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1992年,他在亡妻墳前一跪感動國人,如今成家卻仍戰斗一線

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2萬公里的陸地邊界,每一處都有英勇的解放軍戰士在默默地守衛。

尤其是XZ地區號稱“世界屋脊”,那里的中國軍人在和平時期都要承受生死的考驗。

在2002年時一位XZ戍邊軍人胸前掛滿軍功章在妻子墳前肝腸寸斷的圖片,曾經引起讀者的極大震撼。

而這位不屈的漢子現在仍然在西部戰區南疆軍區阿里軍分區副政委的位置上為國盡忠[1],他后來的女兒也受父親感染選擇了從軍報國。

可以說張良善父女相繼從軍的故事,就是一代代解放軍官兵為國盡忠的典型代表。

陜西勇士為報國無畏上高原,新藏公路危險重重屢次經受考驗

這位曾經讓無數國人為之動容的戍邊勇士名叫張良善,1965年11月出生在陜西安康。

1984年10月年僅19歲的張良善選擇應征入伍來到了XZ,經過新兵訓練后1986年在喀什地區YC縣留守汽車營成為一名汽車兵。

也許在內地搞運輸的汽車兵既不用上陣殺敵,也不用在哨所里面忍受孤獨與危險相對輕松;但是在整個青藏高原地區汽車兵的犧牲,居然遠超在一線邊境執勤的官兵。

張良善所他們負責保障的阿里軍分區在地方行政上屬于XZ自治區,可在我軍實行大軍區制之后就先后屬于WLMQ軍區和蘭州軍區。

這是因為那里離XZ核心地帶的LS過于遙遠,中央軍委從后勤和便于指揮的角度將阿里劃歸了XJ的我軍系統。

1956年3月中央下令正式修筑新藏公路,耗費1年半完成了到ALD區首府獅泉河的線路。

該公路從葉城開始就正式進入青藏高原,海拔由1400多米陡然增加到4500米以上。

這里冬季氣溫能低至零下40多度,含氧量也只有平原地區的一半。沿途各種自然災害頻發,突然發生的滑坡和泥石流成為了汽車兵們最大的殺手。而到了冬季經常出現暴風雪,廣大官兵又要忍受被大雪活埋的風險艱難運輸。

張良善剛進入葉城汽車營就要上高原,結果爬上海拔4000多米后開始頭痛惡心最后開始嘔吐。班長只能讓他吃點止痛藥再用繩子箍緊腦袋,可張良善仍然被頭疼折磨得胃里翻江倒海。

偏偏這時候汽車拋錨了,班長跳下車開始維修。張良善也下車想幫忙卻被班長趕了回去,他這才明白了自己的任務有多艱難。

可誰也沒想到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張良善居然很短時間里練出了一身過硬的本領。

在戰友們看來張良善每次出車都對路線上的各個危險地段了如指掌,只要由他帶隊就沒有完不成的運輸任務。

1987年張良善汽車隊在執行某次運輸任務時,碰見兄弟部隊多達29輛車輛不敢過馬洋達坂堵在一起。為了大局張良善主動提出,由他將這些車開過最險地段。

當張良善將最后一輛車開過去之后,對方帶隊領導緊緊握住了他的手連說“謝謝老班長”。

張良善一時都不好意思趕緊表示他還只是個新兵,讓對方在場所有人都豎起了大拇指。

可是仿佛新藏線就要給張良善一個下馬威,當年10月他就第一次遭遇了生死考驗。

那一次張良善一起執行運輸任務在半路時車輛發生了故障,而備用零件已經給了戰友車輛使用。

張良善就讓副駕駛隨車隊去取零件,可等戰友們回來時才發現道路已經被塌方阻斷。不知情的張良善兩天后隨身的干糧吃盡才意識到不妙,在那一片無人區簡直是叫天天不應。

他跋涉了五公里找到了一片湖,感覺自己絕處逢生,于是就用工兵鍬捕魚再用干柴和干牛糞烤了吃。

可沒想到高原湖中的魚十分難以下咽,沒吃幾次他就完全沒有了食欲。

十天后感覺瀕臨死亡的張良善在煙盒上寫了遺書,囑咐哥哥要照顧好父母不要為他難過。

戰友們忙了半個月才終于打通道路,而這時張良善已經餓得皮包骨幾乎讓戰友們認不出來。

看到一個年輕人竟然活脫成了一個高原版的魯濱遜,戰友們無比心疼非常自責。

妻子來團聚卻同時失去妻兒,在墓碑前肝腸寸斷感動天地

在ALD區的服役生涯中張良善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可是死神最終還是讓他失去了自己的摯愛。1992年在當時已經算大齡的張良善經人介紹與何桂麗喜結良緣,可僅僅度了十天的蜜月就接到了緊急歸隊的通知。

