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物流學簡史與物流學說

1.3.1 物流學的產生與發展

物流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844年。法國技術人員J. Depuit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強調重視供貨管理功能,保持倉庫保管與運輸兩者之間成本的均衡。1905年,美國陸軍少校C. B. Baker曾把物流稱為關于軍隊移動與供給的戰爭科學之一。1915年,美國市場學者阿奇·蕭(Arch W. Shaw)在他的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市場流通中的若干問題》(Some Problem in Marketing Distribution)一書中提出物流的概念,叫作“實體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他指出,在市場分銷中,存在兩類活動:一類叫作創造需求,也就是通過廣告、促銷、市場分析、銷售網絡等手段,讓更多的人來購買企業的產品;一類叫作物資實體分配(physical distribution of goods),也就是怎樣更省錢、更及時地將客戶訂購的產品送到客戶手中,這一轉移指的是銷售過程的物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事后勤活動的開展,以及英國在戰爭中對軍需物資調運的實踐都大大充實和發展了軍事后勤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并支持了“后勤”(logistics)的發展,高效的軍事后勤系統也被認為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美國在戰時采用的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這一名詞在社會經濟領域也受到廣泛關注。人們逐漸認識到,社會經濟中的物流活動也應包含“原材料的采購、產品分配、運輸、庫存控制、儲存、用戶服務”等活動,而不僅僅是銷售物流,這正如“logistics”所描述的一樣。因此,二戰以后logistics被引入到商業部門,稱為商業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包括原材料物流、生產物流和銷售物流,但在研究領域并未被廣泛采用。

當前,物流領域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物流最早是以市場營銷和管理理論等為理論基礎發展起來的,如今已成為會計、計算機、經濟學、數學、哲學、政治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等多學科交叉的領域。現代物流學的發展和完善經歷了近百年的歷史進程。

1. 第一階段:實體配送階段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到80年代中期,“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繼續在美國得到發展和完善,并從美國走向世界,形成了比較統一的物流概念,也成為世界公認的物流概念。在1964年,日本也開始使用物流這一概念。在使用物流這個術語以前,日本把與商品實體有關的各項業務,統稱為“流通技術”。1956年,日本“流通技術專門考察團”到美國進行考察,首次接觸了“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弄清了日本以往叫作“流通技術”的內容相當于美國實體配送的內容,1964年以后改稱為“物的流通”。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正式采用“物的流通”這個術語,簡稱為“物流”。到了20世紀70年代,日本已經成為世界上物流最發達的國家之一。1979年6月,中國物資工作者代表團赴日本參加第三屆國際物流會議,回國后在考察報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這一術語。

這一階段物流管理的特征是注重產品到消費者的物流環節,目的是對與實體配送有關的一系列活動進行系統管理,以最小的成本確保把產品有效地送達顧客處。實體配送是針對產品銷售中分銷問題和銷售渠道的構建問題,企業從銷售渠道的構建、銷售網點的合理布局、加速商品的流通和貨幣的周轉、合理控制商品庫存(既不積壓也不短缺)的角度,提出來必須重視物流問題。

但學者們發現,僅僅只從產品的銷售角度考慮物流問題遠遠不夠,還不能使企業獲得最佳經濟效益,必須綜合考慮企業原材料采購、在制品與產成品庫存的控制問題,應當把物流問題的研究從銷售領域延伸到生產領域,于是提出物流一體化問題,即工業后勤(industrial logistic)問題。這標志著企業對“物流”問題認識的深化。同時,美國的工商企業借鑒軍事物流的理論和方法論,將在戰場上的拼殺技巧轉化為對市場的爭奪,借以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物流問題。美國軍方在戰爭中所用到的物流技術及運籌學方法論,如優化法、線性規劃、博弈論等被移植到工商業中。這些物流技術和運籌學方法論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加以應用,大大地提高了物流過程的效率,同時也提升了物流學的科學性。在由軍事后勤(military logistic)向工業后勤延伸和發展的過程中,物流學的方法論得以充實,并且形成了物流學科的新領域——物流工程。

