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時光邊緣
  • 張剛
  • 2856字
  • 2022-12-01 14:51:08

風景眼

人間四月天,草長鶯飛,芳菲依然,在此之前本有一次采風的機會去往山城重慶,卻因為一直起伏不定的新冠疫情而延遲到不知何時。恰在近日讀到張剛的隨筆集《時光邊緣》,不由覺得,許多的風景及味道已經密密實實地朝我走過來了。

正是重慶的風景,重慶的味道。

那是一座值得一去再去的城市。重慶歷史上三為國都,四次筑城,是巴渝文化發祥地,文字記載已有3000余年?!疤煜略娙私匀胧?,行到三峽必有詩?!睔v朝歷代,凡沿江上下的文人墨客無不流連于此,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黃庭堅等都曾在重慶及三峽一帶寫下膾炙人口的詩文。宋代蘇軾的《渝州寄王道矩》就讓人遐想不已:“曾聞五月到渝州,水拍長亭砌下流。惟有夢魂長繚繞,共論唐史更綢繆?!敝貞c古時稱渝州,蘇軾去時,一定是坐在江邊長亭,聽水浪拍打,話唐史風流。一晃千載已過,當年的渝州如今已是中國西南部及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的中心,“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及內陸開放高地,更為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厚的源泉。

經歷豐富的張剛并非一位職業作家,但他的閱歷和視角恰是對應了這座城市的多方位,包括自然山川、市井風情、人際交往,甚至官場生態等,真實地、有滋有味地展現了當下重慶這座超大城市的律動和風貌。

在他的筆下,重慶“有山有水,大山大水,江峽相擁,山環水繞”,而且得天獨厚,重慶人勤勞智慧、堅韌樂達,敢于創造奇跡?!斑@里逢山開路,隧道在道路中的占比之高全球罕見;這里遇水架橋,世界橋都的美譽聲名遠播;這里兩江匯流,越過百舸爭流隨時可見孤帆遠影碧空盡的遼遠壯闊;這里輕軌曼妙,穿樓而過、穿云破霧,給人魔幻現實主義的心靈震撼?!睆垊傄怨P掃描,使讀者掠過重慶主城區聯結溝通兩江四岸的路、橋、船和隧道,還有更勁爆、往來穿梭于長江和嘉陵江上的索道纜車。在瀏覽這些文字中也仿佛乘習習江風,伴朵朵云彩,俯瞰天塹變通途,感受這座現代化山城驚人的蛻變,奇特的個性及浪漫風姿。

重慶目前有常住人口3000多萬,轄中心繁華城區,也含涪陵、萬州、黔江等地的城鎮鄉村,張剛的家鄉秀山便在其中。他的隨筆難免一抹鄉愁,在《秀山西街》《夢回初戀是邊城》《川河蓋上思歸亭》等篇什里,詠嘆青山綠水之美,將或近或遠的人事與山川風物相融合,尋覓著人生的真諦。

在經歷了很多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后,他的訴說更愿意選擇回歸自然,用腳去丈量山水林田湖草沙,與之對話,體會純凈的山野之風對心靈的蕩滌,并由此寫出一篇篇隨筆和帶有青草氣息的小詩。

隨筆應是散文的一種體裁,篇幅相對短小、精當,可以抒情、敘事或議論,好處在于可一事一議,一景一描,靈活自由。在我看來,好文章不計短小,而重在言之有物。

宋代文人洪邁在《〈容齋隨筆〉序》中對此釋為:“意之所之,隨即紀錄,因其后先,無復詮次,故目之曰隨筆?!彼^“意”,可指意境、意趣、意韻,這在張剛的隨筆里都能讀到。“有幾人不曾深切體驗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風雨人生的五味雜陳呢?”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百煉鋼化為繞指柔”。他的隨筆或借物抒情,或借事說理,表達了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的體驗和思考,耐人尋味。

讀張剛的隨筆,不由想起清代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薄薄的小書,數十篇短文,每篇多則幾百字,少則幾十字,但讀來令人興致盎然,掩卷之后仍似意猶未盡。

張剛的《時光邊緣》也不時有讓人回味之處。如寫古代渝州銅梁有一位知縣留下名言:“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張剛在文中感慨道:“這耳熟能詳的良心話說得好清透呢!”再如寫到秀山那地方的人愛唱民歌,著名的花燈民歌《黃楊扁擔》就出自秀山溪口鄉,多年前農民吃不飽飯鬧春荒,但當地酷愛唱民歌跳花燈的小兩口卻道:“管他的嗬,先跳段花燈再去找米下鍋喲!”

