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2021年,5G開局之年

對于通信技術行業來說,2021年是值得銘記的一年,如果說從2019年開始,5G的相關話題頻頻見諸報端,那么2021年作為5G正式進入日常生活中的一年,值得每一個使用通信網絡的人銘記于心。

5G通信技術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概念,5G是“第五代通信技術”的簡寫(5th Generation Mobilenetworks),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通信和其他網絡業務需求的一種通信技術。當然了,比起之前的幾代通信技術,5G在傳輸速率和連接數量等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

1.1.1 5G可以做什么

3G時代創造了移動終端連接互聯網的奇跡,4G時代讓各類移動應用在移動網絡的支持下百花齊放,那么5G可以做什么呢?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5G的高速率和低時延特性決定了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在高清視頻、移動游戲等方面會有更加出色的表現,用戶可以使用各種智能設備享受到遠超4G時代的視聽娛樂服務。

愛立信消費者實驗室《成就更好5G的五大關鍵》報告顯示,部分5G用戶已經習慣用5G網絡來代替Wi-Fi和連接大流量應用等。在美國、瑞士、芬蘭和韓國等市場,5G用戶使用無限流量套餐的比例較高,這些地區有22%的用戶減少了家庭Wi-Fi使用量,10%的用戶甚至聲稱升級到5G后不再使用Wi-Fi。

與4G用戶相比,5G用戶會更加積極地使用大帶寬沉浸式的數字服務。愛立信的《消費者實驗室洞察報告》數據顯示,5G用戶每周在移動高清視頻上花費的時間要比4G用戶多兩個小時,同時,更多的5G用戶開始使用多視角和360度流視頻內容的增強視頻應用。在云游戲和AR等業務方面,5G用戶每周平均使用時間分別增加了2小時和1小時。

對于工業而言,5G集中體現了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以及海量連接的特性。工業4.0已經不局限于數據的連通性,而是進一步打通工業設計中的各個環節,使生產過程向更加智能化和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對于農業而言,5G和物聯網等高新技術將更加深入地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在5G通信網絡的基礎上,利用傳感器收集農業生產中的各種動態數據,通過軟件對農業生產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控制。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一系列的智能設備收集大氣、土壤、病蟲害等數據,在科學大數據的指導下,做出生產決策,指導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升級。

對于智慧城市而言,5G+AIoT將是全連接的生態時代,協議與協議之間、設備與設備之間、設備與平臺之間將打破原有的孤島效應,實現互聯互通,不同設備和平臺之間也可以在5G網絡之下實現聯動。

1.1.2 各國加快5G建設速度

在5G時代,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紛紛加快5G戰略和政策布局。截至2020年9月,據GSA統計,全球共有129個國家或者地區的397個運營商正在投資5G。其中中國、韓國、美國和日本作為第一賽道的選手,在5G網絡的建設過程中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1.中國已建成85萬個5G基站

據2021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發布會數據顯示,中國已累計開通5G基站96.1萬個,截至6月底已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5G終端連接數約為3.65億戶。部分省(市、自治區)針對2020年、2022年的5G建設計劃進行了明確,預計5G基站建設將在2022年達到一個高潮,如表1-1所示。

表1-1 部分省(市、自治區)2020年、2022年5G基站建設計劃

數據來源:工信部賽迪智庫《5G發展2021展望白皮書》。

2.美國運營商合縱連橫尋找突破點

美國是第二個發布5G網絡的國家,在韓國啟動5G網絡后的一個小時,美國最大的通信運營商Verizon在芝加哥和明尼阿波利斯發布了5G網絡。

作為美國最大的通信運營商,Verizon在2020年12月17日宣布已達成61座毫米波城市的目標,已將其低頻5G網絡擴展至覆蓋2.3億人,并在2021年繼續擴大低頻5G和毫米波網絡的覆蓋范圍,其網絡參數如表1-2所示。

表1-2 Verizon 5G網絡概況說明

T-Mobile與Sprint合并后,超越AT&T成為第二大通信運營商,并推出了更快的中頻5G網絡,中頻5G網絡的速度比低頻5G網絡快得多,覆蓋范圍也比高頻毫米波廣得多。目前T-Mobile已經覆蓋美國2.7億人,預計到2021年底,T-Mobile中頻網絡將覆蓋2億人。

排名第三的AT&T在2021年的重點工作主要是改善網絡等待時間,包括擴展SA 5G網絡服務。AT&T目前可提供覆蓋2.25億人的低頻5G網絡,并在36座城市的部分地區提供稱為5G Plus的毫米波服務。

3.日本基站建設數量尚不足

2020年3月,日本通信運營商NTT Docomo、KDDI Corp和軟銀(SoftBank)推出5G服務;2020年9月,樂天公司推出5G服務。在NTT Docomo公司發布的5G技術白皮書《5G Evolution and 6G》中,已經對5G網絡的關鍵技術做出了說明。

雖然日本總務省將2023財年結束時建設完工的5G基站數量目標提高了四倍,達到28萬座,但業內人士表示,由于轉換后基站的帶寬不會改變,網絡速度將保持不變,基站建設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4.韓國5G用戶穩定增加

