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物理學
- (蘇)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
- 1176字
- 2022-11-23 13:06:50
行走與奔跑
如果一件事,你每天都做成千上萬次,日復一日,那你應該非常熟悉這件事吧。其實不然,比如走路和跑步。我們走路和跑步的時候,身體是怎么運作的呢?這兩者有什么區別呢?讓我們先來看看生理學家是怎么定義走路和跑步的吧,你一定會覺得很有意思。
假設一個人單腳站立著,然后抬起腳后跟,同時身體向前傾(走路或者跑步時,向前邁步的時候會在支撐腳上施加約比體重重20千克的質量,也就是說,人在運動時對地面的壓力比靜止時候更大,如圖17),從重心引出的垂線必然會落到腳覆蓋范圍之外,這時人也會向前倒。但在他還沒摔倒的時候,馬上將懸著的另一條腿往前移,落在剛剛重心垂線前面的地面上,使得重心垂線又落在了雙腳重新圈出的范圍內,那他就能保持住平衡,這個人也就向前邁了一步。
這個人的確可以繼續保持這個姿勢而穩立不倒,但如果還想繼續往前走,那他得再次將身體前傾,使重心的垂線超出腳下的范圍,并且在身體將要跌倒之前向前邁出另一只腳以保持平衡,就這樣又邁出了一步。實際上,步行就是這樣一連串的身體前傾加向前邁出腳步來支撐的重復動作。如圖18,A線代表左腳,B線代表右腳。直線部分顯示腳著地時的情況,曲線部分顯示腳在空中的情況。在時間間隔a內,雙腳均著地,在時間間隔b內,左腳離地,右腳著地,在時間間隔c內,雙腳又同時著地。人走得越快,a和c的時間間隔越短(可以與圖20人跑步時的動作圖對比)。

圖17 人是怎么走路的

圖18 走路時雙腳移動的動作圖解
圖19為人在跑步時的動作分解圖。人體在跑步時會連續變換姿勢,會出現雙腳同時離地的瞬間。

圖19 人是怎樣跑步的
我們不妨將這個問題更深入地思考一下。假設第一步已經邁了出去,此時左腳落到了前面的地面上,如果這個步幅不是很小的話,那右腳跟應該是抬起的,因為腳跟抬起來才能讓人身體前傾,從而改變之前的平衡狀態。前進過程中,左腳的腳跟先著地,接著左腳整個腳掌都落到地面上,而右腳就會完全離開地面。同時,由于股四頭肌的收縮,左腿膝關節由原來的微微彎曲變成完全豎直狀態。這樣,半彎曲的右腳可以離開地面向前移動,并且跟隨身體的前移把右腳掌在邁出下一步時恰好放下來。而左腿在那時只有腳趾是接觸地面的,并且隨時準備向上抬起,重復與右腳類似的一系列動作。
跑步和走路的不同之處在于,站在地面上的腿借助肌肉的收縮向前有力地彈出,整個身體隨之前傾,在這一瞬間身體會短暫離開地面,在身體騰空過程中另一條腿會快速邁到前方,然后再落到地面上。所以,跑步就是從一只腳到另一只腳的一連串的飛躍。從圖20可以看出,b.d.f為人在跑步時雙腳騰空的瞬間,這就是跑步與走路的區別。

圖20 跑步時雙腳移動的動作圖解(可以與圖18對比)
至于一個人在平地上行走所消耗的能量,根本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少。人每走一步,身體的重心就會上升幾厘米。計算表明,人在平地上行走時所做的功,大約是將人的身體抬到與所走距離相等的高度所做功的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