20世紀60年代,通過吸收借鑒系統科學、管理科學以及電子計算機技術等相關學科的最新成果,物流學完成了基本理論體系的建立,并將其理論廣泛應用在實際中,最終從企業管理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1961年,愛德華·斯馬凱伊、唐納德·J. 鮑爾索克斯和弗蘭克·莫斯曼撰寫了《物流管理》,這是世界上第一本介紹物流管理的教科書,該書詳細論述了物流系統及整體成本的概念,為物流學成為一門學科奠定了基礎。20世紀60年代初期,密歇根州立大學與俄亥俄州立大學分別在大學部和研究生院開設了物流課程,成為世界上最早把物流管理教育納入大學學科體系中的學校。

1956年,日本從美國引入“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在汽車、家用電器、電子通信器材和精密儀器儀表等領域創造出強于歐美等國覆蓋全球的產品。伴隨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現代物流學的研究在日本迅速發展起來。工業自動化的物流模式,以及為了提升物料運轉速度,日本工程師設計出全自動化、智能化的立體倉庫。日本企業將物流的理念與企業生產作業的布局和加速物料在生產流水線的周轉聯系在一起,物流問題進入制造業的工業工程領域。準時制配送、零庫存以及模塊化拼裝結構的柔性生產線,還有精細生產、精細管理和精細物流等理念及企業管理模式,是日本企業對物流學的巨大貢獻,并且開辟了工業工程學科中物料搬運及流轉合理性的研究領域。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促成了日本產業結構的轉換,對物流的需求開始由量的需求向質的需求轉變。豐田公司創造了“準時制生產”方式,成為后來各國企業爭相效仿的生產模式。基于企業管理理論,日本學者還創造性地提出,物流是企業的第三利潤源、物流費用是商品成本的水下冰山、物流是有待企業挖掘的金山等,日本社會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物流”熱潮。

2. 第二階段:綜合物流階段

20世紀70~80年代,物流發展進入綜合物流階段。1969年,唐納德·J. 鮑爾索克斯在《市場營銷》雜志上發表了《物流的發展——現狀與可能》一文,對綜合物流概念的過去、現狀以及未來發展做出了全面分析。這一階段的特征是在實體配送的基礎上引入物料管理的新概念和新技術。企業越來越認識到把物料管理與產品配送綜合起來管理可以大大地提高效益。同時,全球性競爭的加劇也使采用新的物流管理技術、改進物流系統成為必要。

1965年,美國的約瑟夫·奧里奇提出獨立需求物資和相關需求的概念,并指出訂貨點法的物資資源配置技術只適用于獨立需求物資。而企業內部物流的生產過程相互之間的需求則是一種相關需求,相關需求應當用相關需求的物資資源配置技術。之后,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制造資源計劃(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Ⅱ)、配送資源計劃(distribution resources planning,DRP)、準時配送(just in time,JIT)、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等方法大大地改進了物流系統管理。此時現代物流學的訂貨管理、倉庫選址、庫存理論等應用于實踐中,反過來,實踐的發展又進一步促進了理論的發展。在這個時期形成了物流系統基本理論、物流系統分析、物流系統設計,一直到物流系統管理等比較完整的以系統為導向的研究體系,這個研究體系的形成標志著現代物流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門成熟的獨立學科。

3. 第三階段:供應鏈管理階段

20世紀80年代以來,物流發展進入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階段。這個階段的特征是:企業對傳統的物流管理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物流管理實現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安排、訂單處理、存貨管理、運輸倉儲,最后到銷售和售后服務的全過程管理。

20世紀80年代,人類社會逐步進入信息社會,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在物流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這一階段,物流已不僅僅限于分銷領域,已經涉及企業物資供應、企業生產及企業廢棄物再生等全領域。1982年,基思·奧利弗與邁克爾·韋伯提出供應鏈的概念。20世紀90年代中期,供應鏈理論獲得巨大的發展,出現了一大批供應鏈理論的研究成果,供應鏈理論逐漸成為現代物流學的核心理念之一。1985年,威廉姆·哈里斯和斯托克·吉姆斯在密歇根州立大學發表了題為《市場營銷與物流的再結合——歷史與未來的展望》的演講,推動了物流顧客服務戰略以及供應鏈管理戰略的研究。全球物流理論、物流產業理論在這一時期也初現端倪。美國學者羅德納·斯拉特提出了《美國運輸部1997~2002財政年度戰略規劃》,成為美國物流現代化發展的指南之一。199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物流施策大綱》并不斷修正沿用至今。

