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讀懂新聞中的經濟學名詞--我們身邊的經濟學(1)

房產稅與菜價的曖昧關系--笑談CPI

內涵小笑話

內陸某個城市里有A、B、C三個人,A在較好地段有3套房,不上班,靠收房租就可以舒適地生活;B有一套房,上班賺工資;C沒有房,憑借在菜場賣菜維持生活。

忽然有天要收房產稅了,C說:"太好了,我沒房,收那幫炒房人的稅,我全力支持,房價大跌了,我就可以買房了。"B說:"沒關系,我只有一套,收那幫炒房人的稅,我支持,房價大跌了,我可以再買一套。"A說:"哦,房產稅收多少?1%對吧?下個月房租漲5%。"

房租上漲了,C很郁悶,想換個房子,發現大家房租都漲了,只好忍。不過也不能吃虧,明天菜價也漲5%,嗯,就這么干。B和A去買菜,發現菜價漲了,只好少吃點了。

趣評:對收入穩定的民眾來說,CPI升高了,你的生活水平就這樣下降了。

知識鏈接

CPI就是消費者物價指數,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它也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如果CPI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因此CPI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而一般情況下,除非經濟生活中有重大的,例如金融危機之類的突發事件,否則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

經濟學這樣說

從宏觀經濟管理來講,CPI的轉正標志著我國經濟已經漸漸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是經濟形勢回升的好兆頭;對專家學者來說,CPI轉正或許是判斷我國防緊縮和防通脹的轉折點;那么對于直接受其深遠影響的百姓來說,CPI的轉正意味著什么?

首先要肯定的一點是,CPI的轉正表明經濟向好發展,對于百姓來說最大的利益就是增加就業機會,減少對失業和就業難的擔心。如幾十個大學生爭搶一個工作崗位的局面或許可以有所緩解,在心理上得到一些安慰和穩定。但是另一方面來說,CPI的回升也更多地增加了生活上的壓力,在收入得不到增長,收入的水平趕不上物價上漲水平的情況下,人們的實際生活水平會出現下降。

現在CPI的普及、認知率已經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就連趕早市買菜的大爺、掃地的大嬸都能張口就來,而且說的頭頭是道。CPI之風以猛烈的姿態,迅速刮進了千家萬戶。CPI并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數據,它來自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樣也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對于普羅大眾來說,CPI這三個英文縮寫的字母正實實在在地衡量和影響著籃子里的菜品搭配。某年初,綠豆、黑豆等雜糧的價格開始上漲,綠豆價格甚至一度飆升到每斤10元,盡管后來在國家調控之下,綠豆價格有所回落,但相比往年每斤才三四元的價格,綠豆的價格依然屬于居高不下。緊接著,大蒜的價格也一路飆升,最高達到每斤10元,賣出了肉價。就在大家都在戲說"豆你玩"、"蒜你狠"之際,生姜也加入漲價行列,接著雞蛋、奶粉等漲價的消息也不絕于耳。菜貴了,蛋貴了,油貴了,肉貴了,跟吃有關的東西都貴了。這場餐桌上的漲價由糧食起,被豬肉推動,最后發展成整個食品類價格的上漲,食品價格玩起了"撐竿跳"。而這些必需品的價格變動最終體現在CPI上,進而使得CPI成為一個舉國上下都關注的數值。

為什么這里重點說食品呢?要知道食品消費在CPI構成中占有34%的權重,近期的價格上漲直接影響到民眾的"菜籃子"。CPI上升一個百分點,與民眾消費支出的增加有著直觀的同向關系,而與民眾生活質量的下降又有直觀的反向關系。

讓我們來看看下面生活中的例子:

外出就餐:在2002年,100元足夠在一個中檔餐館點六個菜,可以滿足四個人的就餐要求;而在2013年100元只能在同樣的餐館點三個菜,滿足兩人的就餐要求。

罐裝液化氣:2002年的時候,100元能灌2罐煤氣;2010年只能灌1罐煤氣。

大米:2002年1斤大米1塊錢,100元能買100斤大米;而在2013年,大米已經兩塊多一斤,100元錢甚至連50斤大米也買不來。

啤酒:2002年時啤酒1.2元/瓶,100塊錢能買83瓶;如今,啤酒2.5元/瓶,100元只能買到40瓶啤酒。

當CPI不斷上漲時,物價上漲的壓力短期內可能無法減輕,對一個普通消費者來說,應對CPI上漲一定要做好長期打算,一方面要勤儉節約,合理調整家庭消費支出;另一方面還是要形成投資理財習慣,大財可以理,小財也可以理,良好的理財方法可以減輕目前的物價壓力。

