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被震飛的姬冉以及自己手中斷成兩節的木劍。逍遙子表面平靜,內心卻是很驚訝的。
“此子竟然可以破解我的雪后初晴,雖然這一招我也是才學會,以我如今的功力也只是可以勉強施展。”
“本來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在他的心中種下我這個師兄極其強大的種子,沒想到卻是失敗了。也罷,以后還有很多機會。”
于是逍遙子對姬冉道:“你已經得到了我的認可,且隨我來。”
逍遙子帶著姬冉繼續向著后山行去。一片密林之后,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山洞。
山洞的前面擺著石桌,石凳以及一個坐在草地上,似睡非睡的老道士。
逍遙子對著那老道士行禮道:“弟子逍遙,拜見師尊。”
姬冉也有模有樣的學著逍遙子的樣子向老道士行禮,但是并未出聲。很明顯這里沒有姬冉說話的份兒。
那老道士聽到逍遙子的話,醒了過來,然后看了逍遙子與姬冉一眼。
之后看著姬冉開口道:“你想拜入道家嗎?”
姬冉回道:“晚輩心慕已久,不遠萬里,從齊國而來。還請前輩收晚輩為徒。”
說著姬冉就跪了下來,但是一股力量托著姬冉,讓他無法下跪。
見到如此情況,姬冉也不勉強。于是起身站立,不過神情依舊恭敬。
那老道士開口道:“我且問你,你為什么要來道家?”
姬冉思考了一會兒回答道:“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那老道士沒有做任何表示,又問道:“你怎么看陰陽家與道家。”
姬冉回答道:“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那老道士聽了姬冉的答案,依舊沒有任何表示,又問道:“如今道家天人二宗分裂,你怎么看?”
姬冉只是笑了笑,之后回答道:“我站著看。”
那老道士這次聽完,卻是笑了,而且是哈哈大笑道:“我一定要你看呢?”
姬冉卻平靜的回答道:
“水色近浮煙,煙波未入禪。”
“混濁成欲海,清凈化甘泉。”
“地大知行蟻,心空見渡船。”
“云形虛幻相,看客妄攀緣。”
老道士想了一會兒問道:“禪可為心?”
姬冉回答道:“心可為禪。”
老道士說道:“善,自今日起,你就是我冥靈子的關門弟子了。你的道號就叫玄心子吧!望你早日成空!”
姬冉跪地,行了九拜大禮,起身說道:“多謝師尊賜道號。弟子定不負師尊所望。”
此時正好是九月初九亥時,經過一日的努力與考驗,姬冉終于拜入了道家,也成了輩分極高的二代弟子。
冥靈子說道:“你既然拜入了道家,成了道家弟子,就應當知曉自身的道脈源自何處。”
“貧道冥靈子,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
“所以我的師尊是寄希望我可以修出一個長壽,也是對我的期待與關愛。我的師尊正是莊子,而天宗的北冥子是我師伯的弟子。”
“你對莊子師尊可有了解?”
冥靈子問道。
姬冉回答說:“弟子讀過他老人家的《逍遙游》與《齊物論》還曾在稷下學宮與田駢夫子的弟子學習過齊物之論。”
冥靈子聽罷問道:“哦?那你覺得莊子與老子有何不同?”
姬冉思考了很久,回答道:“我覺得莊子祖師說的一句話很有意思:‘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老子的一句話也很有意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冥靈子看著姬冉,滿意的點點頭說道:“你且留在此地修行,有不懂之處過來問我,也可去詢問你北冥子師伯。”
姬冉靈機一動,想起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在楚留香世界曾接觸過金丹大道,但是先秦時候,似乎并沒有這個說法。
自己是不是可以通過冥靈子師傅,完善金丹大道。畢竟上輩子的金丹大道雖然信息眾多,卻真假難辨。
想到這里,姬冉內心有些火熱,畢竟金丹真人傳說中壽可達五百。有著“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說法呀。
很快姬冉就冷靜下來,內心告誡自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應當先熟讀道家典籍與理論,隨后再看如何提出金丹大道。”
“同時自己的一身易筋經真氣,應當先等到先天真氣積蓄滿溢,達到真正的先天境,再改修道家功法。功法的選擇,還是要跟師尊討論一下。”
翌日,逍遙子帶著姬冉去見了之前的人宗五大長老。逍遙子指著姬冉介紹到:“諸位長老,師尊已經收了此子為關門弟子,道號玄心。還請諸位師侄以后多多指教。”
五人聞言,一起向著姬冉行禮道:“見過小師叔。”
姬冉也回禮道:“見過諸位師侄。”
逍遙子指著手持瑤琴的女子介紹道:“這位是青瑤子師侄。”
姬冉對著青瑤子說道:“以后要是有音律上的疑惑,還要請師侄多多指點。”
青瑤子輕笑道:“小師叔可能不知道,如果您昨日闖關,敗在誰手中,就會拜在誰的門下。我本來看到小師叔指法了得,應該很適合彈琴。所以才提前出手。”
“就怕小師叔被其他人截胡。”說著還剜了手持玉笛的人一眼。而后繼續道:“沒想到小師叔修為高強,天賦異稟,直接闖過了我們五人關卡,成了我們的小師叔。”
姬冉笑了笑說道:“我也是僥幸而已。”
逍遙子說道:“既然闖過了,就是實力,師弟不必妄自菲薄。”
姬冉又向著逍遙子行了一禮說道:“謝師兄指教。”
逍遙子滿意的點點頭,又指著手持玉笛的道人介紹道:“這位是青瑤師侄的道侶,道號青靈子。”
青靈子行禮道:“青靈子見過小師叔。”
姬冉回禮道:“見過青靈子師侄。”
逍遙子打趣的說道:“青瑤子師侄與青靈子師侄師出同門,青梅竹馬,所以才能率先抱得美人歸呀!”
