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問道;“父皇,難道雄瑛不是在棺槨之中蘇醒過來的嗎?”
朱棡與朱棣也有著同樣的疑問。
朱元璋看著自己的三個兒子,笑著將朱雄瑛被發現的經過和現在所住的位置一一和他們說了出來。
三人一聽,連連驚嘆,心道;“雄瑛這孩子真是福大命大造化大!”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居然能奇跡般的生還?”
“待他長大之后,必是咱大明的又一代明主!”
他們互相對望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神里看到了驚愕與驚喜。
朱元璋繼續道;“你們這次回來,原是怕你們的母后熬不過去,才不得已下詔書將你們召了回來。”
“現在你們的母后已經無恙,但你們同時回來,總得要有個說法不是,否則容易引起你們母后的懷疑而傷心。”
“因此千萬不能讓你們的母后知曉你們是為了她的病情而來,明白嗎?”
“兒臣明白!”
三人答道。
朱樉又問道;“父皇,要是母后問起咱們同時回來干什么,那咱們如何作答?”
朱元璋笑罵道;“這還不簡單?”
“你們就說先前接到朝廷的詔書,聞聽雄瑛薨了的消息,每日悲痛欲絕,又怕父皇與母后傷心難過,所以上書給父皇,想來一趟京師。”
“一是為了想陪陪父皇與母后,讓咱們二老寬心。”
“二也是為了想看一眼雄瑛的墳墓,以慰自己傷心之情。”
“兒臣懂了!”
朱樉接著又狐疑的問道;“父皇,那名八歲的孩童是咋回事?”
“莫非是雄瑛?”
朱元璋笑道;“不是雄瑛還能是誰?”
“誰能在八歲就有這等本領?”
“真是雄瑛?”
“雄瑛還有這等本事?”
三人俱是驚疑的看著朱元璋。
朱元璋無奈的道;“雄瑛說是一位神仙告訴他的,其余的咱也不清楚。”
說著,站起身,揮揮手,“走,跟咱見你們的母后去!”
…………
坤寧宮,馬秀英正站在紡車旁,邊等著從藩地匆匆而來的三個孩子,邊仔細的打量著朱鷹送給她的紡車。
病剛好些,她就閑不住,見這么一款新式的紡車擺在眼前,她就東瞅瞅,西看看,有些愛不釋手。
女官韓采芹笑道;“皇長孫可真有本事,不僅能治好您的病,還能造出如此新奇又節省人力的紡車出來,真叫奴婢佩服!”
馬秀英一邊摩挲著紡車,一邊略帶驕傲的笑道;“大孫如此,吾心甚慰啊!”
“兒臣拜見母后!”
朱樉、朱棡與朱棣剛一進坤寧宮,就看見他們心心念念的母后正站在一個造型奇怪的紡車邊,與女官韓采芹正在交談。
他們立即跪下叩首。
“吾兒快快起來!”
“是,母后!”
三人爬了起來,再抬眼望向馬秀英,見馬秀英的臉清減了不少,沒有了往昔雍容華貴之態,都是眼含熱淚,聲音哽咽。
韓采芹半蹲著向他們施了一個萬福,趕緊退到一邊。
“吾兒莫要難過,母后現在的身體不是已經好了嗎?”
說著,慈愛的打量了一下他們,又是欣慰又是心疼的道;“吾兒在藩地受苦了。”
“不辛苦!”
“還不辛苦?”
馬秀英笑罵道;“你看你們,臉上又黑又瘦,身上又是臟兮兮的,還在母后這里逞能?”
“但今兒看到你們,真好!”
朱樉扶著馬秀英坐下,哽咽道;“兒臣幾年未見母后,沒想到你竟消瘦成如此模樣,兒臣心里委實是不好受。”
馬秀英輕輕拍著朱樉的手,又望向朱棡與朱棣,輕聲一笑,“兒呀,你們只要健健康康的,母后心里便知足了!”
“母后!”
三人哽咽出聲。
朱元璋在旁揮揮袖子,大聲道;“好了,好了!”
“老子最煩你們哭,娘們唧唧的!”
三人趕緊擦拭了眼淚,馬秀英瞪了朱元璋一眼,怒嗔道;“咱和兒子們說話,礙你什么事!”
又對三人道;“也難怪你們的父皇說你們!”
“你們如今已是二十多歲的漢子了,怎生還像小孩子一般哭哭啼啼的呢?”
“是,父皇與母后說的是!”
朱棡恭恭敬敬的回道;“只是兒臣在晉地,時常想起母后。”
“今日見到母后,再見到母后身體無恙,實在是心中高興,而不是兒臣故意要做小女兒態的。”
“是啊,是啊!”
朱樉與朱棣在一旁附和。
馬秀英展顏一笑,柔聲道;“咱知曉你們都是孝順的孩子。”
“坐下吧,你們一路長途跋涉,風塵仆仆的趕過來,已經累了吧。”
三人剛依言坐下,便聽見坤寧宮外傳來一聲爽朗的笑聲,“二弟、三弟、四弟,你們可回來了!”
“大哥想死你們了!”
接著就看見朱標從門外腳步匆匆的走了進來。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
朱樉、朱棡、朱棣三人連忙起身,剛想大禮參拜,就見朱標快步上前托住了他們的手臂,嗔怪道;“誒,咱們兄弟之間,何必如此客套!”
朱樉躬身道;“你是太子,君臣之禮不可費!”
“什么禮不禮的?”
朱標笑道;“這里沒有外人,還分君君臣臣?”
“莫非是你們見外了不是?”
“豈敢!”
三人齊齊躬身。
“兒臣見過父皇、母后!”
朱標這才向朱元璋與馬秀英見禮。
馬秀英微微頷首,朱元璋則面無表情的看著他們兄弟四人,沉聲道;“看著你們兄弟之間兄友弟恭,一團和氣,父皇心里甚是欣慰!”
“但君臣之禮還是要有的,否則還有何尊卑可言?”
“今日你們兄弟幾人才相見,父皇也就不多說什么了!”
說著,伸手指著朱樉、朱棡與朱棣,沉聲道;“你們三人以后要切記,不管是有無外人,都要行君臣大禮,明白嗎?”
三人訕訕的道;“兒臣明白!”
馬秀英又瞪了朱元璋一眼,笑罵道;“孩子剛回來,你就板著一張老臉,教訓起兒子來了!”
然后對幾個兒子說道;“你們呀,就像你父皇說的,兄友弟恭是好事,但要懂得分寸,千萬莫失了尊卑!”
“兒臣謹記!”
朱元璋心里暗暗嘀咕,“怎么到你嘴里說什么都是對的,反而到咱嘴里說什么都不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