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后山回來的紀浩然心情一直都很沉重,這個擔子上的壓力真的是不小。
不同于劉、李兩家這是一個未知的敵人,還是一個可以將他們紀家玩弄于股掌的敵人。
再加上上面還牽扯進了好幾條人命,更是關乎著他的父母他怎么可能不擔心。
現在他最想知道的就是這個敵人的“姓名”,哪怕只是一個名字也行,起碼有了個可以發泄的目標。
可是連這些都沒有,其實想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叫他小姨來一趟就解決了,但是他就怕什么都問不到。
“哎”,他重重的嘆息一聲,無可奈何啊,真的是無可奈何啊。
誰讓他們的起點太低呢,而且還很被動只能老老實實的任人宰割。
慢慢的他就再一次的回到了自己的宅院,得到了這些答案雖然不友好但是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這時候他才有時間打開紀垂正給他的兩個盒子,但他第一時間打開的并非是他父親給他留下的盒子,反而是紀家的那本《天元心法》進階版。
雖說是進階版但是卻要比原版還要厚上不少,不過其中的注解倒是也不少,其中貢獻最大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父親紀滄海。
可以說僅僅是憑借他的一己之力就造就了這本功法的后半部分,由此可見如今的紀滄海在修行路上到底走了多遠,都可以任意修改玄階功法了。
只是粗略的看了之后紀浩然就把它放在一旁,轉手拿起另一個盒子,按照紀垂正的要求戳破自己的手指滴血。
果不其然隨著他鮮血的滴落,原本堅不可摧的盒子開始緩緩的打開了一缺口。
在里面放著同樣是一個小冊子,準確來說是一本叫做《天地陰陽》的功法。
不過紀浩然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有一股親切的迎面而來,遠比他修行了十余年的《天元心法》還要親切。
這種親切是真的發自內心的一股感覺,并非是因為這個東西是他父親留下的才感到親切。
或者更準確的來說這是一種源于血液的呼喚。
不過也就是這里沒有外人,不然對于他們來說非但沒有這種親切的感覺反而會感覺呼吸沉重甚至寸步難行。
這也正是為何紀垂正當時交給他之后長舒了一口氣原因,還有為何不讓他直接在宅院內打開。
雖說在這本《天地陰陽》外有一個隔絕內外的盒子,但是對于紀垂正這種有了自身靈性的化境強者來說,多多少少是能在其中感到那種壓迫感的。
但是對于紀浩然可就大有不同了,就看他迫不及待的拿起了這本黑白兩色的冊子。
等到他拿起冊子之后他才發現盒子里還壓著一封信,看信封上的描述是他父親留給他的。
于是他并沒有著急的打開冊子,而是選擇了先看信。
信上如此寫道:“浩然,當你拿到這個盒子的時候我應該已經離開家了,不用擔心我也不用擔心紀家,一切我都會處理的,期待咱們的下一次見面吧。”
“相信你也看到了盒子里的這本《天地陰陽》,那是我在海外游歷時偶然所得到的,功法品級極高就算是一些天階頂尖的功法都不如它。”
這時紀浩然突然倒吸了一口涼氣,忍不住又看了一眼手上的冊子,乖乖的,天階功法還不如它?這玩意到底是什么來頭。
“不過它也是要求極高并非是所有人都可以修行,只有陰陽圣體才可以修行,不過很榮幸的是你我都是。”
圣體?陰陽圣體?那是什么東西沒聽說過啊。
看到這紀浩然卻是一頭霧水了,他并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圣體這個東西,他只知道這個世界有靈體,有鼎鼎大名的三十六靈體。
不過靈體和圣體雖然僅僅一字之差,但是紀浩然感覺可能會有天壤之別。
他不知道紀滄海在信中也沒有過多解釋,只是接著說道:“現在你或許沒有感覺但是等你到化境之后自會明白。”
不,我知道。
從他第一天來到這個世界他就知道他很特別,不然為何是他偏偏來到這個世界而不是別人。
“另外就是這本《天地陰陽》要妥善保存切記不可讓他人發現。”
這封信到此就結束了,除了開頭的幾句寒暄之外就只是對這本功法的講解,甚至也還沒有說清。
看完之后他反而是有些疑惑,什么是圣體?為何他會是陰陽圣體?
不過這些都不是現在要考慮的,研究這本秘籍才是當務之急,說不定等他看完之后就突破了呢。
翻過寫有天地陰陽的首頁之后,他就看到了八個極具沖擊力的鎏金字體
“連接天地,獨斷陰陽”。
這八個大字不停的在沖擊他的腦海,最后他甚至可以在腦海中也找到這八個大字的痕跡。
短暫的停歇之后紀浩然就接著向后翻,但是當他翻過了幾頁之后就停住了。
沖擊力太強了,即便他是紀滄海所說的陰陽圣體也承受不住接下來的沖擊,僅僅是停留在一頁叫陰陽眼的地方。
在這幾頁中雖然沒有設及到具體的修行辦法,卻是記錄了不少獨特的小手段,除了陰陽眼外還有集中溝通天地靈氣加快修行的法門,甚至還設及了不少陣法方面的知識。
這些手段再加上《天元心法》的進階版已經夠他修行好久了,甚至他接下來可能還要補充陣法知識。
時間有限,他也不耽誤直接盤坐在床上開始修行。
在紀浩然修行的過程中,后山的紀之庭也已經服用了青蓮護心丹開始了療傷,早日突破到化境。
在聽了故事之后他同樣也變的局促了起來,以往被他視為頭號敵人的劉家也不再那么重要,未知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他們不會糾結這個敵人其實只和紀浩然這一個小家有關系,以他們的能力也根本惹不到這個莫名其妙的敵人。
他只知道紀滄海在見到他之后要叫他一聲哥,紀浩然要叫他大伯,這些就夠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