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屆戛納電影節5月13日開幕,《燃燒》劇組提前五天去,5月8日,上午。
《燃燒》劇組前往仁川機場,劇組去戛納的有,林志勛、李炳憲、劉亞仁、姜棟元,女演員只有王智媛,鄭有美沒有機會去。
林志勛這個人就是這樣,別人不主動和他說話,他也不主動湊熱鬧,女人例外。
登機之前,很多媒體到機場,他們要問一些東西。
韓聯社的記者問:“林導演這次有信心拿戛納金棕櫚獎嗎?”
“5月8日,天氣晴,氣溫18度,天氣剛剛好。”
“林導演你是不是應該去看一看醫生?”女記者翻著白眼,她問獲獎的事,對方回答天氣。
“我問能否獲獎。”
“李在镕和林世玲離婚怎么樣了?我去戛納關注不到。”
旁邊的趙正明忍不住偷笑,林志勛能把這些媒體氣死,不過趙正明還是要給林志勛裝B的機會。
“難道林導演也關心夫妻關系。”
“不是我關心,媒體天天報道,煩死!索性談談我的看法。”
“林世玲拿孩子說事,無非就是要錢,李家財大氣粗,就給她錢,反正他們都是對社會沒有作用的人,還不如我一個導演,趕緊離婚,別耽誤大家看我電影。”
“噗嗤!”旁邊女記者忍不住笑出來。
眾人感覺林志勛太有喜感,什么話都亂說。
只要采訪他,就不愁報紙銷量,現在網上談論他的挺多。
上了飛機才知道,CJ娛樂的社長李美敬也去戛納,林志勛過去和她握手,隨后坐下閉目養神。
飛機馬上起飛時,鄭正勛走過來,他也是《蝙蝠》劇組的攝影師,他知道林志勛這個人,不會主動和樸贊郁打招呼。
林志勛雖然是后輩,他這個人很傲氣,而且有些自戀,只能鄭正勛做這個和事佬。
“林導演,樸導演也是學哲學的,你們兩個人應該有共同語言,咱們過去見一見。”
“好吧。”
既然鄭正勛做這個和事佬,他也不繼續端著,走過去和樸贊郁握手:“我是林志勛,首爾大學哲學系。”
“都是你的新聞,人家說你是韓國最優秀導演,我還沒看過你拍的電影。”樸贊郁要嗆他幾句。
“這都是玩笑話。”林志勛和樸贊郁交談時,旁邊的宋康昊和金玉彬眼睛向他這里看。
金玉彬去年見到林志勛就對他有好感,這個人給她有一種神秘感,不說話時很酷,說話時又很風趣幽默,特別是他很真誠。
一句:“二十七歲,給我一個女人。”
金玉彬感覺這句話,還有一些詩意,最重要就是長的帥,而且前途光明,這么年輕就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林導演。”金玉彬主動伸出手:“我們幾個月前見過。”
“嗯。”他點點頭不再說話。
平心而論金玉彬長的很漂亮,而且有氣質,一看就是聰明的女人,不過林志勛不喜歡,他不喜歡太聰明的女人,他喜歡悶騷,或者有個性的女人。
悶騷女人會出現反差效果。
有個性的女人,脾氣或許會不好,不過會很有趣。
回到座位后,李炳憲拿出錄像機,他這次去參加戛納電影節,昨晚都沒怎么睡。
“現在是前往巴黎的航班,我是戛納電影節頒獎嘉賓,林志勛導演,請問你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有什么感想?”
當然這是李炳憲的玩笑話,不過對于能否拿到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他還是有信心的,這次不拿,還有以后。
旁邊樸贊郁和宋康昊看向他們這里,對于這種半場開香檳的人,他們有一些反感。
韓國人在網上會激昂好斗,現實生活中,還是內斂的,雖然信洋教,過洋人節日,內核還是儒家文化,家庭觀念很重。
他們不喜歡林志勛的狂妄自大,更不喜歡李炳憲這種活潑的性格。
“飛機上的盒飯太難吃!”