姬冉驚訝的說道:“青靈子師侄好手段。”
逍遙子又指著其余三人介紹道:“他們三人也是師出同門,三人分別是霜劍子、云劍子與風劍子。”
“三人如果使用我們道家的三才斗陣,可以合招戰先天宗師。”
姬冉對著三人行禮:“見過三位師侄,以后還要多多向三位師侄請教劍術。”
把守第一關的老道說道:“霜劍子見過小師叔。”
把守第二關的活潑道者說道:“風劍子見過小師叔。”
把守第四關的沉穩道者說道:“云劍子見過小師叔。”
與眾人寒暄之后,逍遙子又帶著姬冉轉了一圈道家的各處建筑。
最后拿出一塊玉牌交給姬冉道:“師弟這是你的身份玉牌,出入一些地方還是需要的。另外你帶來的那個小童,現在被安排在了外門中與其余孩童一起學習。你不必擔心。”
姬冉接過令牌對逍遙子說道:“多謝師兄。”
用過晚飯之后,姬冉就回到了冥靈子所在的山頭,尋找到了一處山洞,做了簡單的裝扮之后,就住了進去。
之后的日子里姬冉如上一世一般,一直留在道家藏書樓之中。
逍遙子也來到藏書樓對姬冉說道:“師弟可先學道經,而后再學習其他。”
“道經存于藏書樓,不可帶出,一共七千八百一十二策,另外天宗有一千零三十六策是人宗沒有的。”
“學完了可以再去天宗學,天人二宗雖然分家,但都是道家,所以不會阻止你去學,只是不能帶走。”
姬冉心中想到:“雖然聽師兄說起來很多,有八千多冊,不過竹簡時代,按照普通的竹簡來說,一冊竹簡有65片。大約每片寫30個字。”
于是姬冉說道:“兩千多字一冊,算下來,好像有點多……沒個三五年的時間,恐怕是看不完的。”
逍遙子又補充說的說道:“嗯,完整的道經應該是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策,除了我們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也有一些我們沒有收錄的。”
“儒家荀子手中最多,各國王室也都有一些。以后你可以嘗試著去收集回來。”
逍遙子又說道:“師弟且在此安心修行,如有問題,可以隨時請教為兄。”
說罷,逍遙子離開了藏書樓,只留下靜靜翻看竹簡的聲音。
縱然姬冉神魂強大,讀書甚快,但道經中的記載有些文字姬冉并不認識,于是接下來的日子,道家各處不論天宗人宗都有一個少年的身影。
這一日姬冉來到后山,尋找了半日,找到了自己的師伯,天下五大宗師之一的北冥子。
當姬冉闖過青瑤子的關卡時候,姬冉就知道,所謂的天下五大宗師并不是先天宗師,而是大宗師。
姬冉對著眼前老者行禮道:“弟子玄心,見過師伯。”
北冥子半瞇著眼睛,沒有睜開,對姬冉說道:“你是來請教問題的嗎?”
姬冉點點頭,說道:“請問師伯,何為大宗師。”
北冥子有些驚訝,本來以為姬冉是來請教道經的,沒想到是來詢問自己大宗師境界的。
北冥子問:“你有沒有讀過《南華經》?”
姬冉說:“尚未。”
北冥子說道:“讀后再來問我。”
姬冉點點頭,之后轉身離開。
姬冉并不是沒看過《莊子》,所以莊子的《大宗師》篇姬冉也是讀過的。但是姬冉并不太理解,所以才來請教北冥子。
北冥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姬冉回去自我領悟,意思極其明顯。大宗師境界可悟不可傳,需要靠自己。
公元前254年。這一年姬冉十一歲,體內先天真氣充盈,達到了上一世的修為。
這一日姬冉找到冥靈子問道:“師尊,弟子曾經從一本雜書上看到,人體有天地二橋的說法,可以通過天地二橋溝通天地。”
“不知道這種描述是否正確?天地二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又該如何修煉?”
