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舅父要殺我?
- 大明:家父永樂大帝
- 死透咸魚
- 2330字
- 2022-11-16 20:32:56
跟著中年太監一路在園林中穿行,朱高煦也有一搭沒一搭的和他說著話。
在朱高煦后世的記憶里面,影視劇里面的太監都是不男不女的陰陽人,他們酷愛蘭花指。
而且要是這個太監是來自東西兩廠的話,那么他們還是武林高手,還能飛檐走壁。
只不過身前這個太監,卻是生得高大威武、陽剛十足,全然沒有半點娘娘腔。
這個太監,好像是叫馬三寶?
融合現在這幅身軀的后,朱高煦同時擁有了兩份記憶。
這種感覺,有點蛇精病的意思。
具體來說,很像雙重人格。
等等!
馬三寶!
突然間,朱高煦就像炸了毛的貓一樣。
因為朱高煦身前這個名叫馬三寶的中年太監,可是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靖難之役中,馬三寶因為戰功,被朱棣賜名鄭和。
他七下西洋的航海壯舉,可是華夏歷史上前無古人!
又看了一眼馬三寶后,朱高煦不由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他收入自己的后宮。
因為朱高煦還打算在大航海上領先一步,而不是等著西方的堅船利炮,來撬開華夏的大門。
“殿下,到了!”
同馬三寶一起穿過幾個庭院之后,朱高煦終于到了目的地。
剛一進門,朱高煦就看到在古色古香的飯廳之中,兩個和他年紀相近的錦衣青年,此刻正在焦急的等待著。
“二弟,你可算來了!”
“平時里,你是風風火火。”
“怎么,今天就變成大家閨秀的蓮步輕移了?”
首先開口的,是一個胖胖的,看起來就十分憨厚的男子。
男子一身肥膘,也不知道是用多少食物,才能轉化過來的?
對于朱高煦的磨磨蹭蹭,胖胖的男子還用了一句玩笑話。
這個胖子,就是朱高煦的大哥,也就是原來歷史上的明仁宗朱高熾。
你才是蓮步輕移!
你全家都是蓮步輕移!
朱高煦剛剛在心里罵了兩句后,他突然就意識到了不對。
朱高煦罵朱高熾他全家,不就是把自己也罵了嗎?
“大哥,實在抱歉!”
“小弟我今日偶感風寒,所以才會姍姍來遲。”
“無禮之處,還望大哥莫怪!”
剛才是因為還沒有完全融入新身份,所以朱高煦才把自己也給罵了。
基于教訓,朱高煦這個時候謹記自己是個小弟弟。
風寒就是感冒。
后世用來請假的最常用的借口和理由,就這樣讓朱高煦給照搬到了明朝。
前后,隔了幾百年。
“二哥,你這生龍活虎的,哪里有半點感染風寒的模樣?”
這次說話男子是朱棣三子的朱高燧,在歷史上被封為趙王。
朱高燧雖然沒有朱高熾那么一身肥膘,但是他也渾身的肌肉。
看了一眼自己的三弟,只是通過他桀驁不馴的眼神,朱高煦就覺得他是個好勇斗狠之輩。
這一點,朱高煦和朱高燧很像。
“風寒,顧名思義,乃是寒風所致。”
“風者無常,來得快,去得也快。”
對于自己這個急性子的三弟,朱高煦只是笑了一下。
“今天吃什么?”
朱高煦不想和自己這個三弟爭論,他只是快速的跳過了話題。
“還有心情吃?”
“徐輝祖那個王八蛋,可是向新皇帝進言,說要殺了二哥你!”
朱高燧是屬于炮仗,一點就著火。
“啪!”
朱高燧不但發脾氣,而且還動手了。
他面前紅木制成的餐桌,平白無故就遭受了重重一擊。
“什么?”
這下輪到朱高煦懵逼了。
要知道,徐輝祖可是中山王徐達的兒子,也是世襲的魏國公。
而朱高煦三兄弟的母親,剛好也是徐達的女兒。
徐輝祖,就是朱高煦的親舅父。
朱高煦不能理解,自己這個那么往日無怨近日無仇的舅舅,怎么就想著要殺自己了?
“建文帝削藩之心,天下路人皆知。”
“為了對付咱爹,不少朝臣都建議將我們三兄弟扣留京師。”
“舅父說二弟你個人品行不端,而且好勇斗狠,一旦上了戰場,將會是朝廷的勁敵。”
“所以,他才強調將你誅殺!”
朱高熾性格仁厚沉穩,在這個時候顯露無疑。
嘴上還叫著“舅父”,這是不至于亂了輩分,也是為了彰顯自己的仁厚。
之所以沉穩,是因為朱高熾不同于老三朱高燧的急躁,朱高熾是慢條斯理的解釋起來。
“我看這個徐輝祖,就是為了榮華富貴!”
“他是我們舅父不假,可他更是如今的太子太傅,還是《太祖高皇帝實錄》的編修。”
“建文如此信任重用于他,徐輝祖當然要表忠心了。”
“而作為親侄的我們兄弟三人,就是徐輝祖最好的投名狀!”
朱高燧有點急了。
對于徐輝祖,朱高燧沒有稱呼舅父,而是直接叫出了姓名。
你都要動手殺你外甥了,誰還當你是舅父?
對于朱高熾,朱高燧也是有些不滿。
這都什么時候了,老大怎么還是一副不急不躁的樣子?
看來自己這個三弟,似乎和大哥不太親,反而是同自己走得更近!
朱高煦通過他大哥和三弟之間的對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原因有二。
第一,朱高燧剛才有頂撞朱高熾,說明他沒有把他大哥放在眼里。
第二,徐輝祖要殺的是朱高煦,朱高燧這么著急跳出來,說明他擔心他二哥的安危。
“真是大義滅親!”
“真是一門忠良!”
朱高煦冷笑著,夸獎起了他的舅舅徐輝祖。
不氣盛,就不是年輕人。
聽到有人要殺自己,朱高煦怎么可能忍得住?
“二哥,徐輝祖今日之仇,咱們記下了!”
聽到自己二哥說反話,朱高燧更是憤憤不平。
就算不能殺了徐輝祖,朱高燧也想著要去痛毆徐輝祖一頓。
“不!”
出乎朱高燧的意料,朱高煦卻是搖了搖頭。
其實朱高煦也想揍他舅父一頓,只不過理智告訴他不可以。
“舅父他不是說我飛揚跋扈、違法亂紀嗎?”
“那么我就來一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然后還要前去舅父家里負荊請罪。”
“只有如此,我才可以表達我改正的決心,也才能夠得到舅父的諒解和寬恕!”
朱高煦這是真的知錯能改嗎?
他這是另有圖謀!
現在建文帝已經把刀,給架在朱高煦一家的脖子上了。
就在新皇改元過后的,建文帝令張昺為北平布政使,以謝貴控制燕京。
經過一番調兵遣下來,北平儼然已經是四面重圍,而身在北平的燕王朱棣,這個時候可謂是成了甕中之鱉。
作為朱棣之子的朱高煦三兄弟,這個時候也是被困在南京,隨時都有殺身之禍。
這個時候,唯有一個“逃”字,方能保命。
徐輝祖作為建文帝心腹,又主張殺了朱高煦。
所以,朱高煦認為只有穩住了徐輝祖,讓他麻痹大意后,自己的逃跑計劃才有可能成功。
這個時候喊打喊殺,那是匹夫之怒。
唯有能夠忍受胯下之辱,然后再來一個臥薪嘗膽的復仇,那才是大丈夫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