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抱海洋:王穎傳
- 古婉瑩 吳建華主編
- 984字
- 2022-11-23 14:37:56
抗日名將之后
父親王奇峰,字峙亭,1897年4月6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三月初五)出生于奉天省康平縣(今屬遼寧)哈拉戶碩村。王父為了改變家庭的命運,決心培養兒子,讓他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法庫中學畢業后,因仰慕霍去病以身許國的雄心壯志,遂決定投筆從戎,于1916年入奉天督軍署衛隊營當兵,三年役滿后又考入保定軍官學校,1922年畢業于第八期騎兵科,歷任騎兵師參謀、團副、參謀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先后參加第二次直奉戰爭、中東路事件、灤河反攻、海陽收復戰等,其中在灤河反攻期間因表現出色,并兩次收復海陽,于1935年7月17日被國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勛章,是為該勛章的第38位獲得者,也是參加長城抗戰諸將中的第19位獲得者。“青天白日勛章”于最早時稱為“青天白日章”,勛獎的設置,始于民國十八年,表彰“為天地、萬民、萬世的繼絕,捐舍小我而成就大我之仁人志士與愛國英烈;同時激勵我三軍忠勇之士,對于捍御外侮,保衛國家的戰功卓著者,論功勛給青天白日勛章”。1933年,王奇峰在長城抗戰中表現杰出,兩度奪回海陽鎮,成為抗日英雄。

圖1-1 父親王奇峰

圖1-2 父親王奇峰
王奇峰抗日,轉戰于晉陜豫之間,予敵以極大威脅。1938年11月,日軍決心鏟除他所指揮的騎四師,在裝甲部隊配合下大舉來犯,王率部且戰且走,后雖然帶著師部成功轉移,但是終因在一夜的轉移中淋雨而發起高燒,卻未在意,仍堅持工作。連日高燒不退終于引發肺炎,使王臥床不起,輾轉至西安廣仁醫院治療,因病勢沉重,于1938年12月28日不幸去世。
在三個孩子中,王穎長得與父親最像,同時王穎的性格也與父親最相近,充分顯現著東北人的性格,為人豪爽、真誠,做事情熱血沸騰。父親陪伴王穎成長的時間雖短,但對其成長的影響仍是不可忽視的。父親兒時很窮苦,但學習很努力,他先在鄉下跟一位楊老先生在私塾里學習,因為學習成績優異,得到了一個比較富有家庭的資助,加上自己勤學好問,一步一步考上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后更參加了張學良的少壯派,保家衛國,戰績頗豐。認真學習,讀書救國,這就是父親給她留下的第一個印象。父親送人禮物也多以學習用品為主,如墨盒、書、本子等。父親生前還給王穎留了一些小楷的習字本。
她對父親的第二個印象是其崇高的愛國精神,立志報國,這也是父親給她的最大影響。父親將自己的一生奉獻在抗日事業上。關內流亡,日機轟炸,生活動蕩,無論是父親的親身示范,還是國內的環境,都使年幼的王穎深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