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選是一個很精明的人,這種鍋他肯定是不會背的。
雖然他支持孫可望,但那是建立在孫可望不犯蠢的基礎上的。
如今孫可望昏招頻出,白文選自然不會一一照做。
他從來不是一個愚忠的人。
不管是對任何人。
所以白文選在答應了孫可望之后,并沒有立即出發(fā)。
他以軍隊物資不足為由拖了很久才出發(fā)。
從貴陽到安龍所并不遠,但白文選會盡可能的將行軍速度降到最慢。
如此一來,也為永歷帝爭取到最需要的時間。
他已經盡力了。至于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就不是他一個人能夠左右的了。
不過白文選相信張獻忠曾經說過的話,大明氣術未盡。
既如此,就不要試圖去和天意對抗。
...
...
常德城外,劉文秀愁眉緊鎖。
他原本以為可以摧枯拉朽般的直接將常德拿下。
可是攻城已經十余日,卻一絲一毫拿下此城的征兆都沒有。
常德城中的清軍展現(xiàn)出了空前的團結,嚴防死守,滴水不漏。
這和劉文秀對于清軍的印象很不相同。
原本劉文秀覺得,清軍之中只有精銳八旗能夠做到這點,現(xiàn)在看來,卻是他的偏見。
這支清軍之中除了阿爾津的部眾算是八旗精銳,其余的清兵和八旗根本扯不上任何關系。
洪承疇派來的援軍乃是標營漢軍。
而常德城原有的軍隊也是漢兵。
至少在當下,劉文秀完全拿這支清軍聯(lián)軍沒有辦法。
能夠用的攻城手段他都已經嘗試過了,但無異于隔靴搔癢,根本不能夠威脅到清軍。
這個時候劉文秀有些后悔。
當初李來亨提出了投石機的戰(zhàn)術,但是他并沒有采納。
現(xiàn)在看來,或許是他的一大失誤。
當下李來亨已經北歸,劉文秀總不可能去派人把他再追回來吧?
如今擺在劉文秀面前的選擇只有死撐到底。
“傳令下去,明日一早擊鼓攻城。本王就不信了,韃子能夠抵擋的住本王的全力一擊。”
之前的時候劉文秀確實沒有投入全部兵力,但這一次,他打算孤注一擲。
若是拿不下常德,他實在無法向孫可望交待。
所以劉文秀必須要賭上一把。
...
...
在經過了精心部署之后,張煌言、張名振終于決定再次率水師戰(zhàn)船四百余艘三入長江。
相較于前兩次進入長江的宣傳式作戰(zhàn),這一次張煌言明顯更加用心。
之前他曾和姚志卓等人暗中溝通,確保他們這一次深入長江腹地的軍事行動能夠得到積極的響應。
這并不是一次孤立無援的行動,而是一次水陸合圍的嘗試。
張煌言對于此戰(zhàn)是相當有信心的。
不到最后一刻,你根本就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
但是值此特殊階段,張煌言是真的打算拼盡全力的。
“呼...”
有的時候身為上位者,壓力是難以和身邊的人分享的。
張煌言坐在兵部尚書的這個位置上,就要擔起兵部尚書的職責。
雖然現(xiàn)如今的大明羸弱,但他依然要找準機會反撲,決不能夠一味死守。
最好的防守方式就是進攻。
只有通過不斷的進攻才能夠吸引敵軍的注意,給己方足夠的空間以及時間喘息。
要不然的話,敵軍完全處于一種輕松的狀態(tài),隨時都能夠發(fā)起進攻。
而己方則只能一味的被動挨打,疲于應付。
張煌言知道他的這次軍事行動無法將江南的清軍鏟除,但他還是得去這么做。
這就像是揮著斧頭去砍伐一顆參天大樹。
也許你之前砍得九十九次都沒有什么效果,但是說不定在砍第一百次后這顆大樹就轟然倒下。
至少在當下,張煌言仍然有機會去做些什么,這就足夠了。
沿著吳淞江進入嘉定后,明軍水師在白鶴村侯家補充了糧草,隨即繼續(xù)向江陰方向駛去。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嘉定的百姓經歷過清軍的血洗,所以他們對于韃子的仇恨是一般的人難以比擬的。
所以在張煌言的水師駛過嘉定時,嘉定百姓都自發(fā)的前來為明軍送行。
他們迫切的希望王師能夠收復江南。
雖然這個難度很大,但是張煌言并沒有放棄。
按照原計劃,這一次張煌言會率領水師直接深入到南京城外燕子磯。
如此就不可避免的要經過鎮(zhèn)江。
雖說如今清軍在江南兵力空虛,但是個別重鎮(zhèn)還是囤積了一些軍隊的。
這其中就有鎮(zhèn)江。
據張煌言所知,鎮(zhèn)江城中囤積的清軍數量至少有五千。
因為鎮(zhèn)江的地理位置極為特殊,要想完全繞開是不現(xiàn)實的。
張煌言已經做好了死戰(zhàn)的準備。
在他看來,和清軍對決絕對不能夠有絲毫的懈怠。
雖然清軍各方面戰(zhàn)力已經相較剛入關時有了明顯下降,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此刻張煌言的警惕性是很足的。
他知道清軍不會一味固守,一些地方的清軍也是會調動來增援的。
所以明軍水師也得要靈活一些,爭取在局部戰(zhàn)場上能夠占據一定的優(yōu)勢。
...
...
拿下荊州之后,李來亨并沒有停下腳步。
他發(fā)動輿論戰(zhàn),請人四處宣揚明軍不殺俘的政策。
湖廣襄陽、德安、承天、武昌、黃州等府都有李來亨派去的細作散布消息。
此舉可謂是釜底抽薪,能夠直接從根本上動搖清軍的統(tǒng)治。
之前李來亨也曾跟文安之、郝?lián)u旗等人分析過。
清廷之所以能夠統(tǒng)治廣大地區(qū),靠的是大量的綠營兵,而不是區(qū)區(qū)十幾萬八旗精銳。
為了統(tǒng)治漢人,十幾萬八旗軍可謂是空前團結,但是這也只能夠將將穩(wěn)住局面。
如果李來亨的這一次輿論戰(zhàn)可以發(fā)揮作用的話,那就等于把支撐清廷的根基木頭直接抽走,這座大廈就會轟然倒塌。
看上去有一些理想主義的味道,但實際上操作起來,李來亨發(fā)現(xiàn)并沒有那么困難。
畢竟這個時代的人還是人云亦云的多,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基本上是主流輿論是什么就會被跟著帶跑。
說白了,現(xiàn)在李來亨要的不僅僅是民心,還有軍心。
只要能夠讓清軍綠營和八旗軍離心離德,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