在一次執行任務后張良善收到了妻子的來信稱她已經懷孕,張良善頓時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然而命運卻開了個殘酷的玩笑,讓張良善的幸福變成了漫長的懊悔。

當年10月何桂麗又給張良善寫信告訴她分娩在即,張良善就讓她來駐地好能補償自己做丈夫的虧欠。可他似乎完全沒有考慮高原反應的可怕,何桂麗來到駐地之后不久就得了感冒。

這時上級命令張良善出車執行運輸油料任務,許多戰友勸他請假。

可張良善說:如果不能趕在大雪到來之前把物資送上去,整個冬季哨所官兵就要挨餓受凍甚至出危險的;作為運輸排長必須負起責任,怎么能因為私事向組織請假呢?

可這一次居然成為了他和妻子的永別,更讓他痛失了自己的第一個骨肉。張良善出發之后剛到紅柳灘,連長就打電話告訴他妻子的情況不太好,希望他能主動放棄任務返回照顧。

可張良善當時認為執行任務是第一位的,況且妻子也只是偶感風寒,就繼續上路了。然而當到了獅泉河時駐地發來了緊急信息:妻子難產恐有不測。

張良善這才知道自己犯了無法挽回的錯誤,只得將貨物轉交戰友匆忙駕車往回趕。

然而剛到達多瑪兵站,駐地傳來的信息說醫生已經回天乏術。張良善傷心欲絕不顧一切地駕車狂奔,只用了一天時間就趕了之前五天的路。

然而當他沖進病房時妻子已經因大出血而奄奄一息,而他們的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張良善痛苦萬分地緊緊抓住妻子的手,而妻子只說了一句“上山開車慢點”就與世長辭。

短短的幾天時間就失去了自己最愛的妻兒,這樣的打擊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但是張良善擦干眼淚堅決沒有倒下來,而是親手用水泥和沙石給妻子起墳立碑。

還沒來得及刻碑文營里又要往阿里送一批物資,在大雪封山的情況下必須挑技術最過硬的司機。于是張良善主動請纓,對領導說要用這樣的方式紀念妻子。

可是他剛回來又聽聞一個晴天霹靂:他在老家的妹妹不幸突發疾病身亡,連失兩個至親的老父親傷心過度,從樓上摔了下來斷了腿。

就算張良善是鐵打的漢子,此時他的心也已經如萬箭穿心。

但是向部隊請假回去料理完妹妹的后事,他就忍痛告別雙親又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歸隊之路。

當張良善終于把親手刻的墓碑放置好后,他雙膝跪地向妻子表達無限的思念和愧意。

他感覺自己同樣對不起親生骨肉,于是用“來生”這個名字希望他來生能生在好人家,也是希望來生能和何桂麗再做夫妻。幾乎每年張良善都會抽空為妻子掃墓,山坡上都被他踏出了一條小路。

男兒膝下有黃金,張良善卻為妻子跪下很多次了,但是軍人流血不流淚他做到了。

每次張良善痛苦萬分時就將臉高高揚起,硬挺著不讓眼淚流出來。

一個男人明明內心波瀾起伏又不能放聲大哭,在他外表的平靜下是隱忍和剛強以及難以傳達的悲痛。

因此2002年解放軍畫報社記者部主任記者袁學軍拍攝到這一無比感人的畫面時,他也被張良善的堅強和奉獻精神所感動。

這張照片獲第十三屆中國新聞獎攝影作品金獎,大家都認識了張良善這個新藏線汽車兵“舍小家為大家”的典范。

屢次接受表彰成為參加國慶觀禮代表,提干換崗位不變軍人本色

張良善擔任高原汽車兵長達24年,累計共行車60多萬公里;共物資750多噸和500余人,被官兵們稱為“新藏線上的紅細胞”。

而1997年底張良善帶隊執行為哨所運冬菜任務時再次歷經生死,在界山達坂遭遇暴風雪一天只能前進兩公里。

他們餓了就用雪來燒水煮干糧,晚上不敢睡覺只能靠嚼辣椒來強行提神。就在大家都已經彈盡糧絕之時,張良善成功地從一只狼嘴里搶到一只黃羊,這才讓大伙飽餐了一頓,有足夠力氣后沖出了界山達坂。

