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楊公權是玩的正歡的話,那么宴會廳里的眾人就是等的有些不耐煩了。
此時距離宴會開始已經過了半個時辰,但是不止正主還未出現,甚至就連個招呼的人都沒有。
就連知道他在干嘛的劉坤也是忍不住了,這些天楊公權在東海縣可以說將他們楊家和劉家的名聲敗壞光了。
還好,還未等他起身楊公權就拖著稍有些疲憊的身子出現在了大殿內。
看著身后跟著一起出現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青樓女子,在場的人怎么還能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
不過這次縣令大人沒來,劉家和李家又是明顯的一邊倒,紀浩然又是罕見的不發表意見,他們也只好收斂起自己的脾氣。
等到楊公權坐在首座之后這次宴會才算是正式開始,一道道美味佳肴,一杯杯瓊枝玉液被送到了他們的面前。
“各位歡迎做客,今天大家吃好喝好玩好。”楊公權率先舉杯表示歡迎。
又對他種種行為感到厭惡的自然也有對他迎合的,“哪里哪里,楊公子客氣了,能來到這是我們的福氣才對。”
盡管心里再怎么嫌棄都要表現的很無所謂,紀浩然也是很配合的將杯中的美酒一飲而盡。
這是他這一世第一次喝酒,盡管前世喝酒喝的不少但是面對靈氣十足的美酒還是招架不住。
這也是他為何沒有選擇釀酒致富的原因,兩個世界酒的種類和風格相差太大。
而且就算盡管費勁力氣做出了前世的美酒,但是在這個世界可能還不如添加了一顆靈果的普通酒水。
稍稍平復了一下味蕾的辛辣,又欠欠的品嘗了一口,最后只有一個感覺很不錯,相當的不錯。
楊公權雖說是一個無所事事的花花公子,但是可能是看慣了家族長輩們做事的風格,并沒有急著去說事。
而是等到酒過三巡,佳肴品鑒之后才開始繼續說話:“各位我楊公權在到東海主要是為了一件事。”
聽到楊公權開始說事了,所有人都放下了酒杯和筷子,將目光再次聚焦到那位妖異公子的身上。
包括兩位不在宴會名單的人。
“東海。”
“一個充滿未知和機遇的地方,同時也是我們臨海大力探索的地方,但是聽說咱們東海縣發展的不怎么樣啊,之前還一直都是一家獨大的局面......”
他輕輕的轉動酒杯,將目光不經意的在紀浩然身邊掃過,“若不是我家老太爺書信一封說不定東海縣的海上發展都有可能停滯。”
不開口則已開口第一句話就是針對紀家,所有人都屏氣凝神看他接下來要怎么說。
雖然他們也都清楚紀氏在海上的控制力,但是他們不能否認紀氏在東海上開辟的功勞。
尤其是在臨海剛并入大齊的時候,若沒有紀氏一代代先祖在海上浴血奮戰他們現在不知道在哪條魚的肚子里呢?
再加上紀氏這些年也并沒有虧待他們,反而還給了不少他們航行的便利,可以說已經做的仁至義盡了。
但是現在是大神們在斗法,只要不傷及他們這些無辜的小魚小蝦就很滿足,其他的也就不奢望了。
說完之后的楊公權就停在那好像是在等有人接他的話,紀浩然自然是心領神會的主動站了出來。
“這點還要多謝楊家的提醒才讓我們紀氏知道了自己的自私,沒有主動肩負起東海縣的使命,沒有主動開放渠道......”
他是站出來了,不過是站出來認慫來了。
聽到紀浩然都如此說話,臺下原本對他還抱有的些許幻想也隨之破滅。
他們也都明白兩家實力的差距,但是還是希望有個人可以站出來勇于對這個世界說,“不”。
就像面對劉家一樣,可以楊家不是劉家。
而在一旁靜靜觀察的那個公子哥也隨之一聲嘆息,如果今天紀浩然奮起反抗他一定會對他另眼相看,并確保紀家和他沒人會出意外。
但是這個結局卻是讓他有些失望。
好像是感受到他的心情,一旁的老嫗說道:“小姐,這才是真正的生存。”
相比于自家小姐來說她對紀浩然非但沒有偏見反而還多了一點欣賞。
能在十六歲突破到九境,還能如此的能屈能伸如果不出意外未來的臨海郡都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她也知道自家小姐會看不起這種人,但正如她所說這才叫生存,畢竟沒有多少人出生就會是郡主。
紀浩然對此并沒有感到絲毫的羞愧,反而是接著說道:“因此我們紀氏對楊家......”
只是還未等紀浩然說完,楊公權肆意的笑聲就傳遍了整個大廳,“聽說紀家主還準備了一份驚喜要送給本公子,來吧,來吧,拿出來讓大家都看看吧。”
“啟稟楊公子,實不相瞞浩然最欽佩的英雄就是楊五爺,沒想到今日還能見到楊五爺的族人,因此就心血來潮寫了一首詩贈給公子。”
楊家五爺是楊家曾經的一位家主,也是楊家最出名的一個人物。
最出名的事跡是在一千余年前,三千將士策馬入趙國,連克五關,連殺六將,如入無人之境,最后更是率領十萬士卒在趙國劃下一大片疆土。
死后更是被破格封侯,也是楊家唯一的一位侯爺。
聽到這楊公權也是很開心啊,這份禮物雖然不花錢,但這可是鐵打的名聲啊,“沒想到紀家主還有這個本事,快快念來。”
看著楊公權期待的目光紀浩然也只得在心里狂念,“對不住了,對不住了六郎。”
沒錯他接下來要念出的詩正是對宋朝楊家將的懷念詩:
“斷垣衰草野狐鳴,曾說五爺此駐兵。
千載烽煙鎖舊壘,三軍旗鼓剩荒城。
雁門重鎮雄西北,楊氏邊勛勒弟兄。
鐵馬不嘶烽火靜,至今惟有塞云橫。”
抱著深深的愧疚紀浩然緩緩的將這首詩念了出來,或許是因為對楊六郎的愧疚之感讓他念起來有一種特殊的悲壯。
漸漸的眾人陷入了死一樣的沉寂。
又不知是誰率先鼓掌,一時之間掌聲如雷鳴。
可紀浩然卻在這些掌聲中越來越愧疚,最終決定以后這種事打死都不能干。
楊家五爺的功勛或許配得上這首詩,但是這首詩是他通過楊公權這個紈绔子弟贈給他的,意味已然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