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領先,占據了優勢的斯特拉斯堡面對急于進球變得急躁的歐塞爾,結果顯而易見。
比賽結束之后,2:4的比分讓客隊斯特拉斯堡的球員帶著勝利的積分,高高興興的坐上了回家的列車。
雖然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輸掉了這場比賽,但居伊·魯并沒有生氣,也沒有提前離開,而是在比賽后來到更衣室,為正在喪氣和懊惱中的青年隊球員們打氣。
“未來,是你們的!”
陳勝的這場表現值得居伊·魯將他放進關注名單里,但他到底還只是一個青年球員,在居伊·魯的關注名單中,只排在最后一個順位,隨時都可能因為表現不佳、長時期的默默無聞被剔除。
想要得到像居伊·魯這般大人物的關注,還得繼續努力。
陳勝一直在努力:學累了的時候,就去踢球放松大腦;訓練累了,就看看書休息緩解肌肉疲勞。
法國公立學校的學費并不高,作為外國人的陳勝,交的學費也和本地人一樣多,同樣也享有保險、房補等補貼——中國留學生在其他的國家,是很難享受到這些待遇的。中國人在類似的英美國家中留學,花費都是當地人的數倍,在法國就沒有這種事情,教學質量同樣不差。都說法國人懶散,但是陳勝的同學們卻都很認真的學習,比起法國人,更像臨近的德國人。
在這樣的環境下,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陳勝沒理由不努力學習。
很多從非洲移民過來的法國人通過踢球賺到錢后,便放棄了學業。但這樣做的風險很大,退役之后,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們,很難找到好工作,只能干重體力工作,要不然就是偷懶領福利,在法國這個福利國家混吃等死。
陳勝可不想自己將來就依靠踢球時的工資,早早過上養老的生活,或者將來無所事事。
陳勝也不想只在學校掛名不讀書。
總有刻板印象說什么球員都是只會踢球,不會讀書的粗人,離了球場就什么都不是?
咱偏要做個有文化的學霸型球員!
德國的96歐洲杯冠軍功臣比埃爾霍夫就在02年考取了經濟學碩士,同馬拉多納一個輩分的巴西國腳蘇格拉底還成為了醫學博士,退役后成為一名醫生。
就在今年,中國前國腳宿茂臻退役之后,也沒有如常人一般的享受生活,而是選擇了去英國留學提高自己……
有這么多前輩激勵著陳勝,倒也不覺得辛苦。
剛接觸法語的時候,陳勝覺得這個比英語要難得多,但是當他開始學習德語后,才發覺法語好像還是挺簡單的……
融入球隊后,和隊友們關系融洽,踢球還有薪水,踢得好,還能拿到獎金——有時候陳勝甚至希望,這樣日復一日,但平靜閑適的生活能夠一直過下去。
語言上,雖然語法等方面還有些問題,但日常的對話已經不是什么障礙。
學業上,二外德語和相關課程爛的要死,拖了很大的后腿,但這只需要花費時間來努力學習,畢竟這里的大街小巷都在用法德雙語,語言環境很好,人們也都很熱情,只要肯認真學,下功夫,進步就會很快。
足球方面順風順水,青年聯賽小組賽上半程已經結束,斯特拉斯堡最終穩住第二名的位置,并沒有被里昂甩開,陳勝也得到了教練弗朗索瓦的暗示,如果繼續這樣的表現,那么下個賽季,自己就一定會被選入一線隊。
斯特拉斯堡在法甲的一線隊目前狀況堪憂,徘徊在保級的邊緣,但只要是一線職業隊,那就肯定比青年隊強,值得為此而努力。
然而在進入冬歇期前,陳勝還是遭遇到了一件煩心事。
隨著12月份的到來,法國各年齡段青年聯賽之外的另一項青年賽事,甘巴德拉杯也隨著展開。
就像青年聯賽對應法甲聯賽一樣,甘巴德拉杯也對應著法國杯,雖說青年聯賽的賽程更接近NBA,而不是法甲,但這也并不稀奇。
歐洲五大聯賽的賽制,都有各自的細微區別,美洲部分地區聯賽也沒有主客場雙循環的說法,所以青年聯賽雖然看上去更像是杯賽,但也沒誰在意這種細節。
青年聯賽和法國聯賽杯只允許職業俱樂部參加,但甘巴德拉杯和法國杯一樣,無論是職業還是業余球隊,只要符合報名標準,就可以參加。
為了體現對甘巴德拉杯的重視,他們的比賽甚至也和法國杯在同一天、同一個球場——法蘭西大球場舉辦,不過一般是上午舉辦甘巴德拉杯,下午舉辦法國杯。
甘巴德拉杯是法國足協為了挖掘十九歲以下青年才俊特意設立的賽事,西塞、亨利等球員都曾在這項賽事上嶄露頭角。
這項比賽較能體現各俱樂部的青訓實力,去年斯特拉斯堡就在這項賽事上取得了亞軍,但總體來看五十年的賽事歷史,還是歐塞爾的奪冠次數和進入決賽的次數最多,從這也能看出居伊·魯對歐塞爾的影響有多大。
作為十六歲的少年,陳勝他們去參加多是十八、九歲球員的比賽,還是有些吃力的。但是為了讓球員們多多見識世面,以便將來更好的適應職業聯賽,弗朗索瓦還是將陳勝、凱文·加梅羅的名字加在了報名表中。