盡管自己靠高超的技術一次次死里逃生,可張良善卻親眼見識了超過一個排的戰友將青春永遠埋在了新藏線上。

這些生離死別激勵著他繼續努力,并得到了戰友和領導們的一致認同。

1998年3月張良善被蘭州軍區評為“軍交運輸先進標兵”,西北軍營“十大杰出青年”;到了4月解放軍四總部在全軍發出通報,授予張良善“紅旗車駕駛員”標兵。

1999年10月1日張良善作為蘭州軍區的唯一代表參加國慶觀禮,親眼目睹了解放軍的強大陣容并得到了熱情接見。

2000年他參加了“五一”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表彰大會,當年11月又被評為“共和國的脊梁衛士”。

1998年張良善提干,后成為了阿里軍分區裝備科科長。

之前在汽車營時張良善就經常為沒有專業的汽修站而發愁,所以他上任之后就請示設立自己的汽車維修部門。領導卻表示別的都好解決,唯獨沒有合適的場地。

于是張良善看上了營區附近的一座山頭,他和戰友們連續奮戰150天終于成功地將其夷為平地。

之前軍分區領導們只聽過他類似于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苦經歷,沒想到張良善做起現代愚公來也毫不含糊。

張良善又和戰友們經過三個月的苦干將另一座山移平,為阿里軍分區的部隊建設做出了特別貢獻。

2003年時張良善升任阿里軍分區裝備部部長,上級決定為民兵武器庫建設圍墻對外招標的預算額為55萬。

這在當時當地可以算得上一筆巨款,許多民間包工頭紛紛跑到張良善那里試圖走后門來中標。

然而張良善再一次展示了我軍歷來的優秀傳統,將這些行賄者全部擋在門外。

之后他和戰友們經過認真研究,認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

經上級批復后張良善購買了打磚機和水泥,最終只花了18萬就完成了預定目標。為本就非常困難的阿里軍分區節約了一大筆開支,而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評。

而在2008年修建軍分區修建地爆器材庫時盡管已經成為領導,張良善卻如當年跑新藏線一樣親自到工地監督。

一次他得到報告某處的水泥不合格,他果斷下令推倒重來。

開發商托人送禮說情希望張良善高抬貴手,但他卻毫不動心硬是將這一部分工程全部返工。

可以說盡管已經不再需要同新藏線上的自然災害作斗爭,但張良善在領導崗位上面對“糖衣炮彈”同樣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再次成家并喜得千金,女兒學成后從軍繼續報國之路

在張良善繼續在高原道路上奮斗之時,他的戰友們幫助他又一次收獲愛情。

1994年2月他與來自家鄉安康的年輕護士伍菊喜結良緣,讓張良善長期孤獨的心靈得到了慰藉。只是和上次一樣,他新婚燕爾再一次踏上了征程。

不久以后伍菊也懷了孕,可分娩時胎兒的臍帶繞頸又差點難產。一直到女兒8個月之后張良善才回家探親,伍菊當時還抱怨他不顧家。可她后來親自前往ALD區探親后,親身體驗了高原反應連說話都很吃力。

為了支持丈夫她毅然辭掉老家的工作,帶著女兒來ALD區陪伴丈夫。之后的時間里夫妻倆仍然是聚少離多,但伍菊一直努力著做好他的賢內助。

張良善曾經說過:“邊關總得有人守,你不去,我不去,誰來守邊防?或許有一天我會離開阿里,但是我相信阿里精神會一代代在高原延續下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权县| 洞口县| 富阳市| 界首市| 台江县| 敦化市| 环江| 新余市| 泊头市| 永丰县| 开原市| 昌吉市| 临清市| 巨鹿县| 延吉市| 宁安市| 绥中县| 清河县| 宽城| 哈密市| 莎车县| 绥德县| 阿瓦提县| 突泉县| 循化| 嘉兴市| 伊金霍洛旗| 武夷山市| 义乌市| 彝良县| 永胜县| 华亭县| 彝良县| 无极县| 丹寨县| 翼城县| 中山市| 磐安县| 黑水县| 宿松县|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