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建洪就要離開部隊了,當兵16年,最舍不得的就是身上這身國防綠。從參軍到現在,賈建洪沒有離開過邊防部隊修理所,呆在這個至今都不通電、不通車的珠峰腳下,16年來他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有的,只是作為一名老兵的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精神。
1989年賈建洪從軍入伍,新兵訓練結束后,他分到了部隊修理所,在所里一干就是16年,16年來,他始終以黨的事業為重。以部隊建設大局為重。一次在部隊彈藥庫避雷針設施工程建設中,修理所承擔了技術含量較高的避雷針制作任務。修理所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賈建洪是修理所的電焊工,有時技術骨干,支部決定由他擔任完成制作任務。部隊地處高山峽谷中,很難找到一塊平整的地方,而避雷針的制作必須保持平衡,否則技術要求很難達到標準。賈建洪就在營房內和戰友一道平整場地。在焊制過程中,避雷針要保持平直,又沒有專用工具,賈建洪就“低姿匍匐”,趴在地上靠眼睛瞄,瞄準一點,校正一點,有時一趴就是幾個小時,脖子長時間的保持一個姿勢,疼得不敢回頭。在組裝避雷針時,賈建洪躺在埋設引電設施的坑道里頭實施焊接,,冒著火星的焊渣直往他臉上撲,星星點點的火花濺在賈建洪被高原風吹黑的臉上,使他的那張臉呈現得有些蒼老。賈建洪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了焊接避雷針上,好幾天沒有給家里打過電話,妻子打來電話,賈建洪也沒有時間接。妻子在家里坐不住,心想:他就忙得連接電話的時間都沒有嗎?不放心的妻子把孩子放在了奶奶家,決定到部隊看看。妻子到了縣城,打電話叫賈建洪來接她,賈建洪就在電話里發火了,部隊里現在這么忙,你來不是添亂嗎?妻子委屈的淚水直在眼眶里打轉,縣城到部隊還有幾十里的山路,妻子就一路搭乘拖拉機到了部隊。在賈建洪和戰友們不懈努力下,終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任務。根據隊里會計估計,這項工程若交由地方人員,約需10萬余元開支方能完成,而賈建洪和戰友們憑著一股子不見成果不回頭的韌勁和釘子般的鉆勁,只用了7天時間就完成了攻關任務,只花6000余元人民幣。
賈建洪所在的修理所不但要維修部隊里的大小車輛,還要保障好每個連隊的爐具正常使用。賈建洪常常在炊事班做完飯的時候拿著修理工具到炊事班走走。一次,他像往常一樣,又到了某炊事班,看見爐子還在燃燒著,值班人員卻走了,賈建洪是個“急性子”,他立即把值班的戰士叫到爐子前,說:“XZ風沙大,氣候干燥,萬一引起了火災,后果不堪設想......炊事班要做到“人走火滅”這是規定。”值班的戰士聽到這些心里很不服氣地說:“你不就是個老兵嗎?在部隊時間再長也只是個兵,馬上要走的人了還管閑事。你是修理所的修理工,管得著炊事班的事嗎?”聽到這些,賈建洪不但不生氣,而是和戰士嘮起了家常,嘮起了自己對部隊的感情,值班戰士聽到這些,一個勁的向賈建洪認錯。在以后的時間里,賈建洪依然拿著工具到各炊事班看看,再也沒有發現火還在燃燒著人離開的現象。
賈建洪要退伍了,在部隊奉獻了16年的他也近40歲了,他把自己一生最美的時光都i傾灑在高原上,高原惡劣的氣候,,使他患有多種高原疾病。一年他休假回到內地,他高中的同學開著奧迪車找到他說:“老賈,聽說你所i在的部隊海拔有4300多米,連氧氣都吃不飽,還不如早點回來跟著我干,待遇不比部隊的差。”賈建洪笑了,在他的笑聲里,只有他知道這笑聲的由來。在部隊里,他呆得太久了,他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邊防。在那里雖然不通電、不通車但有綠色得軍裝,軍裝穿在身上,從心底里升起了一種自豪感。老同學走了,賈建洪也回到了部隊。
在部隊里,賈建洪覺得光禿禿得山都是美麗的。歲月不饒人,剛回到部隊不久他就病了,長期的高原缺氧使他不得不大把的吃藥。上級一位首長看到他身體不好,而技術不錯,準備將他調到駐城鎮部隊,他婉言謝絕了。他不是不想去,而是他舍不得離開這珠峰腳下的軍營,他的技術是在部隊里練就的,他的成長離不開部隊領導的培養。他也為自己的家人想過,到了駐城鎮部隊,環境好了對自己的身體也有好處。他在夜里,一個人靜悄悄的走在營房里,天上的月亮就像掛在天邊的一面明鏡,他的影子也彷佛映在上面,月光是皎潔的,此刻,他的心里確實波瀾壯闊的。他實在舍不得離開這個工作了16年的修理所,離不開部隊里的好兄弟,他留在了團部修理所。16年來,雖然失去了許多在地方發展和調到駐城部隊的機會,在家休假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3年左右,但是他覺得在部隊里踏實。
在修理所里賈建洪是技術骨干,是部隊交給他的真才實學,賈建洪說:“我是所里的老兵,讓我把所學的技術交給那些才入伍的戰友們吧!”他在部隊領導的支持下辦了個學習班,組織戰友進行業務理論學習,并在工作實踐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遇到戰友們不懂的,他總是耐著性子講解、示范,常常說得口干舌燥,直到戰友明白以后。有一個叫毛杰的戰士,剛來修理所時,因技術不過關,開展工作較為被動,使他產生了恨大的思想壓力,對工作失去了信心和動力。于是賈建洪就開始手把手地教毛杰焊接技術。部隊里的一輛車油罐破裂,賈建洪就帶著毛杰去焊接,油管很薄很小,毛杰的技術水平又不高,結果時他越焊洞越大,急得他饅頭大汗,不知如何是好。賈建洪就為他講解技術要領,手把手地規范他的技術動作,整整用了三個小時,終于使毛杰在“火線”上掌握了焊接技術。經過多次在業務上的幫帶,如今毛杰也是修理所焊工的一名主力。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今年年底,賈建洪將面臨退伍,脫下軍裝離開部隊,他說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掌握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同志,讓他們盡快成長起來,為部隊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16年來賈建洪三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三次被選舉為分區和所在部隊黨代會代表,三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評為優秀士兵和受到嘉獎,先后帶出技術骨干20余人,這些就是組織對他工作最大的肯定,這種成就就是那些沒有當過兵的人難以感受到的。
他最不舍的就是脫下這身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