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32.金花帖子
- 大唐:截胡武媚娘,李世民崩潰了
- 長安春雪
- 2260字
- 2023-01-08 10:39:45
張五吉笑著說:“殿下您有所不知,這院子原來的主人也姓王,是王三發的本家叔叔,老人家沒兒沒女,王三發硬住了進來,他叔叔怎么轟也轟不走,后來那老頭不知怎么就死了,我們到這一看,也不像是被人殺的,雖然我們都懷疑王三發有嫌疑,但沒證據也定不了他的罪,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然后王三發就一直住在這院子里。”
這時北風站起身,手里拿著一樣東西,“這是從尸體身上找到的。”
李治接過來一看,不到三寸見方,是個紙片的一角,不過紙很特別,是明亮的金黃色,似乎是撒了金粉,手指一捏,手指上隱隱有金色粉末。
李治將紙貼近鼻子,聞了聞,沒什么味道。
他剛要回身問狄知遜,沒想到狄知遜竟主動開口了:“這是……金花帖子。”他的語氣中充滿了驚訝和疑惑。
“金花帖子?”李治不解:“那是什么?”
狄知遜主動接過那紙,仔細端詳了一番,篤定的說:“沒錯,是金花帖子。當年我及第燒尾,禮部發的就是這金花帖子。”
唐代的金花帖子大概相當于現代的錄取通知書,由官方(禮部,通常是南院,即禮部貢院)向新及第的進士發放。
金花帖子的規矩從唐代一直延續到了宋初,宋人的《容齋續筆》記載“猶用唐制,以素綾為軸,貼以金花。”
《云麓漫鈔》也有記載:“進士登第者,主文以黃花箋,長五寸許,闊半之,書其姓名,花押其下,護以大帖,又書姓名於帖面,而謂之榜帖,當時稱為金花帖子。”
官方錄取通知書是金花帖子,而新進士向家中報喜,也就是私人報喜,則用泥金帖子:“新進士才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于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
按照狄知遜所言,這是泥金帖子的一角,那么這個死者,就算不是今年的新進士,很可能跟新進士有關系。
有了這個關鍵線索,李治已經心里有數了,他思量片刻,沉吟著說道:“我記得前幾天新進士剛過了堂、謝了恩,在曲江辦的聞喜宴,是吧?這兩天該相識宴了吧?”
(過堂:并非影視劇中所說的犯人過堂受審,而是在禮部放榜后,所有新進士,在座師和狀頭也叫狀元的帶領下,到尚書省都堂拜謁宰相,除了聽宰相訓誨,狀元還要代表所有新進士致辭。
謝恩:所有新進士一同拜謝座師,感謝座師的提拔之恩。過堂和謝恩是唐代新進士必走的兩個流程,也是初入官場的第一步。)
狄知遜眼前一亮,趕緊躬身答道:“殿下英明,今年知貢舉是吏部考功員外郎柳奭,相識宴就在柳府。”
(注:唐代主考官稱為知貢舉。唐初知貢舉并非一定是高官,而是由皇帝委派,隨意性較強,直到開元二十四年開始,才開始固定由禮部侍郎主持科舉,開元二十四年后,禮部侍郎知貢舉成為定制,不過那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這里限于篇幅暫且不提。)
根據王定保的《唐摭言》的記載,唐代新進士及第,從禮部放榜到吏部關試期間,新進士要經歷的官方、半官方和私人宴集,前后最多可達大小幾十場(李白這些哥們酒量估計都是這么練出來的),大致可分為八類,按時間循序依次為:聞喜宴、相識宴、櫻桃宴、月燈打球、觀佛牙、杏園探花、雁塔題名、關宴。
而在聞喜宴之前,要先走過堂、謝恩等官方流程。
宴集則以聞喜宴為頭,關宴為尾。
而相識宴又分為大相識、次相識和小相識。
《唐摭言》記載,“主司在具慶謂之大相識,主司在偏侍謂之次相識,主司有兄弟謂之小相識。”
“具慶”就是父母雙全,“偏侍”就是“二親或有一存”。
也就是說,主考官父母都活著,叫大相識;主考只剩單親,就是次相識了,其他就只能叫小相識。
李治贊賞的看著狄知遜,這人果然聰明絕頂,自己剛問了一句,狄知遜就猜到了自己的意圖,直接說出了下一步調查該去向何處。
李治欣賞狄知遜,狄知遜此時心里也對李治大為感佩,晉王殿下雖然年輕,但辦事不拘泥于常規思路,這手反著思考問題,還真是別具一格。
狄知遜提到的今年知貢舉柳奭,李治是知道,這是他未來的皇后王芊羽的舅舅,出身河東柳氏,頂級的豪門望族。
“可知柳奭住哪個坊?”李治問狄知遜。
狄知遜搖頭,李治剛要命人去問,一旁的張五吉笑著說:“殿下,小的或許知道。”
張五吉玲瓏心思,來的路上就聽報信的武侯說,這可能是位王爺,剛才又聽狄知遜稱呼李治為殿下,已大概猜到了李治的身份,所以一有機會趕緊巴結。
“快說。”李治一聽大喜:“說對了,算你有功,賞你。”
張五吉巴結著陪笑說:“一點小事,哪好意思領殿下的賞,能為殿下辦事,是小的福分。小的也是猜的,今早小的聽本坊幾個婆娘聚在一處說,今日永嘉坊有大熱鬧看,說是三十多個新進士要去拜見座主,現場一定有大彩頭,那幾個婆娘唧唧咋咋商量著結伴去看新進士呢。”
(唐代新進士及第后,就是皇室公主、世家豪門的千金選婿的集中爆發期,進士們宴集的場所,也吸引了大批世家千金和普通百姓人家姑娘聚會,這就是新進士的虹吸效應。)
永嘉坊,那就對了,李治拍手贊道:“你很好,案子破了,算你一功。”
張五吉忙不迭跪下稱謝。
李治想了想,立即下令:“抬上尸體,去永嘉坊。”
在貞觀朝,永嘉坊還是一個完整的坊。
一直要到了玄宗朝,永嘉坊才被隆慶坊吃掉了半個坊,一個隆慶坊加上半個永嘉坊,合建成了興慶宮。
由于皇城在長安北部,所以大唐的達官貴人的宅邸多選在城北諸坊,便于就近到皇城衙署辦公。
永嘉坊里也有不少官宦大宅,加上永嘉坊位于通化門內,人流量大,也算是長安城東部比較繁華的坊了。
座主家舉辦相識宴,這對任何一位座主來說都是大事喜事,柳奭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大喜的日子,竟然有尸體上門。
李治帶著武侯衛禁軍,抬著一具尸體來到柳府門前,這立即成了永嘉坊一景。
河東柳家是關中的郡望大族,一等一的門閥世家。
所以柳府的烏頭門格外氣派。
唐代典型的烏頭門,是左右兩根大柱子,兩柱之上搭一條橫木,兩豎一橫,就像漢字中的草字頭。上方橫木的柱頭雕飾精美,涂成青黑色,所以稱之為烏頭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