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無名之輩》的下映,林昊一連好幾天都窩在辦公室里寫自己下一部的劇本。
可以看到在辦公桌上面有許許多多的A4紙,上面有插圖也有文字,還有一張寫著電影劇名的四個大字《火星救援》!
沒看錯,就是《火星救援》,林昊的下一部科幻電影,至于為什么拍攝這一部科幻電影,靈感還是來自于有一天晚上,林昊無聊打開電視看到新聞聯播上面正在報道神州號的消息,按照預定計劃,神州四號將會在年底發射。
林昊這才想起來2004年神州四號發射,那么離05年神舟五號上天就不遠了啊!
要知道,神舟五號可是國內第一艘載人航天宇宙飛船,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業史上新的里程碑,是我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有一個偉大壯舉,它表明我國在航天技術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不比歪果仁差多少!
尤其是航天員楊力偉這個名字,更是在一夜之間響徹大江南北,林昊對于這個名字可是記得清清楚楚。
雖然在前世的時候,國家發展已經是很吊了,神州都好十幾號上天了,但是在現在這個階段,國內可沒這個概念,至少大部分的人還是覺得歪果仁的航天技術比較牛,尤其是把人從地球送到外太空這一點上面一直是歪果仁的專利。
林昊就是要借著這部電影,告訴大家,憑什么歪果仁能做到的,我們華國人做不到!
大家都是一個腦袋,兩條腿走路,看不起誰呢!
林昊就見不得那些享受著國家福利還一副崇洋媚外的樣子,尤其是在一些大學校園里面類似的現象數不勝數......
本來林昊沒打算拍《火星救援》這部科幻電影,不過看到神州四號即將上天的新聞,想起來明年神五上天舉國沸騰的樣子。
而且在技術層面上來說,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到后面肯定要和航天局配合,相信有他們的支持,至少在技術上不用擔心,林昊只要把握好劇情就ok了。
肯定不能原版照抄下來,國情就不一樣,劇情方面還是要自己重新構思一下,爭取附和國內的行情。
林昊前世的時候,網友們就一直在網上討論,把馬斯科放在華國,按照他在老美做的那些事情,最后的結局就是在廠里踩縫紉機和義務勞動改造!
有些在歪果仁行得通的,在華國你未必也能走得動道。
大人常說,就是上帝來到華國辦事情,也要先學會喝酒送禮,一個道理。
隔壁老毛子倒是拍過一部《太空救援》在老美上映,票房只能說一般般,當然一部電影不能以它取得的票房去定義好壞,這部電影在林昊看來還是不錯的,畢竟電影成本只有5千萬不是米元是華幣。
雖然電影成本不高,但是電影的幕后有著宇航局的大力支持,在電影特效上面那是沒的說,就五千萬的成本,能夠做到這樣,沒得挑說實話。
而且在電影要結束的最后一段鏡頭,航天員孤零零地飄蕩在外太空,手里拿著錘子,一下一下地敲在宇宙飛船的破損零件上面,那一幕幕的畫面也是讓人激動不已。
這部電影還不是人家虛構出來的,這是由老毛子真實發生的事件改編的,雖然電影特效不錯,但是劇情差了一點,不夠商業化,所以后者在老美上映的時候,票房不是特別的理想。
而且電影的整體風格都突出一份老毛子的戰斗風格,放在國內是相當突兀的,林昊估計觀眾根本就接受不了這樣風格的電影,所以也是沒有挑選這部電影,作為自己的科幻首秀。
當然對于人家老毛子來說沒有任何的違和感,還一舉打破各大記錄。
相比來說,《火星救援》就要好很多了,這部電影也被國內的網友調侃應該叫我在火星種土豆的日子,讓人忍俊不禁。
這是一部極具個人英雄主義的科幻電影,也被譽為火星上的荒島求生!
電影改編自老美的暢銷書,本來作者就是閑著沒事隨意把小說發在了自己的個人網站上面,只不過是后來在讀者的邀請下,作者才在亞馬遜平臺上面發布了這本小說,據說銷量不錯。
當然也只是不錯而已,畢竟作者本來就沒什么名氣,能夠把書賣出去還要多謝一下,他那些忠實的粉絲們。
至于為什么后面能夠在北美成為暢銷書,就是因為改編電影大賣,這才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
林昊這個時候拍攝這樣一部科幻電影,可以說連版權都不用買,平白省了一大筆錢出來,林昊反而可以自己續寫出來,發布在個人博客上面,當做是電影的前期宣傳。
為了拍一部電影,寫了一部短片小說,這對于媒體來說就是一個大大的噱頭,林昊完全不擔心這些媒體會放著這么好的素材而不報道。
這部原版的電影,制作成本是一個小目標,可是按照林昊看來,根本就用不著這么大的制作成本,原版為什么會那么高,完全是因為電影男主角一個人就拿走了2500米元的超高片酬,在加上電影導演和制片人的片酬加起來也有個一千萬米元,這才把電影的制作成本抬高了起來。
現在按照國內的片酬來說,除非林昊把李連節請過來當主演,不然就目前國內的這些男演員頂天了一千萬的片酬,這個時間段,國內片酬還是女演員比較高,男演員反而在片酬上面比不過人家。
目前國內片酬最高的女演員就數鞏皇了,那是真正的一枝獨秀,沒有對手,在后面就是章子意、小燕子,周尋、雙彬這些人名列前茅。
鞏皇,那屬于斷層出道,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電影實際發在制作上面的費用也就六千萬左右,對于一部外太空科幻電影來說,不算是大制作,尤其還是在2015年的時候。
2015年的六千萬和現在的六千萬不可同日而語,哪怕有著物價上面的差距。
林昊之所以選擇這部電影,還有一點就是特效場面并不是特別多,在技術上面沒有太難的程度,國內完全可以完成,電影的特效也主要集中在火星表面,還有一些在外太空俯瞰的鏡頭特效。
沒有比較麻煩的特效,畢竟原版的制作成本也沒高到哪里去,認真算下來,也就是好萊塢的A級大制作電影,沒到S級別。
而且在電影的CG特效主要是外太空的景象和在火星上面,CG越少,就說明電影特效越好制作,至少對于國內來說是這樣的...
國內人工便宜,還不缺人,當然,你要是在老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火星表面完全可以以物理特效和電腦渲染為主,至少在林昊看來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而且林昊也相信以國家掌握的技術,應付這樣一部科幻電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要知道國家掌握的遠比你在現實中了解的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