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霞山脈之外,蘇云孤身一人朝著里面飛去,這段時間以來,他一直在那大裂谷中休養生息,除了補充精血以外,便是在想辦法提升修為。
前者倒是每天都能感受到進展,可后者卻如同千年頑石,一動不動。
在藕花福地的大戰前,他便知曉,只有將自己破爛不堪如同長滿裂紋瓷器的身軀逐漸修補好,自己才有提升修為的可能,此外沒有任何辦法。
無論吸納再多靈氣,如何感悟天地,都沒有用,只有先將肉體上的裂縫修補好一些,之后才能將修為往上提。
他有過推測,之前他雙手與小臂被補完,便到了引氣境界,之后垂死閉關養傷,通過吸收解元珠分解出來的靈氣,還有劍尊方寸贈與他心口處的那一小節蓮藕,在這兩者的幫助下,他的整條右手臂被補好。
藉此,他才得以邁入納靈境界。
可在這之后,他的儲物袋中儲備的靈石已然所剩無幾,那節白玉蓮藕中的生機,也被他吸收得差不多了,若是不知分寸繼續吸收下去,那一小節蓮藕,怕是會徹底枯死。
很顯然,蘇云是不想要這樣的,無論是情感上的懷念,還是理性上的判斷,他都不愿意將長在他心中的蓮藕枯萎。
此物本是入神境巔峰劍修,方寸轉生所需要的核心之物,自然是神異非凡,要不是將這東西給了蘇云,他應該短時間內便可借此蓮藕重修肉身與元神,以蓮藕身活出第二世。
可在將這蓮藕送給蘇云后,方寸只能沉入地下,一邊吸納天地之氣,一邊尋找地底靈脈的存在,不以蓮藕身轉生,而是直接在接近地心之處布下陣法,將天地之氣蘊養元神,以靈氣孕育肉身,以全新的軀體,對抗壽元的枯竭。
此事太過逆天,即便陣法造詣登峰造極的方寸,也不敢說此法必定能成,可他堂堂入神境劍修,道心純粹,心性灑脫,可不是那種優柔寡斷之輩,成了便是成了,沒成便死,哪有這么麻煩?
方寸是這么認為的,但實際上,就算他成功延續第一世的命,但天理豈是那么簡單便可逆轉?他的壽元本就斷絕,如果真的成了,他的肉身怕不是會以一種極快的速度老去。
這時間具體有多久,誰也不知道,只有到時候的他自己才能知曉,還有多少時間可活。
在藕花福地內,方寸實際上沒有剩下多少修為,他只剩下元神存在,之所以能夠施展神通的原因,更多是因為那蓮藕人的存在,畢竟藕花福地內所有的東西,都是他生前親手布下。
他的元神復蘇前,那蓮藕人有著自己的意識,可以說它就是以殘魂入駐蓮藕傀儡身的半個方寸,可在時間的作用下,藕花福地內的陣法,成功將他的元神喚醒,之后藕花福地便是由他自身來主導。
也就是說,他之后一旦成功,就必須要將生前的經歷復刻一遍,方寸要用幾乎丟失完全的修為,重新修行到入神境,且必須要在續命多出來的短暫壽元內,突破到那虛無縹緲的第三大境界中。
前者乍一看沒那么難,畢竟他生前也就是用短短兩百多年,便修到了入神巔峰,可實際上,續命的他可不會有這么充裕的時間,他唯一的優勢,便是修行對他來說,只是一條老路。
可后者便是難如登天,自從天地靈氣逐漸枯竭以來,紫微星上能夠邁過那道坎的修士可是真沒多少,此事談何容易。
方寸一生灑脫,除了手中間,池中蓮,心中無牽無掛,在修真界中逍遙,無論是名字,還是其為人,風流得意四字,可謂是被他道盡。
他生前最是快意的時候,便是那六級修真國被他驚動,將他內定為下一任道子的時間里。
每一級修真國,可謂是等級森嚴,且對下有絕對的碾壓優勢,就拿四級修真國來舉例子,其下大約能夠統率上百個像宋國這樣的國家。
而五級修真國,便是威震一域,至于六級修真國......是個怎樣的龐然大物,可以想象得出來。
六級修真國的道子,可是千萬人夢寐以求的位子,其身份的尊貴程度,遠遠不是長乾這種五級修真國的少主可以媲美,前者一句話,對后者來說便是天威,不可抗拒。
可方寸并不在意那些,他眼中除了劍與花,唯一所在乎的東西,便是腰間葫蘆中的酒夠不夠,那六級修真國道子的地位,他毫不在意,此事惹惱了那六級修真國中某些人。
即便是在壽元接近斷絕的那些日子,他都沒有向對方低頭,但還是有很多人,替他感到惋惜,在方寸的死訊傳出后,他的墓前每年都會有人前去祭拜,即便是現在也是如此。
但就算是推掉道子的地位,方寸在那段時間里,也是小半個紫微星上,最耀眼的劍星,受萬眾矚目,其一言一行都舉足輕重,當他一心享受,那便是極度令人掉下巴的場面。
藕花福地中的并蒂山,以前可是真實存在于紫微星上一處著名之地,在那段時間里,方寸可謂是極盡奢靡之風,整日在酒池中醉生夢死,醉了便在如大湖般的酒池里趴在荷葉上醉夢。
醒著便將那些六級修真國,還有一些個欣賞他的第三境前輩送與他的無盡法寶,與上品靈石像撒錢般,往并蒂山外丟去。
此等胡鬧之舉動,自然是吸引了眾多修士圍在他身邊,即便是在千年后的現在,其某次醉倒,嘴中喃喃流傳而出的那句話,依舊被人津津樂道:
杯中酒,水中月,并蒂山中有荷花,方寸中自有一劍,七十年來無道心,兩百年來修此劍。
即便如方寸這樣的人,在將那節蓮藕送給蘇云之時,依舊糾結萬分。可想而知,這恩情到底有多么的重。
蘇云現在修為低下,眼界也是如此,不知曉此事,按照他的性格,此后一旦知道了,定然會將此事牢牢記在心中,用一輩子來還此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