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逝,一晃又是十天過去,小鬼子二十三到二十五師團與日本第1軍匯合,正式組成了華北(平漢)方面軍,繼續朝武漢前進。
湯恩伯等人按照慣例失蹤了,某**大發雷霆,想要親自找出來這些敗軍之將,槍斃,以正視聽,只不過手下實在太廢,死活找不到湯恩伯等人的下落,**也只能不了了之。
消息傳出,不知道寒了多少人的心,韓主席若是在天有靈,怕是要氣的活過來再跑一次。
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派出主力部隊,在漯河駐馬店一帶側擊小鬼子華北(平漢)方面軍。
只是小鬼子華北方面軍只留下一部分兵力遲滯第五戰區,主力已經到達武勝關。
以不愿意動粗以理服人的張某人看來,這種作戰很不符合李長官的水準,真要是阻攔,應該前出到武勝關一代才對嘛!
一道選擇題擺在了梅津梅次郎面前,似乎不需要考慮。
只要打下武勝關,平漢線上就再無要塞關卡能夠阻攔華北方面軍的鐵蹄!
而駐扎在武勝關的中國軍隊,只是一支拼湊出來的憲兵隊,人數不到一萬,看起來根本沒得打!
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內,梅津梅次郎正在仔細的看文件,看了一會之后,說道:“這人之前參加過南京之戰,不能小覷了。”梅津梅次郎有些小小的不安,這種不安沒有來有,卻始終徘徊在心底,攪亂他的心緒。
第1軍南下,沿平漢線猛撲武漢是一招險棋,沒有補給,如果不是中國軍隊確實拉胯,第1軍應該早就彈盡糧絕,陷入絕境了。
實際上,華北方面軍已經消耗了七成的彈藥,以及五成的補給,如果不是撿取了中國軍隊丟棄的武器裝備以及糧草彈藥,現在也許就要穩健一些,等到后方的軍隊趕上來,再繼續前進了。
不過,機會實在難得,只要再加一把力,就能將中國這個龐然大物撕裂,成為日本崛起的資糧。
想到這里,梅津梅次郎口述道:“以目前形式,若再派遣兩到三個師團,就會形成一張大網,一網打盡中國全部精銳......。”
電報發到了植田謙吉這邊,植田謙吉腦袋都大了一圈,大毛在邊境聚集重兵,二十三到二十五師團又被抽調走了,他現在手上只有七個師團,再抽調,大毛打過來怎么辦?
不過看到后面,植田謙吉也怦然心動,日本師從德國,講的就是在主要方向的戰場上投入最多的力量,實現突破,然后帶動次要戰場取得勝利。
如今往武漢方向投入最大的力量,殲滅武漢之中國軍隊主力部隊,應該是正確的。
只不過,如今他手上能動用的兵力非常有限,別說三個師團,一個師團都難以調動。
邊境上的五個師團不能動,這五個師團面對的是大毛幾十萬軍隊,十萬對三十萬,劣勢已經非常明顯了。
剩下的兩個師團,分散在白山黑水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經非常勉強,再抽調,就只能由駐屯兵來維持治安了。
思考再三,植田謙吉還是抵擋不住誘惑,抽調最后兩個師團向河南方向前進,與華北方面軍一起匯合,攻打武漢。
至于東北方面的治安,植田謙吉則征調了十萬駐屯兵,組成了五個臨時師團,作為維持秩序之用。
在他看來,只要三個月內結束武漢戰事,這五個臨時師團足夠保證東北的安定,三個月后,主力回歸,就萬事大吉了。
山東地面上,大練兵正在熱火朝天的進行中,張剛卻來到造船廠視察造船進度。
“目前制造了一百艘登陸艇,速度大約在十節左右?!?
“嗯,速度還是慢了點,加班生產的話,月底能生產出來一百艘么?”張剛皺眉問道。
“就這,都是拼了老命才造出來的,到月底,最多再加三十艘,咱們這個技術,也就造點小船,造艇實在是太為難人了!”王廠長有些委屈。
“王老哥,是我的錯,我不該強迫你生產這玩意,不過你想啊,多造點出來......您老再想想辦法,多造點登陸艇吧?!?
好說歹說,才把王廠長哄好了,答應繼續建造登陸艇。
張剛則打開了地圖,開始搜索,忽然眼前一亮,沒想到還有這玩意,這下輕松多了。
地圖上,從長島開始,經過砣磯鎮、大小欽島一直延伸到南北城隍鄉,像一條項鏈一樣串了起來。
北城隍島距離金州不過四十里,比煙臺到金州的一百二十里縮短了三分之二......
想好了最后一個環節,張剛找到了趙剛:“老趙,我要出發了,山東這塊就交給你了,板垣老鬼子不一定敢出來,出來你也別急,帶著他繞圈,板垣兵力不夠,拖一拖他就蔫吧了。”
“老張,你這是又要撂挑子!不行,你得跟我說清楚,去那里,為什么都要帶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