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邊昆侖諸峰中找到較高的一座,姜朔降落了下來。
此趟朱武連環莊之行完全偏離了預定目標,不論是一陽指、九陰真經,還是其他自五絕傳承而來的武功,姜朔都沒換到,只得到一門降龍十八掌,但他也不覺得遺憾,畢竟因自身特異所在,早晚會將這些絕技一一學到手。
稍加演練之后,姜朔發現了降龍十八掌的局限之處。
降龍掌力剛猛無比,勢大力沉,是極為上等的掌法,其招式在施展之間大開大合,兇悍異常,放在這武林中確實是一等一的神功絕學,但就目前來看,降龍掌力攻擊距離沒有念力遠,力道也不及念力沉,連運轉發力也不如念力來的便捷,這使得龍十八掌對姜朔來說成為了雞肋般的存在,用之無味,棄之可惜。
不過姜朔還是老老實實將十八式盡數學全了,學無止境,自己可以不用,但以后或許會有觸類旁通之處。
只是這功夫也不全無用處,念力攻擊過于天馬行空,往往因姜朔本人下意識的念頭轉換而變化,而人往往是無法精確控制自己思想的。
之前姜朔鍛煉念力時就發現了這個問題,也做過針對性訓練,效果明顯,但仍不能做到萬無一失,因此,他想到了內力。以念力模仿或伙同內力催動武技,即可保證念力攻擊不會因思維發散而失效,又可隱藏自己的能力特性,防止被克制。
姜朔試著將念力和九陽內力混合驅動降龍十八掌,效果很不錯,竟給了姜朔一種這樣攻擊要比單純的念力攻擊更方便的錯覺。看來對念力的掌控還是有待提升啊。
但只降龍十八掌還不夠,思索良久,姜朔打算自己研發個一招半式湊合著用,反正只是臨時替代品。
就這樣,姜朔開始了自己的武術研發之旅。
首先便是要簡單,直來直往就最好,什么拳、掌、腿、腳功夫以及其他五花八門的武器,聽著是厲害,一旦使將出來,那手來腳往的,引人分神的地方就更多了。
其次只可近戰,不能遠程。念力不可憑空產生,也不能隔空操控,只能由眉心向外連續延展,箭矢飛刀之流若飛行距離過遠便難免脫離操控,而可操控范圍內其他武器功能性作用更大。
那就劍吧。
有了目標,接下來便好辦多了,姜朔心念一動,從地上卷起一截樹枝,就先以此為劍,反正包裹上念力之后也差不到哪里去。
腦海中大致規劃一下,便有了大概的雛形。
只見他右手輕抬,那節樹枝便飄起來懸浮在了手側,接著輕飄飄往前一劃,那樹枝便激射而出,呼嘯著向遠處直飛了過去,直至飛出近百步后依然勢頭不減,狠狠的插入了一截樹樁之中。
往來調整兩次,姜朔開始變的熟練了,他估算一下距離:“這一招就叫‘百步飛劍’吧。”
百步飛劍,完全符合姜朔的前期要求,既強大又帥氣,等念力更加強大之后,還可以借此招開發一下萬劍歸宗。
不過只一招單體攻擊的百步飛劍,不能完全的解決所有問題,還得有一招來面對復數敵人圍攻或近身搏殺。
他召回樹枝握在手中,緩緩平舉,念力沿著樹枝延展出去,形成了一節無形的鋒利之刃,接著旋轉,念力形成的無形之刃毫不留情的割斷了周圍的一切物體。
又試了好幾次,完全掌控念力之刃的激發和長度之后姜朔滿意的停手:“那這一招就叫橫貫八方了。”
有了‘百步飛劍’和‘橫貫八方’,應該可以應對江湖上絕大多數問題了,左右不過一個低武江湖。
至于輕功,擁有念力的姜朔完全不在乎,只是把那本《偷香竊玉功》之中的閃轉騰挪之法結合念力練習一番就丟在腦后了。
之后,姜朔選中一節枯木,以念力為刃,將其削為一柄木劍,背在了身上。
這下齊活了。
只是……接下來…又該何去何從呢?姜朔有點迷茫。
回顧穿越這些年,姜朔不由哂笑,果然自己就一蠅營茍且之輩吧。
近十年時間,自己如履薄冰,兢兢業業,只顧埋頭苦修,深恐哪天慘遭毒手。明明有著改天換地的偉力、超越時空的思想、頂著穿越者的名號,卻為保自身萬全而止步不前……若真有人了解這一切,恐怕會毫不猶豫地恥笑自己吧。
但是,自己真的不是膽小啊,自己…只是天性謹慎罷了。
如今,既已有了自保之力,那么不妨將這十年時光中的熱血與歡愉都彌補回來吧。
“是時候,去那江湖中見識一番了。”
……
廣漠的高原上云海低垂,一道激流呼嘯著橫空穿過,將云團裂為兩半。仔細看那道激流,竟是一青衣男子腳踩一柄木劍御空而行。
此人正是飛離昆侖的姜朔,他打算直接去請教一下此方世界的戰力天花板,順便可以卡著時間見識一下天命之子張無忌。如若可以的話,他還打算攪動一下劇情,看看到底有沒有所謂修正力。
而御劍飛行是他用念力開發出來的新玩法。
不過很快,姜朔便感受到了御劍飛行的缺陷。首先,窄窄的劍身并不適合站立,雖然他并不真的以此立足,但在飛行中保持這樣的姿勢很別扭;其次,長時間飛行就這樣干站著太過于無趣了,雖然完全不會累。
莫名的,姜朔想起了金閃閃的王之御座,那東西好像挺適合自己。抽空應該搞類似的寶具,到時候再研究一下,能不能裝個念力發動機什么的,或許會有別樣的驚喜。
要不,模仿飛機直接搞個飛行器也可以,只是會不會太過張揚?
正思量間,地面上一大片反光引起了姜朔的注意,他盤旋著降低了高度。
那是座寺院。
奇怪?自從上了高原,人類聚集區便明顯稀疏了起來,而且大都破敗不堪。如此一片輝煌的寺廟群倒是罕見,姜朔有點好奇。
那寺院占地數十畝,深紅色的院墻將整個建筑群落分為若干庭院,大大小小的建筑均以琉璃瓦鋪頂,端是一派富貴氣象,吸引姜朔注意的異常反光就來自于此。
不過不論是當中的主殿還是偏遠角落的居舍都是雕梁畫棟、斗拱飛檐特色,明顯是中原建筑風格,這讓姜朔更想臨近觀摩一番了。
找個僻靜地方降下去,姜朔負劍步行向那座寺廟走去。不多時,便看到了寺廟山門的牌匾。
“金剛門…這也能撞到?”看著牌匾上的幾個朔大的鎏金古文,姜朔不由感嘆緣分的奇妙之處。
不過拜訪金剛門本就在計劃之中,現在又正好遇到,那就將計劃提前好了,誰讓你們炫富,閃到我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