但問題出現了。
作為一個外國人,陳勝的報名被拒絕。
官方理由很充分:
甘巴德拉杯的建立目的,是為了培養和挖掘更多的法國優秀青年,陳勝不是法國人,自然不被允許參賽。
事實上,有不少非洲球員來到法國踢球,最終得以參加甘巴德拉杯。
但那些球員都擁有得到法國認可的雙重國籍,畢竟非洲西北部大片地區都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其優秀球星,大多也會在成年后選擇為法國隊效力。
齊達內和本澤馬就都是阿爾及利亞的柏柏爾族,但他們祖上移民法國,成為了法國公民。維埃拉出生在塞內加爾,直到八歲才來到法國,馬克萊萊也是出生在剛果,這些黑人球星,自然也不是自古以來就在法國生活。
但是他們都算法國人,而陳勝的中國人屬性清清楚楚。
雖然陳勝在法國生活、學習、訓練,但身份仍舊只是一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而不是法國人。
法國有外籍軍團,那是由外國人組成的作戰部隊,戰場上只認槍子不認國家,雇傭兵只看金錢不看老板。
但是足球近似戰場卻不是戰場,外國人想要參與進有國家門檻的比賽,那就得先改國籍。
所以說,陳勝不是不能參賽,如果他更改自己的國籍,官方也就沒有了拒絕的理由。
不過法國官僚主義盛行,效率低下,就算陳勝想要改國籍,最快也只能參加下一屆的甘巴德拉杯了。
陳勝雖然不知道這一點,但他還是想都沒想,便干脆了當的拒絕了更改國籍的建議,直當沒有這種比賽。
雖說中國護照出國簽證什么的比較麻煩,近期自己也沒有回國的打算,不過陳勝還是不想拋棄這個身份。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賺更多的錢,全家搬遷到了法國,但陳勝覺得,生為一個中國人,還是挺不錯的。
搬家和改換國籍完完全全是兩碼事。
陳勝不是圣人,也不是龍傲天,有時也會覺得每日訓練、讀書的生活太過枯燥,抱怨兩句德語的困難,剛來到法國的時候,和朋友去電影院看沒有字幕的法國電影,好半天聽不懂里面的臺詞,就不想再看下去了……和大多數人沒什么區別。
陳勝只是單純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陳勝來到法國留學,最初可沒想到自己還能夠被當地的足球俱樂部選中,他本以為只要努力讀書,幾年后學成留法或回國,肯定能找到份工作,或許海歸逐漸貶值,但只要不是心比天高,過一個穩定舒適的生活并不難,大不了一個法語翻譯的工作,也夠養活自己的了。
父母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并不需要自己操心,妹妹將來總要獨立自主,他愛自己的妹妹,但也不想妹妹成為一個只能依靠哥哥的懶蛋、寄生蟲。妹妹現在還小,但將來總能找到屬于她的領域。
作為一個普通的上班族,雖然沒有當球星風光,沒有那么富有,但也沒有了那些受傷、斷腿、因為實力不足只能踢低級聯賽連自己都養活不起的風險。
但陳勝覺得,就算是有這些風險,但他還是想要試著成為一名職業球員。哪怕自己有可能因此影響學業,因此影響將來可見的穩定生活。
當俱樂部發現陳勝的天賦,向陳勝伸出一只手的時候,陳勝就想抓住那只手。
就是因為他想踢球。
踢球的時候,陳勝覺得很開心,很放松,就算訓練時很累,但只是身體的疲勞,心理上并沒有什么問題。
但是陳勝想踢球,并不意味著他對甘巴德拉杯有多大的興趣。
這項比賽再有名,再重要,也不過是一項青年性質的比賽,對于一個職業球員來說,只能算是不值一提的,在未來充當一個美好回憶的作用,雖說只要在這項賽事中表現優異,就能得到很多專業人士的重視,但比賽又不是只有這一種,也不是所有的法國球星都是在這項賽事中出頭。
如果不是球探、教練等專業足球圈內人士,大部分普通的球迷,也不會對這種賽事有多大的興趣,就像青年聯賽的觀眾,絕大多數都只是球員們的親朋好友一樣。
只要看看世青賽和世界杯之間的收視率,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兩者的關注度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如果被允許參與,陳勝當然會非常高興,但既然不讓參加,那就不參加了,這種比賽,不值得自己委屈自己,付出更改國籍這么大的代價。
又不是法甲,有什么可拽的?
誰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