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以后,世界經濟進入了第三產業時代,在滿足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方面,數量早已不成問題,而如何將生產出來的商品及時銷售給消費者,盡快回收成本成為現階段的主要矛盾,能解決這一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現代物流。

進入21世紀,科技飛速發展,經濟總量不斷膨脹,企業面臨產品品種急速擴展,產品更新換代大大收縮,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等趨勢,企業必須使用與工業經濟時代完全不同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模式,供應鏈管理應運而生。2005年1月1日,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正式更名為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標志著現代物流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在這一階段,現代物流學已經開始轉向側重物流戰略管理方面的研究,誕生了一系列新的理論,包括顧客服務理論、供應鏈管理理論、全球物流理論、技術管理方法以及物流產業理論,這些理論的構建標志著現代物流作為一門學科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框架體系。

延伸閱讀1-1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更名 標志著全球物流進入供應鏈時代

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成立于1963年,由北美實體配送協會(NAPD)發展而來,是全球性物流業個人組織。為順應物流管理形勢發展,CLM于2005年1月1日正式更名為美國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CSCMP),協會官方網站已變更為“www.cscmp.org”。CSCMP目前是全球物流與供應鏈行業最有影響力的組織,在15個國家有81個圓桌會(分會),共擁有15 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會員。這一更名從某種意義上揭示了21世紀全球物流發展的主流趨勢——“供應鏈整合管理”。21世紀,物流行業覆蓋范圍越來越大,供應鏈在企業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關鍵。協會更名后,也增大了對供應鏈環節中其他起重要作用的專業的包容性。

1.3.2 物流學說及其觀點

1. 黑暗大陸學說

1962年,著名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財富》雜志上發表了題為《經濟的黑暗大陸》一文,指出“流通是經濟領域的黑暗大陸”。由于流通領域中物流活動的模糊性特別突出,他將物流比作“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強調應高度重視流通及流通過程中的物流管理。黑暗大陸學說(economy's dark continent)指出在市場經濟繁榮和發達的情況下,無論是科學技術還是經濟發展,都沒有止境。黑暗大陸學說也是對物流本身的正確評價,即這個領域未知的東西還有很多,理論與實踐皆不成熟。

2. 物流冰山說

20世紀60年代,日本早稻田大學的西澤修教授提出了物流成本“冰山”學說,他指出,企業的物流成本具有很大的虛假性,就像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人們可以看到,而大量的沉在水面下的是人們看不到的黑色區域。這是由于現行的財務會計核算制度記錄的對外支付運費和保管費只占整個物流成本的30%,而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消耗的大量物流成本,由于混在了制造成本、銷售成本和管理成本等費用之中,很難進行統計,根本看不到全貌。物流冰山說(physical cost iceberg theory)至少給我們兩點啟示:一點是,企業究竟耗費了多少物流成本,我們并不清楚,值得研究;另一點是,大部分物流成本是在我們無法監控的情況下發生的,物流成本是如何發生的、多少是合適的,我們也不清楚,可能存在著物流成本的巨大浪費。因此,研究物流、做好物流成本的管理,可以給企業帶來成本的節約,從而創造價值。

3. “四流合一”學說

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是流通過程中的四大組成部分,由這“四流”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流通過程。“四流”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既是獨立存在的單一系列,又是一個組合體。所謂商流,就是一種買賣或者說是一種交易活動過程,通過商流活動發生商品所有權的轉移。商流是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起點,也可以說是后“三流”的前提,沒有商流一般不可能發生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反過來,沒有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匹配和支撐,商流也不可能達到目的。“四流”之間是互相促進關系。

4. 商物分離學說

商物分離理論是物流科學賴以生存的先決條件。所謂商物分離(separation of deal and physical distribution),是指流通中的兩個組成部分——商流和物流各自按照自己的規律和渠道獨立運動。起初商流、物流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進行一次交易,商品便易手一次,商品實體便發生一次運動,物流和商流是相伴而生并形影相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伴隨著現代化的分工和專業化,流通過程中上述兩種不同形式出現了更明顯的分離,從不同形式逐漸變成了兩個有一定獨立運動能力的不同運動過程,這就是所稱的“商物分離”。