一句話勾勒出了重慶人樂觀爽朗的性格。還比如寫到考古工作者在重慶秀山縣發現了一條4.23億年前的化石“邊城魚”,這次重大發現,使人類全面認識有頜類的早期身體結構、脊椎動物“從魚到人”的演化有了關鍵的實證。一條小魚,穿越數億年時光,與當代人邂逅相遇,而張剛由此聯想,抒發了更多對生命的珍惜和敬畏。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從張剛隨筆中可以得知,近幾年來,重慶各地擯棄房地產開發“找快錢”的思路和做法,著力建設“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追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把尊重、順應和保護自然放在第一位,持續不斷地護山、理水、營林、疏田、清湖、豐草,自然恢復和生態修復日見良好,基本實現了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凈、草綠,為更多的動物提供了棲息地,豐富了生物的多樣性”。

讀到這樣的文字,不禁讓出生于三峽之畔,喝著長江水長大的我尤其欣喜不已。

張剛還愛寫詩,他在《時光邊緣》的夾敘夾議之間,還綴上了一首首小詩,也就是他在山野里、大江邊、孤燈下靈感迸發的一行行韻律,“而我呢/更喜歡壯懷激越/恰似雄獅不經意地/前爪觸碰劍刃的鋒利/即使低回/也只想變成/亞馬孫森林的那只蝴蝶/扇動雙翅/混沌中飛翔/悄無聲息”。與此同時,他還摘錄了與一些朋友交流詩歌的微信,可將其視作有感而發的民間詩論,從中掂量出讀者對詩歌的各種期待,也從中折射出當下的某些社會心態。

張剛目前已出版詩集《黃葛樹下》、散文集《靈魂之趣:心靈與大千世界的對話》等5部,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寫作不僅有對歷史的回顧,自然的抒懷,更有對現實的觀照,他貼近生活,接地氣,察民心,面對時代的種種矛盾難題,真誠地亮出心跡,據理分析,不回避不虛偽,表現出一位書寫者以文化人、以德潤心應有的道義和情懷。他對近年發生的新冠疫情也表示了諸多看法,不無道理,“新冠疫情的突如其來,一下子打亂了全人類進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的發展進程和一切預期,打亂了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和節奏;又出乎意料的是,一股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民粹主義思潮及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給我們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的國家外部環境和整個世界發展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

罕見的新型病毒,變中生變、變上加變,世界動蕩變革,每一個國家在大變局中經受著挑戰和考驗,每一個人也都將經受進一步的大大小小的考驗”。張剛這些大到對世界的看法,小到該不該回老家過年的思考,漸次升華到生命價值的層面,堅定著自我人生意義的追尋,正如他不斷進行的心靈與大千世界的對話,在接受人生無數考驗的心路歷程上領略到閃光的靈魂之趣。

迄今為止,我還未曾與張剛謀面,但因為讀了他的這些隨筆,倒仿佛已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了解一個人,其實外貌并不重要,重要的還是其真實的內心。有的人,你可能與他相處多年,也未能聽到他一句真話,未能望到他的心靈,所以對你而言,這人永遠是陌生的;而有的人雖然未曾見面,但他的文字已袒露了他的世界,你徜徉其中,知曉了所有的花朵和野草,明白他原來度過的是這樣的一些時光,看到的是這樣的一些風景,又有著這樣的一些心思,于是你漸覺相識,漸覺親切。

張剛的《時光邊緣》便是這樣讓我們進入到現實而又浪漫的風景眼,讓讀者識得他的內心,也識得而今的重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兴市| 裕民县| 利辛县| 泗阳县| 葫芦岛市| 保德县| 波密县| 黄梅县| 兰西县| 临潭县| 仪征市| 永寿县| 尚义县| 汕头市| 蛟河市| 无棣县| 体育| 黑河市| 太保市| 吉首市| 泾源县| 开鲁县| 凤阳县| 夏邑县| 天津市| 昆山市| 鸡西市| 榆树市| 平度市| 宾阳县| 远安县| 武汉市| 湘阴县| 响水县| 浦城县| 呼伦贝尔市| 随州市| 嘉禾县| 锡林郭勒盟| 曲阳县|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