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禁斷的游戲
- 游戲王DM之決斗盤掀桌系統
- 菌菇之王
- 2446字
- 2023-03-13 02:13:42
“秋,愍公與南宮萬獵。因博爭行,愍公怒,辱之曰:‘始吾敬若;今若,魯虜也。’萬有力,病此言,遂以局殺愍公于蒙澤。”——《史記·宋世家》
==========
“誒,六博?”沮英菇對雙六答道,“突然問我知道些什么……我之前確實有稍微研究過一點,但是那些史料我現在手頭也沒有,這年頭沒互聯網查起來也挺麻煩。雖然可以大致說說,但恐不足征也……”
“無妨無妨,我們又不是什么學術研討會。”雙六呵呵笑道,“先講講它的歷史吧,我只知道它是中國目前已知的最早桌游?”
沮英菇頷首道:“對。傳說是一個叫烏曹的人發明的,但他是什么時代的人誰也說不清楚,有的猜測是夏朝,有的猜測是堯舜時期,傳說烏曹還是磚的發明者,而中國最早的磚大概是五千多年前的黃帝時代。總之都是些傳說了,誰也說不清楚它的起源。”
“大部分古老的游戲都是這樣。”雙六點頭附和,他還沒有跟沮英菇提井守家收藏的那個陶罐的事,因此沮英菇以為他只是作為桌游愛好者和經營者在跟他閑聊。“那我們換個角度:史料里記載的最早的六博實踐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這你就問到我熟悉的點上了,以前我因為寫小說考察過這個問題。”沮英菇笑道,“那是《史記·殷本紀》里提到的一條商朝的記載,說殷商后期一位叫武乙的統治者,曾經制作了一個人偶,把它當作天神。但他搞出這個天神不是為了崇拜他,而是為了和它進行一場‘博’,也就是六博棋比賽。”
“等等,《史記》是西漢時的史書吧,距離商朝都一千多年了,有沒有可能這個‘博’字是搏斗的搏訛誤的呢?”雙六顯然也是對中國歷史知道個大概的。
沮英菇道:“應該不會,因為后面還說了讓這個人偶進行‘博’的方式是找個人代表它行動。試問如果是搏斗的搏,那找個人替天神打架好像沒有什么說服力和意義。而如果是投骰子這種全靠運氣的東西,找個代言人替天神投擲也說得過去。”
“原來如此。”雙六表示贊同,“那結果呢?”
“結果是武乙贏了,天神輸了。于是天神就被上了刑,遭到侮辱。”
“看來這位武乙是為了宗教改革而這么做的。”雙六道,“不禁讓我想到了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埃赫那吞法老,他也是在搞宗教改革,并且傳說和某個游戲有關聯。”
沮英菇接著道:“時間繼續走個近兩百年,六博棋第二次出現在歷史的記載上,是西周穆王時期。戰國時成書的《穆天子傳》說,周穆王在西巡東歸后,曾在一個叫邴的地方,和一個叫井公的人玩了六博,三天后才分出勝負。”
“嚯,那可真是一場漫長的比賽。”雙六評價道,然后突然嚴肅了起來:“現在我還想問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除了商朝那位輸了游戲慘遭屠戮的天神外,歷史上有沒有其他記載因為六博棋而死人的事情?”
作為知曉黑暗游戲存在的人,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弄明白井守的那個陶罐的危險性。
“啊?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嗎?不過你還別說,因為六博而死的人可真不少。比如時間再往后走不到三百年,春秋時期的宋國就發生了一場六博慘案,這也是六博棋第三次出現在歷史上。當時在位的國君宋閔公嘴比較欠,老是嘲諷一位被魯國俘虜過的將領南宮萬,后來他們去一個叫蒙澤的地方旅游打獵時,宋閔公又嘴欠拿南宮萬被魯國俘虜過的事開涮,南宮萬受不了了,于是用六博棋‘局殺愍公于蒙澤’。”
沮英菇掰著手指頭道:“還有個最有名的事件你可能都聽說過,就是西漢早期的七國之亂,造反為首者吳王劉濞,他的太子當年就是被少年時的漢景帝用六博棋殺死的。另外鼎鼎大名的荊軻,也曾在邯鄲與一個叫魯句踐的人玩過六博。”
“他不是后來去刺殺秦始皇而死的嗎?應該跟六博沒有關系吧?”
“是的,不過史書記載他是中途結束了棋局逃走的。”
雙六直呼內行:“黑暗游戲!果然是黑暗游戲!”
“黑暗游戲?!”沮英菇差點笑噴,“不過進行六博而沒死的人更多吧?”
“那是當然,六博肯定也主要是作為一個普通的桌游存在,但通過某種不為人知的方法,就可以將它開啟黑暗游戲的模式!哦對,黑暗游戲就是……”
雙六以為沮英菇不知道黑暗游戲的存在,給他極為簡略地解釋了一下。
“不可能吧?這也太玄乎了,宋閔公和吳太子之死應該都是被對手物理決斗打死的吧?”
“Nonono,那肯定都是史官不明真相,或為了掩蓋真相而寫的表面說辭。”雙六陰謀論道,“我說的是真的,昨天下午我孫子就帶來了一個神秘的壺,長得有點像魏晉時期盛行的魂瓶,但不是瓷制而是陶制,蓋子上也不是雕刻而是一個木盒子。說起來十分慚愧,那是他朋友的爺爺在戰爭中從中國盜取的……那個壺上貼著符箓與封條,上面寫著‘毋啟’和‘六博’,里面應該就是封印著能開啟黑暗游戲的上古六博棋。”
“什么!?”沮英菇這回是真的大吃一驚。“日軍侵華時偷走的嗎……如果真如你所說,那這可是無價之寶啊,要知道六博棋的規則已經散失在歷史長河中了,許多學者們對于它規則的猜測爭論不休,如果有完整的棋具甚至規則說明書面世的話,就可以解決這個歷史上的公案了!”
“納尼?六博棋的規則竟然一點都沒傳下來嗎?”
“是啊,六博大概是在魏晉南北朝時開始衰落的,唐朝之后就鮮見身影了。規則并沒有流傳下來,傳世文獻中只有吉光片羽地散落著幾句話,還有一些諸如‘方畔揭道張,張道揭畔方,張究屈玄高,高玄屈究張’之類的神秘口訣,學者對此究竟是棋子移動規則還是行棋秘訣都沒有定論。”
雙六由于對考古比較敏感,問了一個該問的問題:“那考古材料呢?也反推不出規則嗎?”
“棋盤、棋子、骰子、籌策都出土了不少,甚至未來在西漢海昏侯墓里還能發掘出疑似六博棋譜的竹簡……”沮英菇一不留神說漏了嘴,預知了一下穿越者才知道的未來,好在雙六沒往這方面去想,只道他是外國人說日語搞錯了時態而已。
“……但是很遺憾,這些都依然沒能解決游戲規則上的爭論。”沮英菇嘆道。“尤其是畫有對行棋規則來說十分重要的棋盤紋路,竟然有好多個不同的版本,更加讓規則的研究撲朔迷離了。”
“這樣啊……不過那個壺既然很可能是黑暗游戲,最好還是不要打開呀,就算是為了學術也不能拿命去冒險呢。”雙六擔憂地勸道。
“我知道。”沮英菇話雖如此,心中已做了決斷,“不過就算不打開封印,至少也要完璧歸趙——一來這是我們中國的文物,二來這么危險的東西放在那個小孩手上也不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