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再下香江
- 重生諸天從光字片開始
- 閑不住的老魚
- 3064字
- 2025-04-24 00:10:00
九月初,蔡曉光給周秉昆送來一份臨時借調函。
和上次一樣,出差去京城核對外貿物資。
這事周秉昆都給蔡曉光說好幾個月了,只是一直沒等到合適的機會。
拿到借調函,周秉昆立馬去廠里請了假,然后跟著省里的其他業務員,登上了去往燕京的火車。
在燕京待了快一星期,把該干的活干完后,周秉昆便一個人悄悄的離開招待所,登上火車南下了。
有第一本書打響了名氣,第二本書《大唐雙龍傳》一經面世,立馬引發大量書迷追捧。
《尋秦記》第一版十萬冊也全部賣完,環球出版已經著手安排第二版印刷銷售事宜。
周秉昆先去了一趟明朗船運公司,這是他上一次來香江注冊的公司。
那時他手里資金緊張,只買了一艘不到4000噸的貨船,掛在了邱少安的海豐船運公司名下。
時隔三年,在江華的打理下,明朗船運公司名下,又陸續購置了兩艘貨船。
有周秉昆穩定的稿酬和版權分成,再加上邱少安的幫助,明朗船運公司順利的度過了初創期,進入了穩步發展的車道。
周秉昆看完公司的報表,說道:“江華,這幾年你把公司經營的很好。萬噸以下的貨船暫時就不要買了,等公司的資金足夠了,下條船我們買一艘萬噸級的貨船。相比成本上增加的投入,大船才能賺得更多。”
江華點點頭:“好的,徐董。”
“對了,馬成那邊怎么樣?你把寫作工作室那邊的情況跟我說說。”
“好的……”
【在香江,除了邱少安,周秉昆和別人做自我介紹時,都是用“徐朗”這個名字。馮化成在香江辦理身份信息,登記的名字叫“馬成”。】
聽完江華的匯報,周秉昆一陣詫異。
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馮化成竟這么快便在香江混得如魚得水。
還成為了香江武俠文化界的知名評論家!
自從馮化成見識了香江的花花世界后,很快便把僅剩不多的矜持,全都拋到腦后。
他能在國內文壇成為風云人物,足以證明他的文學才華。
周秉昆走后,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讀了大量的流行小說。
徹底顛覆了他對武俠小說的理解。
什么是當下流行的武俠小說?
就是能夠迎合大眾口味,就是讓人看得上癮的故事。
哪怕兜里只剩吃飯錢,也要省下來買最新一期。
甚至讓人急得蹲在書攤邊上,一口氣讀完,飯都忘了吃。
這年頭,誰還耐煩琢磨那些文縐縐的酸詞兒?
要的就是直給!
刀要快,情要真,恩怨分明,讀著過癮才叫本事!
這樣的武俠,才能大賣!
至于是不是正統武俠,這重要么?
馮化成悟了。
可當他下筆時,卻又難住了。
不論故事多么快意恩仇,多么通俗易懂,核心賣點還是“故事”二字。
直到此刻,他才真心欽佩,周秉昆確實比他有才華。
他實在想不明白,這么精彩的故事大綱,他是怎么想出來的?
偶然一次,馮化成在街邊小店吃飯時,恰巧聽到食客們對新一期雙龍傳的激烈討論,痛斥王伯當這個卑鄙小人。
一個靈感頓時出現在他的腦海。
很快,一篇《白衣素袍,忠義勇三郎——王伯當》的評論稿,出現了新一期的《武俠世界》雜志上。
一經刊登,引起的反響極其激烈。
王伯當出賣李密,勾引孤獨鳳,害得素素一生不幸,這種壞的流膿的角色,竟然還有人敢給他正名。
簡直天怒人怨。
一時間,無數的《大唐雙龍》書迷寫信給雜志社,聲討臭罵這篇評論稿的作者“天刀”。
更有甚者,有人在其它報紙上也刊登文章,痛罵“天刀”眼瞎。
一場關于“究竟王伯當是好是壞”,還有“天刀是不是有病”的罵戰,在香江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當月《武俠世界》雜志直接賣爆了。
而“天刀”,一名言辭犀利的武俠小說評論家,也一戰成名!
