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副本速通大法
- 諸天無限,從幫超人談戀愛開始
- 深閨夢中人
- 2058字
- 2022-12-16 23:00:47
卻說肖侃自發布詔書曉諭天下,聲明自己乃是十三州共主,大漢帝尊,各路軍閥無不嬉其笑焉,其中,只有西涼馬騰與徐州劉備,有所誠意的表示不日將來朝覲見。
大漢自黃巾起義至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爾來已有十六年矣,其中先后經歷董卓、李郭之亂,又有冀州袁紹與幽州公孫瓚互相攻伐,淮南袁術稱帝,江東孫策不表,十數年來,各地軍閥早已在當地站穩腳跟,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掌握了財權、政權、軍權,三權合一,名為漢臣,實為割據。
在這種情況下,肖侃突然一紙詔令要求他們全部進京面圣,只要稍微有腦子了解天下形勢的寒門書生都覺得不可能,他們要么是覺得皇帝腦子秀逗了,要么怪罪皇帝身邊的謀臣無能。
若是自己在皇帝身邊,一指點動江山,還不是四方云動,諸侯皆驚?怎會出得如此下策,讓皇帝陛下處于危險境地。
然而,他們其實并不清楚,許都并非沒有名臣,而是肖侃大多不用,前幾日,他直接加封楊太尉的兒子楊修為尚書令錄尚書事,直接入主中庭行丞相事,所為的就是要用楊修這種才華橫溢,天馬行空的激進之人。
只有激進之人行激進之事,才能震懾天下浮動的人心。
他肖侃沒那么多工夫陪軍閥玩爭霸游戲,趕緊滅了幾個實力又強頭又鐵的刺頭,粗定天下,再把那些自己在歷史書上熟知的漢室忠臣給招到洛陽圈養起來,那么系統給他交待的什么拯救天下名臣的任務不就完成了嗎?
至于打仗?治理天下?那是武官文臣的事,關我縱情聲色肖大帝什么事?
突出的就是一個無為而治。
所以肖侃迫切的,在詔書發布一個月后,就整頓良莠不齊的許都兵馬,發兵往白馬渡而來。
他要滅了袁紹,滅了這個當今世上,實力最為雄厚,最有資格和他叫板的四世三公之子,好叫天下人知道,他這皇帝,可不是泥捏的。
他這邊動作搞的大張旗鼓,又是兵馬調動,又是糧草先行,更兼這幾日春風得意的楊德祖(楊修)在朝堂上舌戰群臣,技驚四座,大肆鼓吹肖侃所說的主動進攻論,搞得就算是遠在邊陲的劉焉,都聽說了剛剛扳倒曹操沒多久的陛下要去討伐兵多將廣的袁本初了。
天下人一時饒有興致的安坐一旁,好整以暇的觀賞起這場大戲。
究竟是這位年輕的皇帝不自量力,還是世人有眼無珠,結果還尚未可知。
冀州鄴城。袁紹在上次收到皇帝的詔書后本打算當個屁給忘了。
可是沒想到僅是旬月之間,這位初出茅廬的傀儡皇帝就敢于糾結兵馬,趨兵直至雙方的交界之地。
白馬渡,由此渡黃河北上便可直插冀州腹部,通往袁紹老巢鄴城的坦途也會自此敞開,這是袁紹,以及整個河北政權絕不允許發生的事情。
然則,袁紹外寬內忌,好謀少斷,對是否進攻漢帝一事抱有遲疑。
此時的情勢已非去年可比,漢帝不是一個傀儡,袁紹就喪失了對抗劉協的大義。
同時,袁紹又擔心益州劉璋、荊州劉表、徐州劉備的態度會因為漢帝的重新掌權而改變。
“主公!漢皇帝坐擁天下大義,如今親征以討不遵,青冀兩州民心浮動,軍士思變,此時與其正面交鋒,實為不智,不如暫避鋒芒,堅守不出,待其銳氣盡喪,再出兵擊之!”
“暫避鋒芒?堅守不出?我河北跨州連郡,坐擁四州之地,盡起水陸兵馬可至七十萬!兵法云,五倍可以攻之,十倍可以圍之,如今劉協剛剛掙脫曹操的控制,兵不過萬,將不過百,兗州、豫州人心浮動,欲降袁公者數不勝數,此時示敵以弱,豈不是告訴天下有識之士,我河北,要從此退出爭霸天下的序列?”
“郭圖!你大膽,竟敢直呼天子名諱??!”田豐怒而罵曰。
郭圖卻是一臉不屑,對著袁紹奏對曰:“袁公,小皇帝御駕親征,是在給天下人明示一個態度,那就是這天下,仍然是大漢的天下,這青冀幽并的子民,依然是他劉氏的子民,主公這河北之主的名分,也會任由他采摘?!?
郭圖說到這里整個人竟然含淚而跪,向袁紹追憶起當年他是如何起家,自己又是如何勸說冀州牧韓馥讓出冀州,一路行來,倍感艱辛,光在公孫瓚的易京城下就喪失了數萬精兵,如今好不容易取得如此基業,正當鳥上青天,怎能拱手他人?
聽的袁紹是神情閃爍。
其實早在一年前袁術敗亡時,他就有意稱帝,還提前找了個主簿替他背書,言他是黃帝之后,只是后來因為諸臣反對,才不了了之。
他心底對許都的那個小皇帝并無畏懼之心,怎可能屈居其下,將霸業拱手相讓。
此時聽了郭圖所言,他也明白,其實他手下中的許多人早就對漢室失去了畏懷之心,劉協若無舉動,大家還可以給你個面子喊你一聲天下共主,現在劉協要北上搶他們的地盤,吃他們的肉,許多人自然不會答應,也就自然而言的會選擇和袁紹站在一起。
想到這里,袁紹不由嘲笑小皇帝的確是走了一步昏棋,他對心向自己的郭圖大加贊賞,對依舊維護漢室尊威的田豐產生了一絲不滿。
郭圖繼續道:“許都傳言,小皇帝誅曹氏,對禁中驍衛大肆誅戮,中原宿將,十不存一,縱有徐晃、張遼,兵力也不過三千部曲,難成氣候,公若不想與漢室決裂,可酹選精兵一萬人,依鞠義戰界橋敗公孫瓚故事,遣一上將扼守黎陽津,趁其半渡而擊之,可竟全功也?!?
郭圖這話其實沒說明白,但在場的眾人卻都心知肚明:
當年董卓廢漢少帝立劉協,袁紹其實是想立幽州劉虞為帝來與其抗衡的,但劉虞不從。
如今,若是皇帝劉協‘意外’地‘淹死’在黎陽津,到時候,想必天下再無人敢反對袁紹另立新帝了吧?
一言及此,袁紹目露精光,撫須贊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