5. 效益背反學說

效益背反也稱二律背反或者效益悖反,是指同一資源的兩個方面處于互相矛盾的關系之中,要達到一個目的必然要損失一部分另一目的,要追求一方必得舍棄另一方的一種狀態。這是一種此長彼消、此盈彼虧的現象。這種現象在物流行業中比較普遍,例如企業要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物流成本會上升,但二者之間并非線性關系,即投入相同的成本并非可以得到相同的物流服務水平的提升。一般而言,當物流服務處于低水平階段時,追加成本的效果較佳。又如,企業希望減少物流網絡中倉庫的數目并減少庫存,必然會使庫存補充變得頻繁而增加運輸的次數與距離,無形中增加了運輸費用。再如,簡化包裝可以降低成本,但在運輸和裝卸過程中的破損率會增加,且在倉庫擺放時不可堆放過高,降低了保管效率。

掃碼閱讀1-4 效益背反可能的解決措施。

延伸閱讀1-2

如何構建平衡的現代物流市場支撐體系

構建平衡的現代物流市場支撐體系是指:構建各種物流服務業態、門類比較齊全的物流服務體系;構筑工業企業、商業企業應用物流的物流技術管理體系,實質上就是培育物流服務市場需求方;構筑物流裝備制造和物流咨詢服務體系。只有供需雙方平衡發展,這個產業才能走向成熟;只有供方、需方和配套服務方三者平衡發展,這個市場才會穩定。也就是說,啟動物流需求、培育現代物流企業和發展物流裝備制造及物流咨詢服務業應同時并重,使三者平衡發展。

(1)啟動物流需求。幫助工商企業樹立全新的物流理念,走出自我服務的桎梏,并通過企業業務流程再造,使企業從以分立的職能部門為基礎轉變到以跨越大多數或所有的功能活動的核心流程為基礎,實現跨越企業范圍整合企業物流系統,擴大物流需求。

(2)培育現代物流企業。第一,鼓勵工商企業把物流部門剝離出來,成立單獨的物流公司,剝離出來的物流部門必須可以單獨決策,而不受原企業的影響。第二,傳統物流企業改造為現代物流企業。通過產權制度改革,激發企業活力;進行資源整合,提高物流資源使用效率;也可利用外資嫁接改造傳統物流企業,通過建立新的機制盤活這些資產。第三,“穩步”發展第三方物流公司。制訂合理的第三方物流市場準入政策,從經營觀念、資信程度、財務能力、服務網絡等方面進行審查。對于一些為重點發展行業服務而發展水平又很低下的特殊物流領域,如汽車、精密儀表等行業,可以采取國家投資、企業經營、合理分利的做法進入市場,使該領域迅速崛起。

(3)發展物流裝備制造及物流咨詢服務業。第一,培育重點企業。政府在一些重大物流項目上,應多為國內有實力的企業爭取機會,以幫助它們積累經驗,提升業績。對購買國產重大設備的企業,給予優惠貸款、貼息買方或賣方信貸等。第二,選擇若干重點領域,加快開發一批關系全局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以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第三,實現物流裝備制造企業之間以及與物流咨詢企業之間的戰略聯盟,揚長避短,優勢互補,既可保持和發展自身的核心優勢,又可增強總體規劃和項目集成能力,從而構成與國外同行業在重大項目上的競爭優勢。

資料來源:李秋正,譚凌,關志民.構建平衡的現代物流市場體系[J].經濟問題,2003(12):30~32.

本章小結

本章對物流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并對比了不同時期物流的定義,以幫助學生理解物流概念的發展。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現代物流管理已經進入了供應鏈管理階段。供應鏈管理與物流管理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物流根據不同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方式。物流活動形成了多個功能模塊,了解物流活動的構成以及各功能模塊管理的主要內容,建立起系統的思維框架,是學好后續章節的基礎。現代物流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領域,了解物流學科的發展歷史,有利于更準確地把握物流發展趨勢,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物流的相關理論與方法。

主要術語

物流(logistics)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現代物流(modern logistics)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3PL)

合同物流(contract logistics)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

區域物流(regional logistics)

國際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

供應鏈(supply chain)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實體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

黑暗大陸學說(economy's dark continent)

物流冰山說(physical cost iceberg theory)

商物分離(separation of deal and physical distribution)

理論自測

1. 如何理解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概念及其關系?

