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了十萬人的叛亂,這功績不比二皇子守衛蘭池差吧。”
趙德芳剛才喊了王安石這種奇材過來,對于眾大臣引起了天大的沖擊。現在又出來一個岳飛,眾臣都被刺激的有點麻木了。
“宣岳將軍。”
這時,一個身穿朝服,面容冷俊,身高兩米的壯漢走了進來,嘴巴以及臉頰上帶著淡淡的胡茬。渾身都散發著一股肅殺之氣。非是身經百戰穿越生死的將軍,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氣勢。
趙匡胤作戰十幾年,看到男人氣場,眼睛中也是冒出濃濃的驚訝。
正是“匹馬吳江誰著鞭,惟公攘臂獨爭先。渴飲奴血字鵬舉,精忠報國岳少保!”
看到岳飛這幅威儀,如此給自己長臉。趙德芳不由露出些許得意之色。
朝堂上,經過各種記錄審查,朝堂上正是前幾天平叛禹州的岳飛本人無疑。
“本皇子,文治獻上千年大策,武功平定禹州之亂,你們還有何話好說!”
一時間,全場之中確實沒有什么好說的了。
”帝位繼承乃是大事,臣等還是以為,二皇子更合適些。“又是李東出言。
“而且,老臣前些日子,因為深憂大宋之勢,特意找了幾個風水大師算過命,大宋的氣運之龍,確實纏在二皇子身上。”
頓時又有好幾個人跟著議論。
趙匡胤的臉瞬間綠了,伸手指著李東,“放肆!李東,你是不是真以為朕不敢砍你的腦袋!”
趙德芳在文武方面都證明了自己的才干付出,這幫老東西還這樣說,真的是要反了天了。
“哈哈哈哈。”趙德芳怒極反笑。“李東,你層層理由,我懷疑你是故意要阻礙本皇子,親近二皇子。”
“沒有,老臣冤枉,老臣一心為了大宋國國運,若四皇子不信,老臣寧愿一頭撞死在這國柱之上,以證清白。”
趙德芳冷笑,李東自然知道他的眾多黨羽不會讓自己撞死在柱子上。
“你說氣運是嗎?我今日,就讓你親眼看看什么叫氣運?”
“我問你。”趙德芳突然手一指大殿中央的巨鼎,“此鼎重多少斤?”
“此厚德鼎,乃是十七年前,父皇當年平定中原,為了凝聚國運,請三十名方士,上前名工匠打造,一直放于朝堂,此鼎有資格代表大宋的氣運吧?”
“一千斤。”眾大臣中有人出聲。
“我又問你等,此鼎重量,人力可否舉起。”
眾大臣中又有人笑,“人力極限最多不過五六百斤,哪能舉起千斤之頂,除非楚霸王在世。況且楚霸王舉千斤鼎的故事,歷史久遠,說不定也有水分。”
“好。”趙德豪邁道,“今日,我讓岳將軍舉鼎,去做這人力而不可為的事情。倘若做到了,那便是天意。你們便不可各種說法,再三推辭,本皇子的忍耐也是有限的。”
事情已經到這兒份上了,眾大臣一再阻礙,自己都有些心虛了。
而且,千斤之鼎,他們認為根本不可能人力可以舉起。
此事反而是大好機會,自然是答應的好,而且舉鼎不成,還是四皇子自愿下位。
“好好。”群臣都答應起來。
岳飛目光閃爍,走向大殿中央。
眾人都看著眼前的男人,如果巨鼎真的被舉起來了,那么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夢幻。
趙德芳之前測試過岳飛有多少力道,在自己宅中,岳飛將花園中兩個各重四百斤的石盤抱在腋下,也不太吃力。
今日舉千斤鼎,是趙德芳臨時想出來的,他心里也有點虛,萬一岳飛狀態不好,舉不起來,那就舉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了。
岳飛仰頭看了看這個比自己還高出一大截的黑鼎,輕輕吸了一口氣,接著扎下馬步。
兩手穩穩抓住黑鼎的兩只鼎腳。
“嗯。”岳飛開始發力。
接著只見,黑鼎竟然真的慢慢升起,離地有一拳之高。
大殿之中,所有人的呼吸都是猛然急促了起來,千斤之鼎,竟然真的離開地面了。
李東湊近前去,把自己的眼睛擦了又擦。
“啊!”岳飛怒吼一聲,腰部發力,渾身氣勢迸發,整個鼎都是被其舉過頭頂,雙臂直直的支撐著。
這一聲吼,回蕩于大殿之中,氣震乾坤,勢吞萬物,所有人都靈魂激蕩,身上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如此英勇身姿,千年一遇!
趙德芳心中得意的幾乎要在大殿放聲大笑起來,但礙于群臣在此需要注意形象,表面只是微微一笑。
“這,就是天意。”趙德芳道。
被扛鼎千斤的壯舉所震,一時間,眾人都再說不出話來了。
趙匡胤大喜,伸手抓著趙德芳的手,趁熱打鐵,“事已至此,天意青睞四皇子,朕現在就決定,讓德芳繼位。”
“大宋昌隆,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太上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大臣跪伏一大片,滾滾洪音令趙德芳熱血沸騰!
自己這就成為九五至尊了?!
……
當天夜里,趙匡胤隱疾爆發,口吐鮮血,十名御醫束手無策,駕崩。
一代人雄宋太祖的一生就這樣劃下了句號,但是他順利德把皇位傳到了自己的子嗣趙德芳手中。
趙德芳一邊處理著趙匡胤的喪事,一邊忙著接手熟悉各種朝政事務。
夜間,忙碌的一天結束,趙德芳打開面板,由于“順利繼位”的系統任務完成,趙德芳又獲得了五百點乾坤點獎勵。
“兌換包拯!”趙德芳道。
一名黑漢出現在趙德芳面前,頭頂一彎月牙,跪地就拜,“參見主人。”
趙德芳成立了一支糾察組,他想要將戶部尚書李東等一些大臣全部調查一番,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都勾結朋黨,對趙德芳施政改革會形成很大的阻力。
趙德芳把包拯編制到糾察組里面,以保證明察秋毫德能力,想必能很快查出來很多大蛀蟲。
“兌換蘇軾!”
一名浩然正氣的中年男人出現在房間。
“你兩都退下吧,我已為你們兩個準備好房間。蘇軾,明天我來找你,咱兩探討一下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