冥靈子對著姬冉說道:“天地二橋嗎?我雖然沒聽過這樣的說法,不過當你可以身融天地的時候,確實頭頂百會穴與腳底涌泉穴會有更清晰的感受。”
“似乎有裊裊清氣從頭頂而入,有屢屢濁氣從腳底涌入。應該就是你說的天地二橋。”
姬冉又問道:“那師尊,那具體是什么感覺呢?”
冥靈子回答道:“感覺非常舒服,四肢百骸氣脈通暢,感覺不斷有氣體從涌泉穴進入丹田,向頭頂百會穴涌動,渾身漸漸的輕了起來,猶如漂浮在云端一樣,真是妙不可言。”
姬冉又問冥靈子道:“師尊,我聽說天宗有《萬川秋水》與《心如止水》兩門內功心法。我們人宗有什么內功心法呀?”
冥靈子笑了笑說道:“我還以為你不會問,打算自己創造屬于自己的內功心法呢!《萬川秋水》與《心如止水》一個是放,而另一個是收。你覺得收放之間的是什么?”
姬冉思考了一會兒說道:“收放之間當然有和或者叫平,不收不放,似有若無。”
冥靈子點點頭,之后說道:“所謂收放,就是沖盈。沖為放,盈乃收。沖虛體外,而內斂本身盈貫滿身,是為收;沖虛全身,而盈貫身外,是為放。”
“所以我們人宗的心法就是這調控沖盈,名喚《微妙玄通》或者《沖和心經》。就因為這內功心法的特點,所以人宗弟子需要入世去調節整個天下的虛實沖和。”
“因為天下間,除了天地,最難調節,也最復雜的調節就是天下了。”
幾日后姬冉開始散功入骨,這正是上一世的胡鐵花數年研究才完善的《練骨大法》。先天易筋真氣,最擅長的就是打熬筋骨體魄。
上一世自己突破先天的時候,先天易筋真氣就會自動洗練全身。這一世,姬冉同樣經過了先天易筋真氣的洗骨。如今十一歲的姬冉,骨骼堅硬,絲毫不遜色于成年人。
這一次主動練骨,骨骼硬度可以更上一層樓。而且先天易筋真氣洗練后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骨骼不會如玻璃一般只硬不韌,一碰就碎。
用了半年的時間,姬冉耗盡體內先天易筋真氣洗練了《練骨大法》中的一百零八塊骨頭。自身的體型倒是縮小了一圈,似乎是精華都濃縮了,骨密度提升了不少。
散功之后,姬冉趁著體內還有純凈的先天真氣,開始修煉《微妙玄通》。
姬冉每日依舊早上練拳,而后練劍,上午閱讀道經。中午打坐練功,下午繼續學習琴棋書畫四種技藝,晚上繼續練功。
似乎回到了上一世,可惜再沒有師兄無花。卻又好似自身輪回一世。
只是讓人比較苦惱的是,這一世的師兄逍遙子經常來打擾自己。
這一日逍遙子找到姬冉問道:“師弟,你覺得如今天下大勢如何?”
姬冉捏了捏眉心,說實話,姬冉對于天下大勢其實沒什么興趣。他更多關心的是這傾天之勢下的百姓。除非自己想辦法當齊王,合縱連橫抗擊秦國,但似乎有一些晚了。
如果自己再早來十年,也許還有機會。所以每次逍遙子問自己這類問題,自己其實都很反感。
姬冉對逍遙子說:“師兄如果現在有七個人,他們每人有十個奴隸與十個孩子。現在要他們決斗,看哪一個人的實力最強。這里咱們認為五個孩子可以打死一個奴隸。”
“師兄覺得,怎么樣才能死亡最少的,結束這場決斗。”
逍遙子甚至沒有過多思考的說:“當然是聯合其中的六個一起消滅最強的那個。”
姬冉無奈的說道:“師兄,這里不是七國,是七個一樣的人,沒有最強,也沒有強弱差距。”
“當然師兄說的也是一種思路,幫助其中的人變的更強,這樣對戰比自己弱的,勝算會高很多。”
逍遙子想了想說道:“按照師弟的說法,維持他們都不變,不繼續決斗,這樣死亡是最少的,因為一個人都不用死。”
姬冉又說道:“所以師兄覺得,會出現這樣的場面嗎?如果他們不決斗,其中的一些人就會變強,這樣即使什么都不做,某一人或者某幾個人,也會有輕松打敗其他人的能力。”
逍遙子說道:“所以,要先聯合弱小的,打敗強大的,然后保持他們的平衡,這樣才是最穩妥的。”
姬冉無奈的說道:“師兄又何必用他們類比天下呢?師弟只是在跟師兄討論一個游戲而已!”
逍遙子也笑著說道:“既然是游戲,師弟又何必總帶入天下呢?畢竟那個強大的,師兄可沒說是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