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其他人
- 好久沒有落淚
- 舒坦之
- 1161字
- 2023-04-12 18:01:34
且不說一個人的一輩子會和多少人打交道,又會有多少人能夠在腦海里留下足夠的記憶,單就我自己人生的前二十二年而言,出現在我生活中的人就已數不勝數。
作為社會中的一個個體,我們都無法脫離社會這張“大網”而獨立生活。即使是老子推崇的“小國寡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社會模式,也僅僅是將社會這張“大網”,分割成了一張張“小網”,人們還是生活在“網中”。正因如此,這就決定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有血有肉的人物之外,還有只是以背影、動作、言語、情緒等等形式刻印到我們腦海中的一群人,我且將他們稱為“其他人”。
之所以稱這些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這群人為“其他人”,一是為了表明他們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并沒有那么直接,二是為了和“陌生人”的概念進行區分。在我看來,“其他人”中除了陌生人之外,還有許多我們的“熟人”,這些熟人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他們于我們自身而言僅僅是熟悉罷了,反倒是有些陌生人的一舉一動卻會帶來深刻的啟迪。
我的故事里會有許多“其他人”出現,比如同齡的玩伴、左右的鄰居、救命的恩人、有趣的同窗、智慧的師長、怒目的仇敵、同行的路人、串街的小販、瞬息的過客等等,我生活的每個片段中都可能會有他們的身影出現,正是這點點滴滴的片段,構成了我的生活大劇。
上面的介紹可能還是有些太抽象,雖然有些輪廓,但從人物的角度來看,確實缺少了血肉,不能夠很直接的體現“其他人”對于我的意義和影響,所以我還是簡單舉兩個例子,這樣可能會更清楚一些,具體的情況,我會在故事里面提到。
人們常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我有沒有“后福”目前還說不定,但確實自己經歷過“大難”,而把我從“大難”中解救出來的,既不是我的家人,也不是我的好友,就是“其他人”中的一員,我的一個兒時玩伴。其實事情說來也簡單,就是我小時候貪玩逞強,差點在河道里被溺亡,是當時一起玩的伙伴把我從漩渦里拉了上來,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但如此重要的人,卻早已遠離了我的生活,成了我生活中的“其他人”。
說完自己的恩人,再來介紹一下,小時候自己一度將其列為“仇人”的一個“其他人”,這個“其他人”也是自己的一個兒時玩伴。我記得大概是小學五六年級的樣子,一次課間跑操,這個玩伴和我開玩笑,跑操的過程中趁我不注意,惡作劇地脫我褲子,好在我當時反應快,他沒有得逞,但是當時的我感覺受到了極大的侮辱,當場聲稱和他斷絕朋友關系。但隨著自己和這個兒時玩伴都長大,各自有了不同的生活,這個“仇人”慢慢成了“其他人”之后,我之前的“仇恨”似乎也漸漸淡漠了。
你看,這些“其他人”給我帶來了愛恨情仇,仔細一想,生活其實也就是如此,或者愛的著迷,或者恨的癡狂,亦或者愛恨交織,這便是“其他人”以及我們存在的意義或價值吧。
每個人生命中的“其他人”都很多很多,我也一樣,只能是草草地做個結束,還是讓故事作為媒介繼續介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