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月球基地
- 三體:面壁持劍
- 未練
- 2064字
- 2023-02-23 00:01:00
第一代空間站:單模塊,一個對接口(禮炮1——5號)
第二代空間站:單模塊,兩個對接口(禮炮6——7號)
第三代空間站:多模塊,積木式結構(和平號空間站、天宮空間站)
第四代空間站:多模塊,桁架結構和積木式的混合結構(前國際空間站)型號
到了第五代空間站的2ISS還是傳統的T型結構,中心長條圓狀,兩邊是實驗艙、和特別顯眼的太陽能板,由于發射2ISS的時候核聚變技術還沒發展好,還是使用的傳統利用太陽能,這也極大的減少了艙的數量和大小,不過不管怎么樣,看的出來總體還是和ISS(前國際空間站)好多了,主體用的是中文和英文。
“老實說,這里沒什么好看的。”帶領的那位小姐伊林娜·佩斯抱歉的說。
謝銀星理解,畢竟這時候的2ISS也是幾十年的產物了。
可以看見,2ISS上面有著幾個實驗艙培育室,從這里出產了很多種子,例如“高農一號”、“南豐一號至三號”、“北氏X”等。
一直以來,兩個世紀中民眾對太空種子都有著某種誤解,覺得經過輻射照射的太空種子有害,人們往往愛把人體和動物體上壞的變異的思想“嫁接”到植物體上。
事實上,這不過是航天事業中正常的突變育種而已,雖然本身突變育種的隨機性、多害少利性確實得出的結果會有問題,但在科學家的精心挑選下,絕對不會把有問題的種子流入市場。
伊林娜介紹說,1951年沃納·馮·布勞恩在礦工周刊中刊登了他帶有環狀結構的空間站設計,加上旋轉,這就是下一代第六代的太空站。
還悄咪咪的說,二戰期間德國科學家曾研究過使用太陽能的軌道兵器,即所謂的“太陽炮”,按照原設想,它將是運行在高度在5100英里的地球軌道的空間站的一部分,很有可能,下一代空間站也會有軌道武器,但能量來源不是太陽能,來自于核聚變。
之后簡單看了以后,大家又回到“大禹”號飛船。
下一站才是最關鍵的,要來到月球基地了。
快到地面的時候,泰勒頗有深意的回頭問大家:“你們猜現在的月球基地有多大?”
“嗯……”謝銀星雖然有答案,但覺得泰勒敢問就肯定超出了自己想象,只好保險起見說:“不知道。”
“也許得有一個村的大小了吧?”李雯瑄說著,看起來也在思考的樣子。
當看見兩側的人揮舞著熒光指引棒,飛船降落到地面,打開艙門之后,在場除了泰勒的所有人被驚呆了。
“這是一座城的大小。”泰勒自豪的說。
希恩斯抬頭到處張望,對人類進步感觸極深。
這座城市處于一個大白透明圓罩中,形狀學不多說,模仿雞蛋造型能提高防御力,整體材料耗費了不知道多少噸陶瓷類玻璃等材料。
之所以建設大白透明圓罩還是為了框定一處地方。
本次的建設太空城市分為幾步:第一步:利用新一代陶瓷玻璃框定既定區域。
第二步:利用“高塔”轉換圓罩內的空氣。
“高塔”是城市里的人給它的稱呼,因為其建筑高度很高,最高的有幾千米,用了很多的鐵、鋁等元素復合成的合金和新型空氣轉化器,不僅可以去除大量的有害氣體,還可以提供大量氧氣以及二氧化碳。月球空氣和地球對比是極其稀薄的,大多是氖、氫、氦和氬,如果不考慮溫度,人體直接吸氣也只能死亡。
第三步:建造內部城市。
有了這些工業基礎,再在城市里面建設十到十二臺大型產熱機,其中有五臺分布在地下,說是什么地面保存溫度以減少熱能消耗。
但這樣也出了個問題,靠近產熱機的建筑人口更多,在漸漸開始的城市房地產建設中,顯著可以看見離市中心(有產熱機)的房屋更貴。
這再岔開話題,隨著世界發展,逆城市化也得到了顯著發展,只是因為城市居民對生活環境自然化傾向的追求、大城市工業向外尋找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以及交通和信息技術的發達導致交通便利,這種現象其實早在二十一世紀初期便在各個發達國家中有意向了,在后來的發展中甚至還導致了市中心的房價有時候還少于與娛樂場所近的地方。
“在里面,我們大量使用了3D打印功能,這在太空建設里非常方便。”泰勒說。
可以看的見,城市主體以白色為基調,倒是少了很多地球花里胡哨的建筑,大體都是長方體的老式建筑,不過可以看見的是這些大廈建筑中間有些地方是故意斷開口子,專門讓人使用噴氣式發射包進來的。
正講解著,幾個人在天上飛著,噴氣機在末尾露出顯著的紅色等氣霧,這些氣霧是無污染的,顯著的顏色是為了提示其他在天上的飛行器,以減少相撞。
事實上,在這里,正常人想使用這些飛行器還得學飛行駕照。
“誒!你們發現沒有,那噴氣的東西在后面噴出的氣帶是有圖案的!”李雯瑄驚奇的說,指著那道藍色氣帶,大家在城市上走著停下來往天上看。
果然如此,噴氣式飛機噴出的藍色氣焰其實是以黑夜為底有一些白色五角星的圖案。
謝銀星摸摸下巴思考,越靠近噴氣機尾巴的地方圖案越醒目。
“這種東西,原理很像黃金時代里的某個小發明,當時我在網上就看見有人能把劍和某種粉末材料結合起來想做成動漫里的劍氣,揮動的時候會打開開關,精心布置的粉末自行飛出便會有形狀了。”
泰勒都得高看謝銀星一眼,他說:“這技術確實是很早研究出來了,但第一次我看到使用還是在你的國家閱兵時期飛機上用到。”
“那時候在成立150周年的時候,十五臺原本拉彩煙的飛機挨的很近,各國代表和民眾都不知道這是為什么,還在擔憂會不會產生碰撞失誤,但結果最后在它們后面出現的不是以往的不同顏色彩帶,而是各噴氣到一起的一面五星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