2. 從美國物流管理協會的歷次更名總結物流概念的演進。

3. 如何理解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4. 物流活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5. 如何理解效益背反?請舉例說明。

掃碼閱讀1-5 第1章練習題。

案例分析1-1

逆風翻盤 向陽而生

現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魯克認為“21世紀不再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因此,成為所在供應鏈的主導企業,擁有供應鏈集成管理能力,通過調整供應鏈結構,重組供應鏈流程,協調供應鏈關系,基于供應鏈效益與效率的提升提高競爭力,將是企業轉型發展的主要途徑。

寧波阿凡達供應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凡達供應鏈”)前身是4家以經營工業品為主的商業企業,主要面向工業企業、房地產企業和分銷商等目標客戶,經營電線電纜、建筑智能化產品及消防設施、空調、照明和元器件等工業產品。在十多年的經營過程中,阿凡達供應鏈管理團隊認識到,傳統的商貿模式主要以價格和公關作為競爭手段,通過采購差價獲取利潤,對采購價格和利潤加以嚴格保密。這種模式往往導致交易過程中商業企業與客戶、供應商之間互不信任,相互博弈,造成整條商貿供應鏈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最終形成一種“多輸”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下,商業企業很難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良性的、可持續的發展。阿凡達供應鏈管理團隊意識到整合上下游企業,集成銀行和物流企業,打造一個全新的商貿供應鏈運營模式將是改變原有經營模式種種弊端的有效途徑。因此,憑借多年積累的基礎,阿凡達供應鏈構建了獨樹一幟的工業品商貿供應鏈集成運營模式,創造了多元化經濟社會價值,實現了傳統商業企業向商貿供應鏈公司的轉型。

阿凡達“商貿供應鏈集成運營模式”促使目標客戶采購價格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阿凡達供應鏈的低價采購和低價透明銷售。①阿凡達供應鏈的低價采購。阿凡達供應鏈能夠以行業較低的價格獲得品牌生產商的產品,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采購信息的及時互通。阿凡達供應鏈與品牌生產商之間的合作是建立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上的,阿凡達供應鏈通過及時向生產商傳遞其客戶的采購信息,能夠使生產商縮減由于預測不正確而導致生產過剩的浪費,從而降低成本。第二,規模訂單的及時提供。阿凡達供應鏈憑借大量的客戶資源和整合采購需求的能力,能夠向品牌生產商進行大批量采購,從而獲得更高的價格折扣。第三,采購資金的及時支付。阿凡達供應鏈在采購交易完成之后,可以憑借銀行給予的授信,及時進行付款,從而降低生產商由于付款周期過長而產生的資金成本。②阿凡達供應鏈的低價透明銷售。阿凡達供應鏈采取直接與目標客戶高層進行交易合作談判的方式,提高采購效率,降低銷售成本,從而能夠實現產品以較低的、透明的價格銷售給目標客戶。

阿凡達供應鏈在向目標客戶低價供應商品的同時,還提供物流配送和供應鏈金融等增值服務。憑借其一體化的物流運作體系,阿凡達供應鏈能夠向目標客戶提供及時的物流配送服務,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實施商品的及時供應,保障客戶能夠在較低的庫存基礎上實現不缺貨,從而使目標客戶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管理成本。借助合作銀行資源,阿凡達供應鏈向目標客戶提供了擔保貸款服務,很好地緩解了客戶的采購資金壓力,并部分解決了中小企業客戶的貸款難題。

阿凡達“商貿供應鏈集成運營模式”使供應鏈各參與方都從中獲益匪淺,受到供應鏈各成員的一致認可。這一方面促使原有供應鏈企業間的業務量日趨穩定并獲得提升,另一方面又吸引了新企業的加入,如銀行合作伙伴的增加、物流企業的增多,這促使供應鏈整體運營效率有了進一步提高,從而帶動更多品牌供應商和潛在客戶的加入。這種正向的馬太效應,使阿凡達供應鏈業務增長迅速。

