吳芥如出一轍,可見純粹的商人共同點都一樣,追求的永遠是利潤。
他們注定要吃閉門羹,張巖一聽是大鹽商,連見的想法都沒有,對這幫鹽商很有抵觸情緒。
就是這些人和貪官污吏勾結,把大明的鹽課稅銀給吞了。
如果大明一年在鹽政上收到的稅是一個合理區間水平,那大明的財政將會寬裕不少。
大明如果有錢,那還會裁撤快遞嗎?那肯定不會因為把李自成裁員讓其去造反啊!
至于收編這些鹽商,張巖表示不好意思,他就喜歡吃獨食,而且也沒信心跟鹽商們玩心眼子,那豈不是太累了。
張巖就是想依托自己可以信任的衛所兵,組建一個鹽業集團,哪怕讓衛所兵全部轉成鹽業集團的世襲工人都行。
張巖比較看好的就是王橋和張劇這翁婿倆,近段時間大家配合的還不錯,張巖已經打發王橋去江浙,南海修筑曬場,看王嫣的面子,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張巖轉而公關張劇,希望張劇麾下的軍戶能轉成鹽業工人,他給許諾了豐厚的利益,并且提前打包票,這不是鹽工灶戶,而是一個新的衙門。
而就因為張巖那一公一私的奏折家信,京城幾乎是人腦子打出了狗腦子,滿朝袞袞諸公,全被波及個遍。
因為張巖投下的這個史無前例的重磅炸彈,威力簡直駭人聽聞。
建昌侯竟然要包鹽稅,而且每年不低于三百萬兩,并且逐年遞增百分之三。
這是什么概念呢!
大明現在的收入也沒多少,等于過個十幾年,大明的歲入,建昌侯一個人全給出了,這是人話嗎?
別說朝臣們不信,朱佑樘也覺得小舅子大難不死,腦子可能出了點問題。
就算朝廷答應,朱佑樘都不答應,不能讓小舅子吃大虧啊!
但隨后傳來的曬場大獲成功,食鹽產量有望突破年產二十億斤,朱佑樘又猶豫了。
如果這個產量沒騙人,那小舅子所說,還是有幾分可行性的。
更讓朱佑樘高興的是,這里面又有太子的功勞,太子發明的水泥是修筑曬場的必備材料。
朱佑樘高興的大手一揮,給朱厚照放了三天假,還把沐昆獻來的大象送給了朱厚照。
朱佑樘也隨后把此事讓內閣會同百官評議,看看能不能把鹽課稅銀包給建昌侯,以換取每年三百萬,今后會更多的鹽課銀子。
產生了這樣的大討論,有些人也終于坐不住了,國庫增加銀子,又不是給他們加俸祿,真的讓建昌侯包稅,他們可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是該讓建昌侯知道知道,出頭的椽子為什么先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