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莊如若殺神堵在前方,氣勢駭然,即便羅郡尉想逃也逃不了!
“好漢饒命,好漢饒命啊!”羅郡尉撲通跪下,磕頭求饒了。
“所以羅郡尉,不知道你可愿意歸降白柳國嗎?”
“愿意愿意!白柳國千秋萬載,白王英明神武,吾能歸降實在是祖先榮光啊!小人羅大偉愿歸降!”
此一戰役,白柳國對東齊正式告終!以白柳國取勝!
接下來的一日時間,以秦莊、柳疾兩人為首迅速收拾戰場、征繳敵軍戰利品、羈押戰俘、整頓軍士。
約兩日時間,待得將七民山的戰場整頓完,在白彥一聲令下全軍凱旋而歸。
鷹嘴軍三萬軍士,加上五千名戰俘,形成浩浩蕩蕩的一支隊伍,白彥為首,領軍而入,于傍晚時分才回到海州城。
傍晚,葉落黃昏,斜陽照耀,海州城仍如過往那般恢宏肅穆。
城門打開,街道兩邊簇擁著一眾百姓,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原來兩日前白柳國對戰東齊一事已不脛而走,傳到海州境內。
起初,百姓們人心惶惶擔心著白柳國不敵,烽火連天、殃及池魚。
但現在?白柳國的勝利如若是一支強心劑打在眾人心中,令人振奮!百姓們總算相信了,白柳國可以獲得勝利,可以推翻腐敗無能的東齊政權!
“白王萬歲萬歲萬萬歲,白柳國威武!”
“東齊懦弱無為,我們再也不用受到那群舊貴族的奴役了!咱們要反抗!”
“服從白王的統率,咱們百姓肯定能獲得幸福的!”
民眾激情興奮,掌聲與喝彩聲交織在一起如若擂鼓銅鐘。
白彥率領著數萬軍士威武入城,英姿勃發,自感愜意快哉!這就是民望?這就是成王的成就感嗎?真好!
白彥心里尤為喜悅,他算是明白古代帝王者們掌握重權、萬人之上的感覺了,竟是如此!
只不過開心歸開心,白彥可不能被權利迷昏了心智,古代帝王者不少人正著了此道而碌碌無為、平庸壞事,若是白彥也學那些帝王也就違背了自己的初衷。
就拿清朝太平天國來說,當時的統治者們也是一心為民發動起義,以反抗清廷,為民謀福祉,然而伴隨太平天國的壯大,統治者們漸漸紙醉金迷、聲色犬馬,早已忘記了當時許下的承諾了。
以史為鑒,哪怕對東齊取得勝利,哪怕現在的白柳國漸漸獲得民眾的認可,但白彥仍得保持謙卑之心。
第二天中午,太陽明媚萬里無云,白氏府邸,白彥已將一眾干部召集前來,特商討白柳國大事。
首先就是定規矩,現在是白柳國與東齊國交戰狀態,在戰斗之時得立下規矩以約束軍士們。
規矩其一,嚴肅軍紀,不得仗著軍權為非作歹,若有發現必當嚴懲!
規矩其二,不管何時何地,不得收取普通百姓的一針一線,防止腐敗。
規矩其三,不虐待戰俘,以人為本,將心比心。
這三條規矩制定下來,一時間引來眾人的疑慮,大家不明白為什么一打完勝仗后白彥就定下這等規矩。
秦莊:“白公子,咱們的軍隊向來軍紀嚴明,光明磊落,可不會犯下事啊!尤其是那些恃強凌弱、為非作歹、貪污受賄之事。”
柳疾:“正是如此,軍紀嚴明,這乃是白公子的教誨。”
事實真的是這樣子嗎?非也!
像柳疾,作為白柳國軍事部部長,統率全軍,許多事情從他的角度上是看不到的。
白彥打了一個響指就把柳小五喚了出來,說道:“小五,不如說說你的匯報吧。”
“是的,白公子。”
在半個月前白彥命令柳小五成立一支“督軍隊”,選拔部分人員監軍,以防止軍士逃逸、違法亂紀的行為。
在半個月的監視下來,發現鷹嘴軍麾下有部分百夫長、校尉仗著軍權欺壓百姓,豪奪強取。
“柳部長,這是名單。”柳小五恭恭敬敬地遞了一張卷軸,上面赫然寫了十余名將領人員,上至軍團長、下至連長。
柳疾看得名單,臉色鐵青,他萬萬是沒有想到自己統率的軍隊中居然會出現這等問題。
“白公子,屬下無能,還請治罪!”
“柳統領萬萬別這么說,一樣米養百樣人,誰也保不準麾下不會出現這樣的事……若真要追究其責任,我也有責任啊。”
“白公子……”
“好了,現在并不是追究過錯的時候,而是解決問題。”
說到底,這是軍隊管理制度上出現漏洞。若是制定規矩,完善軍紀,完全可以避免軍士違紀的問題。
“所以鷹嘴軍那邊還需要多多留意,確立管理制度,加強權責。”
“屬下領命!”
軍隊是一方面的問題,畢竟白柳國是以“軍事”立國,為了防止日后像“太平天國”那樣的事情發生,白彥得加強軍隊上層管理人員的思想覺悟。
另外一方面,就是對待戰俘的問題。
此時眾人就顯得特別不理解,像是劉千文,在他看來為什么要善待戰俘?像是這次兩國交戰,白柳國從北三州軍隊中俘獲五千名戰俘,按照七國歷來的作法,應該全部斬殺,殺雞儆猴。
白彥卻沒有這么做,而是把戰俘全部帶到海州城外的“十三新屯地”,并好吃好住地供著對方,這如何看來也是奇怪。
作為難民部的部長,秦莊是負責管理這一批戰俘的,此時他就游說著白彥應該把戰俘都殺掉,畢竟城內糧食緊缺,可養不得閑人。
白彥:“諸位,你們的想法我都知道了……但是戰俘問題上,我有另外一個看法。”
這次七民山戰役中,是白柳國反抗東齊的第一步,至關重要,甚至會影響到后續的戰爭。
試想想看,如果這次戰役里白柳國獲得勝利后就把所有戰俘殺掉,往后還會有人敢投降嗎?
“諸位可知,這次戰斗的傷亡數字嗎?”
“屬下知道。”柳疾帶了幾分驚嘆的語氣回答道,“在白公子的英明統率之下,吾等僅僅死亡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