撞車的妙處--笑談GDP"一"

內涵小笑話

兩輛汽車相撞,一輛需要大修,一輛全毀,需要重買,保險公司也只好理賠。正當三方都很沮喪的時候,一個經濟學家對他們說,感謝你們又為汽車修理業、汽車制造業、汽車銷售業創造了幾十萬元的GDP。

趣評:國內生產總值衡量的是一個國家總的經濟水平,而不是實物總量。

知識鏈接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國力與財富。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從產品的使用出發,把一年內購買的各項最終產品的支出加總而計算出的該年內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這種方法又稱最終產品法、產品流動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種最終產品的產量,P1,P2,…,Pn代表各種最終產品的價格,則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

Q1P1+Q2P2+…+QnPn=GDP

在現實生活中,產品和勞務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費、企業投資、政府購買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居民消費、企業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口這幾方面支出的總和。

經濟學這樣說

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在他們的著名教科書《經濟學》中指出:國內生產總值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能夠幫助總統、國會和聯邦儲備委員會判斷經濟是在萎縮還是在膨脹,是需要刺激還是需要控制,是處于嚴重衰退還是處于通貨膨脹威脅之中。

上面的笑話之所以被當成是笑話,實則是因為對于國內生產總值的誤解。有的人抱著"多出來的才是有效的"的心態來看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所以在他們的腦海里只有生產部門,制造部門生產的才應該記入國民生產總值。因此認為消耗掉的,毀壞掉的是損失,不能算作是"生產"列入國內生產總值,并因此而認為國內生產總值根本不可能衡量一個國家的真正產出。

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不是靜態的"產出"了多少,而是衡量總的經濟水平,是處于蓬勃發展中?還是萎縮中?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三個主要指標。汽車報廢或者維修,必然帶來新的汽車銷售和維修人員的收入,這就是經濟活動。正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是不斷生產出來,又不斷被消耗掉,在這樣的循環中經濟體才能正常運行。如果當這些看似消耗性的服務業、銷售業蕭條的時候,說明整個經濟也進入了蕭條期。所以,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總量和發展態勢的有效指標。

還是步行好處多--笑談GDP"二"

內涵小笑話

有一個人買了10頭驢子,當他騎在一頭驢上數時,發現只有9頭驢子,當他下來數時,就有10頭驢子。于是他說:"我步行就賺一頭驢子,騎驢就損失一頭驢子,還是步行好!"

趣評:所處的位置不一樣,國內生產總值統計的結果就會不一樣。

知識鏈接

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國民生產總值"GNP"都是反映宏觀經濟的總量的指標,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價值的總和。所謂"常住單位",其內涵與"常住居民"相同。一個國家的"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國的本國公民;暫居"一年以內"外國的本國公民;長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國的外國居民。也就是說,在一個國家領土范圍內,其居民無論國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國常住居民定義,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的勞務價值都可算作本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的價值形態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總產出減去中間產品和勞務價值后的余額。

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在國內和國外所生產的最終成果和提供的勞務價值。它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凈要素收入。國外凈要素收入是指從國外得到的生產要素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可見,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區別就在于國外的凈要素收入。生產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國居民,有時也有外國居民,本國居民也有向外國的經濟活動提供要素的。國內經濟活動所創造的收入,作為要素收入,既分配給本國居民,也分配給外國居民,相反,國外的經濟活動所創造的收入也分配給本國居民,這兩項的差額就是國外凈要素收入。

經濟學這樣說

國內生產總值是"領土"概念,國民生產總值是"生產要素"概念;國內生產總值是"生產"概念,國民生產總值是"收入"概念。在經濟封閉的國家或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在經濟開放的國家或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加上國外凈要素收入。因此,國內生產總值和國民生產總值是兩個不同但又有聯系的指標。

