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繼續邊走邊看風景。路邊也有一些當地村民在設攤售賣土特產。
“要不要嘗一下這里的六茗米糕,我聽網上評價說還不錯?”林驚新問道。
“會不會很甜?”任葉枝問道。
“應該還可以吧,嘗一下吧,如果你吃不掉,就全部給我?!绷煮@新說著向村民攤主買了兩塊六茗米糕。
林驚新將其中一塊給了任葉枝,任葉枝接過六茗米糕,咬了一口,覺得還不錯,冬日里,吃一塊剛蒸好的米糕,熱乎乎的,軟軟糯糯,豆沙餡很細膩,不會太甜,任葉枝看著林驚新點了點頭說道:“還不錯。”
林驚新看著任葉枝滿意的神情,也咬了一口六茗米糕,他也點了頭,說道:“是還不錯?!?
“原來網上的評價還是可以相信的,我還一直以為網上的評價都是不客觀的,畢竟現在大數據時代,很多都可以背后操作,尤其我們自己就是在網絡公司工作的,對此的真實性更加持有問號,因為水分太多?!比稳~枝說道。
“你說的是那些網紅店是嗎?”林驚新問道。
“對,我現在看到網紅店三個字,就覺得可以自動排雷了,感覺這似乎是不靠譜的代名詞了?!比稳~枝說道。
“還是需要甄別的眼睛,否則確實容易被大數據所迷惑。”林驚新說道。
米糕不大,任葉枝很快就吃完了。林驚新看到任葉枝吃完了,說道:“要不再買一些?”
村民攤主笑著說道:“不是我們黃婆賣瓜自賣自夸,這個米糕真的不錯,純手工制作,沒有任何添加,我們自己也很愛吃,要不要再買一塊?”
任葉枝看了看六茗米糕,說道:“確實一塊意猶未盡,兩塊就有點飽。”
林驚新笑著對村民攤主說道:“再買一塊?!闭f完之后,林驚新又接過了一塊米糕。
任葉枝說道:“誒?我還沒說要吃呢?”
“吃吧,因為剛好我也覺得一塊意猶未盡,我們一人一半?!绷煮@新說道。
“可是這個米糕不好撕啊,如果對半開,里面的豆沙會撒落一地。”任葉枝說道。
“你就吃吧……”林驚新說著將六茗米糕塞到任葉枝嘴中,任葉枝趕緊握住了米糕。
“喜歡的東西就要吃,就要盡心,不要猶猶豫豫,錯過之后,可就沒有了?”林驚新說道。
這話好像帶著雙關的意思,食物如此,感情也如此。
任葉枝嘴角有些豆沙,林驚新拿出紙巾,幫她擦了擦嘴角,近距離地看著她。任葉枝也這樣近距離地看著林驚新,此刻的氣氛有些曖昧,但是任葉枝突然忍不住笑了。
“這種情況下,你突然笑了,看樣子我還是挺失敗的?!绷煮@新笑著說道。
“我是覺得,你干嘛突然給我擦嘴角,畢竟我還沒吃完,等下還會弄臟?!比稳~枝說著接過了林驚新的紙巾。
林驚新也忍不住笑了。他搶過了任葉枝手中剩下的半塊米糕,說道:“這半塊是我的。你不用擔心還會弄臟了。”
任葉枝正要阻止,但是林驚新已經把剩下半塊吃掉了。這,是自己吃過的米糕,林驚新,不介意嗎?這樣的行為是不是太親密了?仿佛是情侶才會有的行為。
“不好意思……”任葉枝說道。
“有什么不好意思?”林驚新說道。
“我剛才沒有把半塊米糕提前分給你?!比稳~枝說道。
林驚新笑著說道:“沒關系,我不介意。畢竟,浪費食物不好,吃得太多也不好,一人一半,剛好?!?
任葉枝看著眼前的林驚新,她居然一點都不反感,如果是別的男生做這樣的行為,她一定非常介意,但是對于林驚新,她似乎沒有那么抗拒。
兩人繼續散步往前,看到有一位老婆婆在賣柿子,她賣的柿子與其他攤販不同,她賣的是柿子樹枝,很像花店里賣的那種鮮切樹枝,極具觀賞性。
老婆婆說道:“買一支柿柿如意吧,你看,插在家里花瓶里,多好看,昨天就有一個客戶買走了我全部的帶枝柿子,這個可以放很久,也不需要怎么養護?!?
任葉枝笑著問道:“這樹枝上面的柿子,能吃嗎?”
老婆婆回答道:“能吃,現在還比較硬,等放軟了就能吃。不過柿子摘下來后,樹枝就沒那么好看了?!?
林驚新買了一支柿子,付錢后,送給了任葉枝,說道:“帶著柿子的樹枝這個同鮮花比起來,確實是別具一格,希望你會喜歡。”
任葉枝結果柿子樹枝后,笑著說道:“還真第一次收到這樣的另一種定義的鮮花。我覺得……還不錯?!?
林驚新說道:“喜歡就好,祝你如那個老婆婆所說柿柿如意,這種‘鮮花’感覺和你的名字有點關聯,葉枝,我相信當時叔叔阿姨給你取名字的時候,在想,不要當千篇一律的鮮花,而是要做承載風霜雨露、提供養分的樹枝,只有自身強大,才能孕育鮮美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任葉枝笑著說道:“謝謝你還幫我爸媽解讀,還升華了意思?!比稳~枝心想著,林驚新的話語里,是否有別的意思,比如有“開花結果”這層意思嗎?是否是對感情的暗示。
林驚新繼續說道:“剛才一路走來,感覺好多農戶家里都有柿子樹,這一只只‘紅色小燈籠’掛在枝頭,確實對村民來說是個好兆頭。”
“嗯,其實很羨慕生活在這里的村民,遠離喧囂,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院子,院子里可以種自己喜歡的東西?!比稳~枝說道。
“所以如果可以選擇,你喜歡城市還是這里。”林驚新問道。
任葉枝突然覺得這個問題很熟悉,因為顧斯也問過類似的問題,任葉枝走了幾秒神,回復道:“我還是喜歡城市,天天閑云野鶴的生活,我估計還是無法適應,只適合偶爾神往。我還是更適應城市的節奏,比較真實,也比較接近生活,虛無縹緲的東西,讓人沒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