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云來到弟子堂門口,里面恰好走出來一位氣質出眾,面容清冷的年輕女子,見她身穿青衫,蘇云連忙抱拳,恭敬問道:
“這位師姐,請問弟子服飾與身份牌去這堂內找誰領取?”
“你上二樓去,自然便能看到。”她聲音空靈,給人一股生人勿近的感覺,朝著里面指了個方向。
“咦——這是你的狗嗎?”她看見了蘇云身旁的小白,將手伸出,想摸它腦袋上的毛發。
“汪...汪...”小白一對著這人的手假裝咬了兩下,兇巴巴威脅她不許靠近。
蘇云連忙制止,“小白!”他又朝著女子說道:“是,它小時候被我在山中撿到,沒有我的允許小白一般不讓人碰它,它其實并不兇。”
他揉了揉小白的腦袋瓜,“摸吧,現在可以了。”
“嗚......”小白心中委屈,它并不想給這女人摸,不過它心中雖然這么想,但還是乖巧坐了下來,任由那張白皙的手掌在它頭上撫摸。
女子嘴角含笑,“你是哪座山峰上的弟子,我很喜歡它。”
“呃......”蘇云也不知道他是在哪座山峰,他略微思索,說道:“我的洞府就在楊小傲師兄的旁邊,若是師姐有空,隨時可以來找小白玩。”
聽聞此言,青衫女子神情有些詫異,那座叢峰獨屬于大師兄一人,從未聽過有其他人在上居住。雖然心有疑問,但她并不打算問些什么。
就像三月前宗門招收弟子已經結束,為何蘇云現在才來弟子堂;就像出虹谷明明不允許弟子攜帶獸類進門,為何蘇云可以帶著一條狗。
為何眼前這人還未成年,卻像個枯瘦老人,白了頭發。
這不是她不感興趣,只是因為這位年輕女子向來講究順其自然,無論是修道還是任何事情。她問道:
“你叫什么名字?”
“蘇云。”
“我姓千。”她最后摸了一下小白的頭,轉身離去。
“千師姐慢走。”蘇云拱手道別,看著對方化虹而去。
這位青衫女子,她叫千星落,出生便在宋國長大,是將來南域的璀璨明珠,資質平平,可破境速度逆天。
十歲進入出虹谷,五年鍛體、三年引氣、兩年納靈、一天觀照、三月歸元、五年金丹,目前年方二十五,金丹境大圓滿。
她是內門弟子,只是因為她想做內門弟子。
然而蘇云并不知道這些,他進入弟子堂沿著拐角處樓梯向上,只見二樓四面墻壁嵌滿了大小不一的格子,讓人一眼看去眼花繚亂。
他來到大廳中間,這兒孤零零有張桌子,一位老態龍鐘臉上仿若樹皮的老嫗坐在后方。
“外門弟子憑境界在我這領丹藥,至于靈石,你可知道在哪領取?”老嫗手里拿著楊小傲那枚玉簡,她的聲音沙啞粗糙,像是沒喝過水。
她并未做任何動作,墻壁上“咚”幾聲格子門打開,飛出些衣裝與兩個小瓶,落在桌上的白布中,打成了個包裹。
“弟子知道。”蘇云恭敬回答,他剛才左顧右盼,看著眼前神奇一幕,雖然心中厭惡,但對于仙人的向往還是深了一些。
老嫗“嗯”了一聲,將一塊空白腰牌抓在手中,用手指在上面刻了他的名字,在蘇云接過后她像是趕人般擺了擺手。
“我該怎么稱呼您?”
老嫗閉上眼睛,并不作答,蘇云見狀恭敬告退,帶著小白離去,他剛走到樓梯口,身后聲音傳來:
“如果有人要殺你,怎么辦?”
他停下腳步,“會死人。”
“如果是在宗門內呢?”
蘇云轉過身來,平淡反問:“有什么區別嗎?”
老嫗好似樹皮的面容鋪展開些許,她睜開眼睛,從懷中拿出一枚玉簡,朝著這邊彈來,被蘇云接在手中。
看著手心,蘇云有些摸不著頭腦,不過也并未多想,憑空受人禮物,他極有教養,臉上笑容燦爛道:“謝謝奶奶,蘇云告退。”
聽著那個稱呼,坐在桌邊風燭殘年的老人似是有些訝異,她咧開嘴巴,那有如干涸深井的喉嚨中傳出斷斷續續的干笑聲,老嫗笑得吃力,胸膛不斷起伏,重重咳了幾下,隨后道:
“倒是嘴甜,去吧......回去好好修煉,若是有空,可以來看看奶奶我。”
·············
蘇云離開主峰后又去了趟外門弟子峰旁山上的雜役院,找人要了些凡俗用具與被褥,放在小白身上回了少宗山,也就是楊小傲的山頭。
這等行為,令他與小白一路上沒少被人用怪異目光審視。
洞府中,蘇云已經換上了弟子服裝,這衣衫非常神奇,他一穿上就感覺此時不是二月隆冬,而是春季才對,且內襯外衫與袖口鞋子極為貼身,藍袍下擺恰到好處。
那老嫗僅憑一眼就能判斷衣服尺寸,想必已經是在那弟子堂二樓很多年了,眼光才會那么老道。
他在室內弄了個火堆,蘇云總嫌棄太暗了,而小白嘴里與脖子上各有一個水桶,在他的吩咐下不情不愿的去山崖下的深潭里打水去了。
石床上已經鋪好了被褥,蘇云盤坐在上面,拿起那本《修行要訣起始篇》翻看最后幾頁。
“任何事情都講究天賦,原來連修行都不例外,而且更需要天資,如果天賦低下,修煉完鍛體九層境界后便會在引氣境門檻卡住,終身停在那里。”
“其他境界都只分三層,因為鍛體境是最不需要資質的,所以分為九層?”
蘇云苦笑,這《修行要訣起始篇》最后幾頁他上次沒怎么看,現在才知道原來修行是如此的復雜。
修行、修仙、都可以稱作為修道,三者并無區別,只是名稱叫法不同罷了。
修行總體來說只分陰陽、虛實兩境,這兩境又各自化作四個大境界,其中最后一境早已失傳,就連第三大境界這書上都沒怎么記載。
前兩個大境界作為實境,又分為九小境界,前五后四,按照順序名為:引氣、納靈、觀照、歸元、金丹、通幽、具體、坐照、入神。
入神境,亦可稱作為化神境界,顧名思義在體內孕育出神靈,九這個數字很玄妙,破九為極,入神進虛。
傳說在遠古以前,人人皆可修行,且輕而易舉,所以此境被稱作龍門境,只有突破這一境界,修士才能算入門,從而開始修行那虛無縹緲觸不可及的虛幻之物。
一旦虛實并濟,陰陽結合就可舉霞飛升,羽化登仙。
可不知道是何原因,天地靈氣變得稀薄,修行界開始逐漸沒落,仙界成了傳說,第四大境界已然不見,第三大境界都是遙不可及,到現在,修行已經難如登天。
正是因為如此,修行界已經不再將入神境來作為這個龍門,而是金丹境。
之后便久而久之流傳下來一句話,為后世修真界門檻蓋棺定論:
結成金丹客,方為吾輩人。
因為天地靈氣稀薄,人不像以往,被孕育生下來已經是凡人,身體不再能吸收靈氣,所以出現了鍛體這一境界,讓人逐步適應靈氣,褪去凡身。
有了鍛體境之后,始、道二大境不再是前五后四,而是各自五五分開,金丹被歸為道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