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漢雨引
漢水堤頭聞夜雨,風卷殘葉花香郁。
江南舟移近柳岸,傍岸老叟不思還。
斜雨沱沱透青絲,君行踱踱忘點滴。
黃發垂髫相扶將,白鷺朱鹮天兩行。
低眉細語契闊談,輕履慢踏遠東山。
東山難為西風倒,后人易居前人上。
燈火闌珊小軒窗,把酒甘霖對胡床。
醉里消愁夢大唐,愁時心情幾多強。
烏眸問雨雨無問,鴻雁翻山山難翻。
層云間出覓星河,游掩瞬息見南柯。
遙望城郭擎水幕,江騰欲吞巷邊路。
瓦門階下孩童戲,家嚴相伴恐相離。
新蟬嘶鳴聲聲啞,鄉犬短吠陣陣發。
阡陌鄰人急歸舍,盛樓絕廈千百家。
十里荷塘姿搖曳,暗中蓮香滲長街。
一曲秦漢古今事,任憑煙雨貫潮汐。
忽飄芳里竹笛音,伴雨如奏醉花陰。
行者止步靜跂望,尋聲共問誰悠長。
悠長聲里聲長悠,柔嬌影上影嬌柔。
捫心顧嘆無緣蔭,篤篤當歌何處聽。
驟俄淅瀝有傾盆,琉璃雨幕不可分。
多情此時憂愁生,為和城流歌樂聲。
江頭浩波逆摧折,畔上扁舟蕩洶澤。
憑誰歡娛猛浪中,自是漢城山上龍。
龍首一仰破蒼穹,不待烏云翻九空。
驚雷徹霄光萬丈,碎石裂震傳四方。
田壟河流無人住,遍地耕犁覆麻桑。
呼嘯狂風東襲來,大江相抗水面開。
金鱗騰躍懸雨幕,空游無依幾時許。
比翼匿樹饞美魚,不敢丈出頂天雨。
湍急如瀑絕太息,乾坤若池聚坎齊。
千呼萬喚無人應,惟見泉邊雨打萍。
車馬長頓道泥濘,地崩山摧手撫膺。
霍霍俯顫穿林遍,嘈嘈歇震斷五弦。
曲激百回千傳情,傳情千曲勝百靈。
浮葉九旋行萬里,落木蕭蕭浸寒凄。
風緩天際云破曉,日探彩霞生高傲。
長虹一道決北境,絢色七月待雨靜。
布衣躬出開笑顏,佳人郊游采閉曇。
莫言閑居無聊賴,只說漢江氣開來。
漁歌輕泛唱江南,別有江南云江漢。
泠泠何處雨初歇?高祖棧道掛山斜。
(二)漢江辭
孟夏之中,庚子悅人。余以孤身步漢水汜,是時景盛而江騰,故斂逍遙于此。然及少時,雨之傾落而盡濕吾衣,因情生意,歸歟即作,命篇曰《漢江辭》。
觀錦繡兮,生發秦南。棹扁舟以千里,終長江于漢川。緣清平如古鏡,忘臨蜀而曲盤。過百嶺以高勢,奔萬壑于峻山。雖崇遠兮遐觀,實育民以涌泉。
其所往而樹生,目有及則靈然。溉良田以益舍,滋沃野而傍岸。陰晴變則云游,日月異而天幻。撫路途之草木,知漢江以博寬。
乃瞰松岡,十步楊柳于檻上,黃發相扶以覽江。日之出而霧凝,紅霞滿而風暢。閱陸象之差互,奇艦舸而平浪。鶴低旋以渚清,鷺絕飛而天朗。郁樹與白雀伴舞,孤舟同漁樵共唱。莫以歌而欣然,追俗世以憂忘。
仰天鏡而長嗟,俯魚蝦以卷裳。迎西風而酌酒,乘太息以飄揚。會峭壁于絕巘,觸彩霞而云攘。聆仙人之囈語,道今時兮泰康。問天神何為嬌?其應之曰漢江。
褒姒來兮水生,高祖往而棧起。金鱗戲之波漾,老叟尋則見底。江濤濤而映月,水粼粼而浮日。寄相思于河湖,駕長車往無際。
雨霖則飲美酒,景盛則披華衣。莫消愁而更愁,勿別離又心離。縱歡娛兮盈足,念佳人而不期。江滾滾兮東流,時匆匆而奔逝。吾欲因之夢游,作漢江之文辭。
(三)香源居志
香源居,余幼時之宅也。
臨大道,倚故營,南北通透而風光無限。樓閣六層,一丈一層,皆以粉飾其外,甚類鄉雪。然余居此十載,其被日曬雨淋而白面盡脫。余嘗每念于此,多感時興。
前一老嫗圈雞豚、植櫻桃于庭中,雖污垢鋪地、濁氣暈天,而余常以為樂,不勝欣然。時余見一雄雞昂首而踱,報曉以鳴日,故生意,欲戲之以礫。其姿若知之,俄而仆飛吾身。余因時無備而膽破上階,捫心顧嘆。
二年,雞豚皆為收,余困之,蓋老嫗以為生計也。再年,余見嫗之數日少,至于不復。后大父謂余曰:“古稀歲月,命力維艱,爾其知乎?厥亡旬日之久矣。”余乃恍然,驚之,問大父:“其以畜而資生,緣無子耶?其齡下于大父也,何之早夭?”大父嘆而亡言,余方止。
及吾漸長,常與三四孩童嬉鬧庭中,上攀舊臺之櫻桃,下移巷道之車騎,頑劣天性,受鄰坊之惱而自趣于間。
樓南向為尾,有木薪成丘、煤炭積山,雖稿暴而益有所用也;樓北向為坦,滿雜草野花、黃泥綠蔓,雖驟雨而難減所長也。是故生靈多焉。先貓者計六,犬者計四,諸鳥獸與共,游蕩終日則可成一園。
庭方寬三丈許,長四丈余,然其勃勃有靈,蓋仙人之眷也。余亦嘗隨姊游于當中,撥花捕蟲,固應互耀。且冬之至,庭于外而暖......
共和國七十年,余從父母將遷。因問何故,為得佳境以居。是年,吾鼠死,余葬之于樓北;吾魚絕,棄之樓南。幸其掩埋之地率草木深矣,可得安息。
自去,算而今惟兩載耳,余每念之,難言滋味,睹則欲號,非矯造之情也。童樂之處,亦難再復也,遂有此志。
院左夾竹桃,吾堂遷之時所始出也,今已卷卷為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