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提筆寫下這些文字時,我就心有所往。我向來心思縝密,向來思想保守。談到文字時,我也欣然論之。
從書到生活,從生活到文字,我認為它們是密切相關的。當我從書架上取下一本書時,我就有了關于書與生活的構想。書與生活,生活是書的現實版,書并不虛擬,書里反映的都是現實。我處在危機時刻時用書度過困難,書里刻著的是別人的現實,我用別人的現實來度過我的困難。用別人的智慧獲取自己的智慧。智慧是什么,一個小孩說,我讀完書懂得了很多知識,還有一個小孩說,我知道什么叫感同身受。這就是不同人的感悟。只是當我用筆寫下關于我的感悟時,我更能體會到這就是感觸。
談到書與文字,我就喜歡在文字的海洋遨游。寫文字一定要按順序寫,寫文章一定要聯系實際。好吧,拼拼湊湊一萬多字。也是可笑,文字是用拼湊的嗎?我不認為這種文字的做法。文字要講深刻難懂,于是“之乎者也”來了一套,文章是這樣寫的嗎?也是很可笑了。寫文字時把握主題就對了,洋洋灑灑幾千字,半句不離題意,形散而文不散。散文么,就對了。
把現實寫進書里,不管是小說還是什么。相比之下更喜歡看小說的現實版。有人寫小說,把人物刻畫的很悲劇,現實中好像也沒有這種人。我也希望現實中沒有這種人。這些人物都是作者們擬定的,人物原型可以是自己設定也可以是來自現實。看到電影時,上面提示來自現實,于是身上就有了雞皮疙瘩。
喜歡讀有思想的書,寫難過的文字,過著不喜歡的生活。每一次的蛻變都來自難過的心情。在書與文字里待久了,于是把生活都看透了。書與文字么,我的良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