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氣體看不見,摸不著我們是無法控制的。”
“但只要把水燒開就可以產生大量的白氣,我們就可以用工具引導白氣,讓他成為可控。”
肖云毅轉頭看先朱孝廉問道:“你覺得我這個設想怎么樣?”
“肖兄你自己試過嗎?”
肖云毅搖了搖頭:“沒有,要想真正把蒸汽利用起來需要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識。”
“比如工匠設計閥門,鐵匠打造能承受更強氣壓的鐵器。”
“還有如何才能讓鐵器有密封效果,應該用什么材料能保證長期使用。”
“這里關系到很多行業的專業知識,我見識還是太淺薄,無法真正去實踐。”
聽著肖云毅的話,朱孝廉頓時陷入沉思,過了一會兒抬頭問道:“肖兄,那在你的設想中,若這樣的機器制造出來可以運用在什么用途上呢?”
“這用途可大得去了。”
“若能制造出來,到時候就可以幫助人們耕種,節省大量的時間,提高耕種效率。”
“這樣一來,每家每戶每年在有限的時間內耕種更多的田地,年底收貨也將更多。”
“大家不但可以填飽自己的肚子,官府也可以獲得更多的稅收。”
“還可以用在運輸上,他的力量比馬大,還不需要休息,不需要喂食,只要有足夠的水蒸氣就可永不停止。”
肖云毅所說的蒸汽原理朱孝廉是聽完八竅通了七竅,最后一竅不通。
不過他所說的應用場景,卻讓朱孝廉眼睛一亮。
他此時已經考上舉人,當官那是遲早的事情,既然要當官,自然就需要業績。
如果真能像肖云毅說的這樣,那把東西造出來,自己絕對是大功一件。
因此就把這肖云毅所說的都記心上了。
同時對肖云毅又高看了一眼,這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自己讀書只想考取功名,卻沒想學以致用。
自己與對方都不是一個境界的。
之后與肖云毅說話也越發敬意。
肖云毅對于朱孝廉的反應很是滿意,也是沒白費唇舌,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兩人邊走邊聊,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去了,剛好前面有個鎮子。
去吃飯,或者客棧開房的時候,朱孝廉都是搶著付錢。
肖云毅看對方穿著打扮,還有吃飯等一些生活習慣,家庭條件應該不錯,就沒拒絕。
不過話說回來,一般能考取功名的,家庭條件不會太差。
在古代社會,真正的寒門貴子真的太少了。
古時候是有這么一個詞叫窮文富武。
但你別以為讀書就不需要多少錢。
買書、筆、墨、紙、硯都需要錢,而且這都是消耗品,每天都要消耗。
另外,閉門造車的結果就是到最后什么都造不出來。
因此平時需要和同窗一起研讀、辯論,這才會不斷進步。
但搞人際關系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這還只是明面上的,還有一些看不到的地方需要花錢。
所以一般平民哪里能供得起讀書人。
當然,寒門貴子也有,不過那基本都是萬中無一的,和那些家庭條件好的比起來,那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就算現代,寒門貴子都少得可憐。
當然,普通大學自然稱不上貴子,想要當得上貴子的起碼的985或者211吧。
能考上這種級別的寒門和所有的學子的比例也是少得可憐。
現代都如此了,更何況是古代。
鏡頭回到故事這邊來。
肖云毅在吃過晚飯后,告別朱孝廉就回自己屋了。
倒了兩顆固本培元丹服下,肖云毅就開始修煉起來了。
隨著這段時間驚雷罡氣對肉身潛力的挖掘,肖云毅體內的精氣也越來越充足。
丹氣的修煉也越來越快了,再加上固本培元丹的輔助,肖云毅感覺自己很快就能突破練氣境了,現在就差一個契機。
不知不覺一夜過去了,肖云毅收功之后伸了個懶腰,起床洗把臉,隨后就在屋里練起了控水和控火術。
直到書童阿夏過來請他下去吃飯了,這才跟著一起下樓。
吃過早餐后,肖云毅和朱孝廉就從新上路。
不知不覺一個時辰過去,此時艷陽高照,三人走的也是滿頭大汗。
朱孝廉提議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再趕路,肖云毅也正有此意,自然不會反對。
“公子你看,那里有一座寺廟。”突然阿夏指著官道的岔口說道。
肖云毅兩人朝阿夏指著的方向看去,果然在斜坡上看到一座寺廟。
兩人對視了一眼,朱孝廉道:“肖兄,我們去看看?”
“好。”
肖云毅點了點頭,隨后三人便朝寺廟走去。
就在三人剛走到門口,就有一位灰袍僧人從里面走了出來,似乎早就知道有人來。
“在下朱孝廉,見過大師。”朱孝廉學著僧人雙手合十,行了一禮。
阿夏也學著自家公子的模樣對著僧人躬了躬身子。
肖云毅則是拱了拱手,他修煉的是純陽道法,算是道家弟子,自然不能用佛家禮儀。
這時朱孝廉又道:“此時天氣炎熱,不適合趕路,想借大師的寺廟休息一會,不知可否。”
“三位施主里面請。”僧人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多謝大師。”朱孝廉三人又行了一禮,表示感謝,隨后便跟著僧人進入寺廟中。
寺廟并不大,除了一個正殿和兩個偏殿外,就只有三兩間禪房。
寺廟供奉的是三世佛,給三位佛祖上了一炷香后,僧人就帶著三人在寺廟參觀起來。
寺廟的佛像只是木料雕刻而成的,雖然已經刷上金漆,但和縣城里的寺廟比起來還是簡陋了點。
不過和簡陋的佛像比起來,兩邊的墻上的壁畫卻顯得栩栩如生。
“這是佛祖給弟子講經傳法,當時…………”
“這是大佛母孔雀明王菩薩,當年大明王菩薩把佛祖吞入腹中…………”
“這是天龍八部眾,分別是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八類護法,他們…………”
每參觀一副壁畫,僧人都會給大家介紹,并且還給大家說起其中的典故。
直到他們來到一副天女圖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