“哈哈…!!”
“哈哈……!!”
劉亞仁和姜棟元忍不住笑出來,導演拍戲時像個暴君,不拍戲時很逗比。
王智媛也很感激林志勛,要是沒有他,她這輩子也不會有機會演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電影,得知她演《燃燒》,已經有廣告找到她。
此時她已經暢享從戛納回來,她就要接到戲拍。
………
當飛機降落到戴高樂機場后,林志勛抱怨了一句:“我去年到巴黎時,半夜11點半下飛機,行李差點被偷走。”
王智媛好奇問:“志勛哥,怎么回事?”
他們下飛機時,法國時間下午2點,5月陽光明媚。
“巴黎是浪漫的城市,也是混亂的城市,要保護好錢包,盡量少去景區逛,戛納好一些。”
他這句話有些掃興,不過也是給他們提醒。
到達一區的酒店后,林志勛很困,他趕緊躺床上睡覺。
翌日。
睡醒時,已是清晨。
巴黎人的早餐很方便,林志勛不喜歡喝咖啡,他點的果汁,雞蛋餅加羊角面包。
他問李炳憲:“咱們什么時候去戛納?”
“后天上午火車,下午就到戛納,在巴黎休息一天。”
“我給你念一念今年評審團。”
“評委會主席:伊莎貝爾·于佩爾。
艾希亞·阿基多:演員
努里·比格·錫蘭:導演
杰姆士·葛瑞:導演
漢尼夫·庫雷什:編劇
李滄東:導演
舒淇:演員
夏蜜拉·泰戈爾:演員
羅賓·懷特·潘:演員
這就是評委會9名成員。”
“不要關注評委會,咱們到戛納就是玩,能入圍主競賽單元就是勝利!”
李炳憲調侃著:“您的心也真是寬,我現在都緊張。”
“能不能獲獎,一部分靠實力,另外一部分靠運氣,這就是一種活動,不必太較真!”
“導演,今年有很多大師導演參加戛納電影節。”
“蔡明亮:《臉》
拉斯·馮·提爾:《反基督》
昆汀·塔倫蒂諾:《無恥混蛋》
阿倫·雷乃:《野草》。”
林志勛叫住李炳憲,他腦子有些亂:“阿倫·雷乃還活著呢?”
“是啊。”李炳憲說道:“當時我也很吃驚,我還看過他拍的《廣島之戀》。”
“阿倫·雷乃是與費里尼同時代的導演,他比戈達爾年齡還大,他最少有85歲了,怎么還拍電影呢?”
“今年他87歲,老當益壯!”李炳憲感嘆:“他的職業生涯真長!”
“導演,你是陷入曼德拉效應,以為阿倫·雷乃去世,其實人家還活著。”
“嗯。”林志勛點點頭:“你繼續說。”
“樸導演的:《蝙蝠》
肯·羅奇:《尋找埃里克》
李安:《制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
邁克爾·哈內克:《白絲帶》
布里蘭特·曼多薩:《男孩看見血地獄》
賈克·歐迪亞:《預言者》
這些都是有實力和你競爭的導演。”
“大陸是不是有導演?”林志勛問。
“有一部《春風沉醉的夜晚》,導演不知名,沒獲得什么獎項。”
“婁導演確實沒什么獎項。”
李炳憲告訴林志勛:“導演,下午2點在酒店一樓卡臺,《電影手冊》、《Ciné Série》(電影系列)記者要采訪你。”
林志勛笑著說:“我這么有名的嗎?法國人都知道老子。”
旁邊的王智媛忍不住白眼,就算厲害也不能說出來,她感覺林志勛變了,現在變的張揚了。
“主要是導演年輕,戛納電影節主辦方一直喜歡捧年輕人。”
“導演平均入行年齡30歲,大部分導演都是30歲左右拍第一部長片,導演只有27歲,這算年少有為了。”
“好吧,接受他們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