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天塹通途
- 諸天:劍出華山
- 不向曲中求
- 2277字
- 2022-12-10 14:11:43
《北冥神功》之所以不存在真氣反噬的問題,是因為它的吸功原理,就有融合異種真氣的妙用,比之《吸星大法》高級了太多。
前文說了,《吸星大法》是靠制造‘壓力差’來吸取別人的功力。
而《北冥神功》,卻是用的‘陰陽相吸’的原理。
‘與各家各派之內(nèi)功逆其道而行’,這句話中的‘道’,指的是內(nèi)力運行的道路,也就是經(jīng)脈。
經(jīng)脈分陰陽,又細分為少陰、太陰、厥陰、少陽、太陽、陽明。
種種經(jīng)脈不同,功效自然不同。
天下武學,都是依著經(jīng)脈的屬性而行,陽脈生陽氣,陰脈生陰氣。
《北冥神功》恰恰相反,以陰陽相生的妙用,陰脈生出陽氣,陽脈生出陰氣,就是所謂的‘逆其道而行’。
第二個‘逆’,因為真氣屬性不同,流轉方向自然也就與尋常內(nèi)力相悖。
如此,便能在與人內(nèi)力接觸之時,產(chǎn)生兩個力,一個‘陰陽相吸’的吸力,一個是自身真氣與天下內(nèi)力相悖流向的引導之力。
吸力用于吸功,導力是為了導氣歸虛進入《北冥神功》特有的‘四大氣海’。
外界內(nèi)力在被吸入的過程中,便與自身內(nèi)力陰陽相合,自然不存在反噬。
段譽最初吸人內(nèi)力,總是出現(xiàn)毛病,卻不是因為內(nèi)力反噬,而是未能正確存儲,導致經(jīng)脈鼓脹難以承受。
《北冥神功》記載的導力、存儲的法門,他只學了任脈一處,就連吸功的法門,也只學了手太陰肺經(jīng)一條路線。
吸納的內(nèi)力超過任脈的極限,又無法引導至別處存儲,便會造成經(jīng)脈脹痛,嚴重些還可能脹破經(jīng)脈。
后來,他以段氏心法導氣歸虛,便就解決了問題。
魚樂的改版《吸星大法》,在丹田之中生出‘兩儀氣旋’,以強大吸力去吸外界的內(nèi)力,其實也是‘陰陽相吸’的原理。
只不過他不會《北冥神功》的存氣之法,只是存在自己丹田之中。
這卻無所謂,丹田之中的內(nèi)力也可導出,倒不會有‘脹氣’的麻煩。
那么,既然他也是走的‘陰陽相吸’的路子,按說不用再磨煉異種真氣,便如《北冥神功》一樣,直接用就行。
這卻是踏足先天之后,才能發(fā)現(xiàn)的問題。
人是活的,既然是活的,那么精氣神天生便就俱全,只不過不受識神控制而已,是以不見玄奇。
所以,無論修為高低,但凡練出了真氣,內(nèi)中自然便會蘊藏一個人的精、氣、神。
吸納了駁雜的‘精’,便會污染自身的元氣,壞了根基,降低了自身上限。
而外來的‘神’,便如域外天魔一般,是雜念、是幻象,最能引動自身的欲神心魔。
魚樂之所以要磨煉異種真氣,就是要消磨掉其中的‘精’和‘神’,只剩下‘氣’,也就是純粹的能量。
《北冥神功》沒有提到這個問題,不是它不夠高妙,而是因為它不完整。
《北冥神功》海納百川,《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精煉為一,《小無相神功》演盡運轉之妙。
三者合一,名為《逍遙御風》,才是完整的功法,能超越先天境界的絕世神功。
魚樂的《長生經(jīng)》融合了傳自全真時期的《混元功》,國術氣血之道,還有張神仙的陰陽太極之道。
內(nèi)蘊三重境界,逆反先天,測定周身穴竅,算是走到了血肉之軀的極致。
若是《逍遙御風》不存在后續(xù)鍛煉神魂的法門,那么兩者算是同一層次的功法。
這倒不是說魚樂有多高妙,他也是站在前人的基礎上,融會貫通而來。
再有一點,魚樂還在道藏中找到了鐘呂派內(nèi)丹術的殘篇,這是講的先天大成之后的神魂鍛煉之法。
若是把這殘篇再融入《長生經(jīng)》之中,那就會打造出一部超越金系功法的神功,突破低武,達到中武的層次。
還差半步肉身圓滿,練就混元如一,手握太極陰陽,魚樂自然有信心挑戰(zhàn)東方不敗。
若是這都不敵的話,只能說明,東方不敗的‘天人化生’之道,已經(jīng)踏上了仙途。
這是不可能的,位面的上限擺在這兒呢。
不幾日,二人來到河北平定州猩猩灘,溪水潺潺,巖石鮮紅。
一道山峰筆直光滑,好似天神之劍插在地上,確實難以攀爬通行。
魚樂淡然吩咐道:“明日,你就正常進入黑木崖就行。”
任盈盈驚訝不已,“不需要我?guī)氵M去?你怎么進去?”
她一直以為,魚樂是要做個偽裝,跟著她進入黑木崖。
“呵呵,若是連這黑木崖都上不去,還談什么人間無敵?”
話音落下,魚樂飄然而去。
任盈盈眼前一花,便見他已在十丈開外,仿佛縮地成寸一般,身影連閃,消失在山石之后。
黑木崖的確地勢險要,很難攀爬卻不是無法攀爬。
山體上下,沿途都開鑿了平臺,以為崗哨,有教眾值守,這就是可停留的節(jié)點。
用以通行的吊籃,由四個絞盤拉動繩索,這就可以借力。
又不是要憑輕功飛上去,爬山而已,有借力之處,有休息的節(jié)點。
魚樂的肉身幾欲圓滿,真氣綿綿若存好似江河大海,最多費心多停留幾次,沒什么爬不上去的。
在任盈盈看不到的山崖的另一面,魚樂默默計算了路線,等到快要入夜,便奔行跳躍而上。
沒有踩踏的地方,那便以手指插入石頭借力。
鐵指訣加上護體罡氣,便如神兵利器一般,輕松抓出孔洞。
爬過山腳下一段之后,他已繞著弧線轉至教眾駐守的這一面。
跳至崗哨平臺,卻不上去,而是倒吊在平臺之下,任誰也發(fā)現(xiàn)不了。
這本是木樁釘入山壁而搭建,抓握方便。
以指風勁力點了值守教眾的穴道,再才翻身而上,拉扯著繩索,一路直上。
秦人尚玄,魚樂也是常年一身黑衣,本就不起眼,待得入夜之后,更如鬼魅一般,沒人能夠發(fā)現(xiàn)。
就這般走走停停,快到半夜,他已到了崖頂,頭上三丈之外便是崖頂平臺,上有眾多教眾守護。
全程三個時辰左右,消耗確實也挺大。
魚樂立身之處是一塊天然巨石,有三尺多的部分突出在山壁之外。
若是緊靠山壁,完全可以盤坐在上面。
當然,這是對于魚樂而言,畢竟石頭濕滑,山風凌冽,一般人稍微控制不住重心,也便滑下去了。
他沒急著上去,就在這山石之上打坐調養(yǎng),恢復氣力精神。
一個時辰之后,大概子夜之時,魚樂睜開眼來,神采奕奕。
抓住繩索,飛身而上,一個翻身便上了平臺,身法全力施展,化作一道黑影,飛進周圍的黑暗之中。
教眾只覺一股狂風吹過,有的人雖也借著火光看到了黑影,但是并不真切,加上狂風拍面,只當是眼花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