影響心情的大房子--笑談基尼系數

內涵小笑話

叢林深處有一個小小村落,村民們住在茅草搭建的屋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句話,在叢林大神的照拂下,村里的每個人都過著幸福平靜的日子。可是這種平靜快樂的生活突然被打破了--一個村民建了一棟寬敞明亮的石頭房子。村民們圍著大房子看了又看,漸漸地覺得自己的生活開始不如意了。叢林大神降臨了,他開口問道:"我的信徒們,你們為什么不高興?在我看來,你們不是還跟以前一樣住在整潔的茅草屋里,每天有豐富的食物,有足夠保暖的衣服嗎?"村民們迷茫地點點頭,但隨即又憤怒了起來:怎么會一樣,為什么他可以住大房子?

趣評:當大家都住茅草屋時,沒有人會感覺不公平,大家會相安無事的快樂生活;但有人在旁邊蓋了大房子,人們的心理活動就會發生變化,就會產生不公平感。這就是為什么,大家都在關注基尼系數的原因了。

知識鏈接

基尼系數由洛倫茨曲線而來,要計算基尼系數,必先了解洛倫茨曲線。該曲線由統計學家洛倫茨于1905年提出。畫一個矩形,矩形的高衡量社會財富的百分比,將之分為五等份,每一等份為20的社會總財富。在矩形的長上,將100的家庭從最貧者到最富者至左向右排列,也分為5等份,第一個等份代表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在這個矩形中,將每一百分的家庭所有擁有的財富的百分比累計起來,并將相應的點畫在圖中,便得到了一條曲線,就是洛倫茨曲線。

什么是基尼系數?說白了就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數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絕對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實際的基尼系數介于0和1之間。基尼系數越大,則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基尼系數越小,則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國際上通常認為,當它處于0.3~0.4時表示收入分配比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過大,超過0.5則意味著出現兩極分化。但從現實來看,世界各國對基尼系數的運用并不完全一致。很多國家都是把它與其他因素結合起來,綜合判斷收入差距。在不少國家,基尼系數都有不同的標準和界線。總的來說,基尼系數只可參考,不能將之絕對化。

經濟學這樣說

目前,我國共計算三種基尼系數,即農村居民基尼系數、城鎮居民基尼系數和全國居民基尼系數。基尼系數0.4的國際警戒標準在我國基本適用。專家建議:在單獨衡量農村居民內部或城鎮居民內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時,可以將各自的基尼系數警戒線定為0.4;而在衡量全國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時,可以將警戒線上限定為0.5,實際工作中按0.45操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貧富差距逐步拉大,綜合各類居民收入來看,基尼系數越過警戒線已是不爭的事實。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自2000年開始,中國的基尼系數已越過0.4的警戒線,并逐年上升。1978年中國基尼系數為0.317,2006年則升至0.496。從老百姓的角度看,基尼系數反映的是生活質量的相對水平,它會影響你的心態,比如依據你財富的相對多寡使你有成就感或窘迫感。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中國基尼系數居高不下呢?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業發展不充分,中等收入人群太少;二是從產業結構上看,農業領域中很多的人分很少的"蛋糕",平均收入太少,而第三產業中的服務行業發展也很不充分。

一些樂觀者認為,中國的基尼系數雖然超過了0.4的國際警戒線,但因存在城鄉差距大問題,因此不能照搬國際統計口徑。而且,中國經濟處在發展上升階段,從總體上看,貧困人口是逐步在下降和減少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同時,由于中國居民分布在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中,再加上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和就業制度,居民很難體會到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而無論是城鎮內部還是農村內部的基尼系數都仍處于合理區間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朝阳区| 雷波县| 交口县| 玉溪市| 辽阳县| 通化县| 崇州市| 兴仁县| 宜宾县| 尚志市| 区。| 烟台市| 江门市| 嘉鱼县| 会理县| 桃江县| 察雅县| 岐山县| 赞皇县| 珲春市| 普格县| 伽师县| 尚义县| 瑞金市| 海安县| 双辽市| 垣曲县| 静海县| 太仓市| 伊金霍洛旗| 六安市| 大厂| 桃源县| 宿迁市| 阜宁县| 鄂伦春自治旗| 咸丰县| 健康| 红安县| 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