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漢武帝劉徹登基后,一改文景之時對于匈奴的保守防御戰略,就是因為他得了衛青、霍去病這樣,渴望用敵軍鮮血來澆筑赫赫武功的年輕統帥!”
朱高煦更是用了歷史人物,來驗證自己分析的合理性。
“正是有鑒于此,兒臣以為朱允炆很有可能派李景隆前來。”
朱高煦作為穿越人士,他知道建文帝接下來的安排。而對于歷史大致走向的知曉,就是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
“李景隆,不過是豢養之子,寡謀而驕矜,色厲而中餒,忌刻而自用。”
“未嘗習兵,見戰陣而輒以。”
“若是朱允炆以李景隆為帥,那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軍當戰而勝之!”
出于對李景隆的了解,當朱棣聽聞李景隆之名后,卻是露出不以為然的神色來。
朱棣覺得,要是李景隆的父親李文忠出馬,或許自己還會有所忌憚。
不過要是李景隆這個乳臭未干的小子前來,朱棣是有信心可以在戰場之上將其擊敗。
“老二,你怎么覺得會是李景隆?”
看到朱高煦說得這么確定,朱高熾不由得起了好奇心。
“猜測!”
朱高煦只是對于歷史走向有了解,他還真不知道朱允炆為什么會任用李景隆作為大軍主帥。
“如果錯了呢?”
老三朱高燧也是出來湊熱鬧。
又或者說,朱高燧這是唯恐天下不亂。
“要是錯了,我把我最喜歡的白馬送給老大!”
朱高煦是武將多過文人,用白馬來作為賭注,也是在正常不過了。
“二哥,這你就是殺人誅心了!”
誰知道,朱高燧似乎并不滿足。
“大哥都胖得走不動路,你還送白馬給他,他拿來又有什么用?”
“還不如輸給我!”
殺人誅心的不是朱高煦,而是一旁的朱高燧。
他這是在借機諷刺朱高熾,也是在挑撥離間朱高熾和朱高煦。
“這白馬只能是我和大哥的,老三你就不用想了!”
朱高煦算是看出來了,自己這個跟屁蟲的三弟,也不是什么好東西。
朱高燧表面上對兩個哥哥尊敬,實際上卻是有著一肚子的壞水,還時不時在背后搞點小動作。
見到朱高燧如此,朱高煦自然是不可能慣著他。
白馬,也可以理解為繼承朱棣的事業。
朱高煦說白馬沒有朱高燧的份,就是直接說他不要癡心妄想。
“喝酒!”
朱棣見到自己三個兒子勾心斗角,不由得用喝酒來揭過這事。
……
“老三,你要馬話的,二哥那里多的是!”
“無論是紅的白的黑的灰的,你自己去挑就是了!”
“二哥的東西,愿意和你分享的。”
“我可不像老大那樣,只知道自己一個人吃肉,也不給我們兩兄弟流口湯喝!”
家宴結束后,朱高煦意識到自己剛犯了錯,所以他立馬就找到了他三弟朱高燧。
因為朱高煦想要把朱高燧拉入自己陣營,以在將來奪嫡中引為助力。
至于朱高煦口中的馬,其實還可以看做是皇位和權力。
“還是二哥對我好!”
朱高燧咧著嘴,笑得很開心。
“有二哥一口吃的,就不會餓著你!”
不管朱高燧是不是真心實意,反正朱高煦不能和他疏遠。
“我都懷疑,老大是不是我們的親兄弟?”
“父王和咱們都是高大威武,可老大卻是胖得走不動道。”
“父王和咱們都是精通于騎射之道,可老大偏偏卻要去和那些文人們親近!”
朱高燧這是在拱火。
或許是因為朱高燧注定不會繼承朱棣的衣缽,所以他才想挑起兩個哥哥的爭斗,好來一個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老三,你這樣說可就不對了!”
“小心母妃聽了后,撕爛你的嘴!”
朱高煦這個玩笑開得很隱晦。
當然他也不怕朱高燧去給燕王妃徐妙云告狀。
……
就在朱高煦他們打賭的時候,朱允炆同樣也在為派誰出征的事情而煩惱。
耿炳文肯定是不能再用了。
因為朱允炆在盛怒之下,一名剝奪了耿炳文長興侯的爵位,還免除了耿炳文一切官職。
要是再啟用耿炳文,那不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年輕的皇帝,是不允許自己顏面無光的。
而且對于朱允炆來說,朱棣雖然擊敗了耿炳文的十余萬大軍,可是朝廷實力還是碾壓燕軍。
在這種絕對優勢之下,朱允炆除了耿炳文等戰敗的老將以外,還有很多武將統帥可以選擇。
“微臣以為,可讓魏國公徐祖輝前往平叛!”
說話的是同樣被朱允炆尊為帝師的方孝孺。
方孝孺之前大多只是教導朱允炆的學業,在朝政上參與程度并不及齊泰、黃子澄。
這一次好不容易逮到機會,方孝孺自然是不愿意錯過的。
作為當世大儒,方孝孺一直秉持一個理念。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都已經是皇帝的老師了,方孝孺當然想盡胸中所學,輔佐朱允炆成就一番偉業,然后博得青史留名。
學成文武藝,不就是為了貨與帝王家嗎?
“中山王徐達,為人謹慎,善于治軍,戎馬一生,為我大明朝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不朽的功勛。”
“太祖高皇帝倚之為萬里長城。”
“徐達于我大明的功勞,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方孝孺停頓了一下,又才往下說。
“古人言,虎父無犬子。”
“作為中山王長子的徐祖輝,蒙襲魏國公爵位,乃是與我大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魏國公自幼得中山王教導,忠君愛國,謙虛謹慎,秉直剛毅,從不居功自傲。”
“太祖高皇帝在世時,因為魏國公身高八尺、武藝高強,而對其頗為寵愛。”
方孝孺自己十分忠心于朱允炆,所以也就對同樣忠心耿耿的徐祖輝推崇備至。
“臣,附議!”
兵部尚書齊泰,也是出來支持方孝孺。
“魏國公在擔任陜西都統期間多有戰功,為此被太祖高皇帝升掌左軍都督府兼中軍都督府事務。”
“在浙江的時候,魏國公還負責操練水軍,使得倭寇不敢登岸。”
“國有如此良將,陛下當可以委托以軍旅大事!”
齊泰這個兵部尚書還是很稱職的。
說起朝中武將的過往和秉性,齊泰也都是信手拈來。
“臣以為,當以岐陽王李文忠之子,曹國公李景隆,為北伐大軍統帥!”
黃子澄出班稟奏,他不同意方孝孺和齊泰的意見。
黃子澄之前就是舉薦李景隆為北伐大軍統帥,到了現在他也還堅持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