尤其最近一年多,羅斌為馮化成開辟的一塊評論板塊,幾乎成了香江武俠界的戰場。
凡是書迷喜歡的角色,馮化成就想著法的找毛病批判。
凡是書迷討厭的角色,馮化成就劍走偏鋒、斷章取義,拼命的給他們正名。
《武俠世界》引領了香江的武俠潮流,一時風頭無兩,不但吸引了大量優秀的作家加盟,也徹底站穩了香江武俠小說雜志一哥的地位。
晚上,周秉昆帶著馮化成,和環球出版的羅斌吃飯時,羅斌對馮化成大加贊賞。
對此,在周秉昆和馮化成閑聊時,馮化成也笑著說:講故事我不行,玩文字游戲打嘴仗,香江本地派還差的遠呢。
大唐雙龍連載三年,已經接近收尾。
這次來,也是為了把下一本書的大綱給馮化成送過來。
這本書依然是黃老爺子的大作——翻云覆雨,幸好這個世界沒有黃藝這個人,要不然周秉昆真不知道該怎么面對黃老爺子。
安排好船運公司和寫作工作室的事務后,周秉昆上門拜訪了邱少寧的大哥邱少安,把老邱的信給送了過去。
當聽到邱少寧被人舉報,成了一名油漆工,恨不得立馬派人去內地,把邱少寧綁回香江。
不過想到自己弟弟的倔脾氣,邱少安又頹然放棄了這個念頭。
只能拜托周秉昆多照顧一下。
周秉昆向邱少安保證道:“少安哥,你放心。有我在,不會讓老邱出事的。再過幾年,等內地政策放開了,你就能回去兄弟相見了。”
拜別邱少安,周秉昆帶著東北特產,去了砵蘭街58號。
旺角,詠春體育會館。
一進院便看見師兄沈威,穿著一身黑色唐裝,背著雙手,在一群穿著練功服的弟子中巡視。
“師兄!”周秉昆大喊一聲。
沈威回頭望去,認出是周秉昆后,嚴肅的臉龐上露出笑容:“阿朗!你什么時候來香江的?”
“剛來沒幾天,把事情辦完,就趕緊過來了。”
“阿明,你先帶著他們練習。阿朗,走,進屋。”
進了堂屋,周秉昆把皮箱打開,拿出幾個禮盒,說道:“師兄,這個是給師傅的,這兩份是給你和樹成師兄的,都是真正東北老參。其它的是一些東北特產,你看的給師弟們分吧。”
沈威也沒有客氣,接過禮盒放在一邊。
一邊給周秉昆倒茶,一邊說道:“這幾年沒有你的音訊,后來又聽內地來的人說,那邊不太平,大家都很擔心你。”
周秉昆端起茶碗輕輕抿了一口,笑著說道:“其實沒有那么夸張,我這不是好好的嗎。就是出門不太方便,本來早就想來一趟的,一直沒有拿到批文。對了,師傅和樹成師兄呢?”
沈威見周秉昆氣定神閑的樣子,就知道他肯定沒受什么影響。
更何況,現在兩地來往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自己這個小師弟,能千里迢迢從東北來到香江,想必身份也不一般。
雖然大家師出同門,但交情并不深厚,既然周秉昆不說,他也不便多問。
“師傅他們去馬來了。年初梁梓坤師弟回來時,就邀請師傅去他那里過中秋的。馬來那邊華人商會會長是師傅的老朋友,也好多年沒見了,這回正好一起聚聚,樹成師兄也陪著去了。”
“唉,還以為能見師傅一面呢!”周秉昆有點遺憾。
沈威也感嘆一聲,“是啊!師傅也總提起你,擔心你在那邊過得不好。回頭等你走之前,給師傅留一封信,我替你轉交給師傅。”
“嗯。師傅身體還好吧?”
“結實著呢,每頓飯至少半斤黃酒。”
“哈哈!”
聊了一會近況后,沈威讓周秉昆換身練功服,考校了一番他的拳腳功夫。
兩人搭手對練了十幾招后,突然周秉昆先一式挑手,撥開沈威的拳頭,緊接著兩記日字沖錘。
周秉昆的拳速太快,沈威的側綁手還沒架起來,就直接被擊倒在地。
圍觀的學員一陣驚呼。
這個人太厲害了,才幾秒的功夫,就把沈威打倒了。
沈威揉揉胸口,倒吸口涼氣:“你這拳頭夠硬的!”
周秉昆嘆口氣:“可我還是沒練出師傅說的‘整勁’。怎么也找不到那種,把全身力氣集中到一點發力的感覺。”
沈威忍不住吐槽:“我練習詠春快二十年,才摸到整勁的門檻,你才練了幾年,著什么急呢!”
周秉昆尷尬的摸摸頭,嘿嘿笑道:“是我太心急了。”
忙完了公司的事情,周秉昆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了詠春體育會館。
有沈威陪他搭手練習,周秉昆把高級套路“標指”練得越發純熟。
對于詠春拳力發六合,脛、膝、腰、膊、肘、腕六個關節如何一起發勁,有了更深的理解。
到了九月底,周秉昆準備啟程回家。
臨走前,除了買些吃穿用品,他專門買了一部尼康大F相機和一整盒交卷,還有一套清洗交卷的工具設備和藥水。
這部相機在六十年代紅極一時,不但堅固耐用、性能卓越,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
以后再想照相,就不用跑到照相館了。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隨時可以用照片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