阿凡達“商貿供應鏈集成運營模式”對促進區域現代服務業和整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具有一定的帶動啟示作用。寧波市將著手打造“以進出口貿易為龍頭,運輸物流為支撐,現代金融為保障,科技、信息等知識型服務業為引領,休閑旅游、文化創意、會展中介等為配套的服務業產業體系”。而阿凡達供應鏈從供應鏈的高度整合了工業品貿易業、商貿物流業、工業品交易信息平臺、商貿供應鏈金融服務業等多個現代服務業業態,不僅促進了各個獨立服務業的發展,而且形成了現代服務業的多行業集成運作體系,能更有效地服務于當地的工業企業和房地產企業,實現兩業聯動發展。因此,阿凡達供應鏈的轉型發展不僅能促進區域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還對區域整體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資料來源:閆國慶,李肖鋼,李秋正.傳統商業企業向商貿供應鏈公司轉型分析:基于寧波阿凡達商貿供應鏈集成運營模式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2(04):181~182.

|思考|

1. 分析阿凡達的傳統商貿模式與商貿供應鏈集成運營模式的區別。

2. 簡述阿凡達供應鏈轉型帶來的經濟社會價值。

案例分析1-2

京東物流集團

京東集團于2007年開始自建物流,2012年注冊物流公司,2017年4月25日正式成立京東物流集團(以下簡稱“京東物流”)。經過多年經驗的積累,京東物流在基礎設施、管理經驗、專業技術方面都逐漸成熟,因此開始向社會全面開放,力爭成為全球供應鏈基礎設施服務商。

京東物流的典型優勢之一是它已經成為全球唯一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達達)六大物流網絡的企業。除了物流網絡覆蓋范圍廣,京東在大數據、云計算、智能設備的應用方面具有領先優勢,可以為客戶提供從產品銷量預測到入庫出庫,再到運輸配送各個環節,運行高效率的智能供應鏈服務系統。

在物流設施建設方面,截至2020年9月30日,京東物流在全國運營超過800個倉庫,京東還負責部分企業云倉的物流管理,京東物流運營管理的倉儲總面積可以達到2 000萬平方米。另外,京東物流已投入運營30座“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這些園區組成了目前亞洲最大的現代化、智能化倉庫群。

在配送服務方面,京東物流網絡已實現大陸行政區縣近100%覆蓋,全國90%的區縣可以實現24小時達,其自營配送服務覆蓋了全國99%的人口,超90%自營訂單可以在24小時內送達。

資料來源:京東物流官網,https://www.jdwl.com/#/about.

|思考|

自京東集團開展自營物流以來,社會就存在兩種態度:一種觀點認為京東物流有力地輔助了京東商城的發展,在通達系服務質量不能保證的前提下,以高成本保證了京東商城的服務質量;另一種觀點認為京東流量入口來自京東商城,不能夠支撐起全國網絡,自營物流違背社會發展細分化的規律。你如何看待京東物流?

實訓項目

物流企業運作模式調研

1. 實訓目標

結合物流企業的實際經營,加深對企業自主經營物流、第三方物流企業、第四方物流企業運作模式的認識和理解。

2. 實訓內容

(1)由學生自愿組成小組,每組3~5人選擇1~2家物流企業進行調查訪問;

(2)在調查訪問前,學生應根據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制定調查訪問提綱,包括調查問題與安排等;

(3)調查訪問后,每人寫出一份簡要調查報告,任課教師組織一次課堂討論;

(4)經過討論評選出幾篇有價值的調查報告供全班學生交流學習,提高學生對物流企業運營的理解和認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城县| 天峨县| 明星| 阳东县| 西畴县| 确山县| 桂林市| 通海县| 茂名市| 简阳市| 乌兰察布市| 乐亭县| 土默特右旗| 白山市| 吴桥县| 潞城市| 东乌| 航空| 加查县| 阳新县| 五寨县| 中超| 韶山市| 东港市| 阿勒泰市| 沂南县| 肃宁县| 嘉善县| 唐海县| 通河县| 泸水县| 郯城县| 电白县| 正宁县| 南溪县| 江华| 郎溪县| 剑阁县| 南投县| 徐州市|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