2019年4月3日,韓國三家主要通信運營商SK、KT和LG Uplus同時開通5G通信網絡,之后韓國以高額補貼的方式迅速擴大5G用戶數量。韓國科學和信息通信技術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底,韓國5G用戶數量達到了1515萬,較3月底增加61.7萬,目前韓國移動通信用戶共有7127萬,5G用戶所占比例為21.25%,但依然面臨著網絡建設問題和5G應用缺乏的發展問題。隨著5G網絡覆蓋范圍的擴大和更多5G智能手機的推出,韓國的5G用戶在未來一段時間還將不斷增加,如圖1-1所示。

與此同時,現階段韓國5G網絡的鋪設選用的是5G NSA模式,其中的一部分功能依然要依靠4G網絡(包括4G核心網),其優勢在于相對于獨立組網,NSA模式相對省時省力,而且韓國人口集中在首爾、釜山等城市,韓國運營商只需要在幾座大城市重點建設基站,就能夠覆蓋韓國大半人口。

從目前各個國家對5G網絡的重視程度來看,5G網絡一方面可以為運營商帶來收入增長,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應用服務與5G套餐捆綁的商業模式讓5G網絡獲得更高的用戶價值,進而充分釋放5G通信網絡的收入潛力。

圖1-1 韓國5G用戶增長趨勢

數據來源:韓國科學和信息通信技術部。

1.1.3 5G服務對象從C端到B端

截至2021年2月底,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約為15.92億,相比2020年10月的歷史最高水平16.01億略有下降。整體來說,我國移動電話普及率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增量空間不大,未來一段時間里,針對C端用戶的業務收入增速會出現下滑趨勢。

在此背景下,行業用戶開始成為移動運營商收入增長的出發點,在5G之前,已經出現了針對教育、醫療、工業等行業的解決方案,而5G網絡高速率、高可靠、低延時和海量的連接,可以支持諸多行業用戶的使用場景,助力傳統行業向智慧行業轉型。

十年前,通信產業還是運營商獨步天下的局面,但在3G、4G時代,隨著信息消費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本該占據通信行業核心地位的通信運營商卻略顯落寞,屬于產業鏈下游的互聯網企業憑借貼近客戶的產品和經營方式,成功積累了大量的用戶群體,加上資本市場的成功運作,通信運營商逐漸從核心地位下滑到了流量管道的位置。

在5G時代,隨著網絡架構和服務對象的變化,通信運營商還有一搏之力,通過更加快速穩定的通信網絡以及附著其上的平臺業務,儲備通用行業信息化能力,完成垂直行業的市場開拓和發展。

網絡架構方面,基于C/U分離式架構,控制面NF在中心DC集中部署,UPF下沉到網絡邊緣部署,減少傳輸時延,實現數據流量的本地分流,緩解核心網的數據傳輸壓力,從而提升網絡數據處理效率,滿足行業用戶對于高速率、低時延及安全性能等方面的需求。

在3G時代和4G時代,運營商并沒有從管道傳輸數據的過程中獲得期望的收益,但卻從中看到了網絡傳輸催生移動互聯網行業的整個過程,因此在5G網絡架構做出改變的同時,運營商依然有很大的動力進行管道運營和建設,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積極探索集網絡、業務管理、計費為一體的綜合平臺。

在服務對象方面,行業客戶已經成為運營商服務對象的重中之重。在行業用戶的拓展方面,主要由政企事業部進行行業客戶的拓展,收集客戶需求并同步給研究院和專業公司,由研究院和專業公司根據客戶需求出具整體解決方案,并與上下游的供應商共同完成交付。

以中國移動為例,中國移動專業公司主要負責某個專業領域的業務拓展,包括咪咕公司、物聯網公司、杭州研發中心、蘇州研發中心、終端公司、國際公司等。

在此過程中,研究院和專業公司已經在教育、農商、金融、醫療領域建立多個標桿項目,但受制于人才儲備和供應商能力,目前主要以集成為主,自主開發的產品尚未得到行業客戶的廣泛認可。

在5G時代,通信運營商的管道能力已經足夠強大,如何提升自身在網絡能力、云服務等方面的交付能力,才是順利成為面向行業用戶的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的關鍵。

2018年,中國移動在雄安、上海和成都成立三家新研發機構,強化通信行業與各產業融合發展的研發工作。以上海產業研究院為例,作為面向工業能源、交通、金融等行業提供信息化產品的專業研發機構,上海產業研究院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致力成為工業能源、金融、交通領域產業智能的賦能者,行業技術的創新者。

隨后,中國移動分別在廣東、浙江、江蘇三個經濟發達的省份陸續成立三家創新研究院:

2020年11月20日,中國移動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研究院揭牌。

2021年1月17日,中國移動(浙江)創新研究院揭牌。

2021年1月19日,中國移動紫金(江蘇)創新研究院揭牌。

這三家創新研究院的業務范圍分別是: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研究院:布局通信領域的行業專網、大視頻和無線云網絡技術應用,著力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和開放共享的研發生態;

浙江創新研究院:創新推動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融合應用,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民生;

紫金創新研究院:面向區塊鏈、無線通信產品及應用研發等研究方向,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創新。

從這三家創新研究院的創辦,可以看到中國移動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發力方向:

業務方向上:涵蓋5G、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行業專網、無線云網技術。

發展路徑上:打造產學研深入融合的合作平臺。這三家創新研究院都有“學術外掛”,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研究院外掛鵬城實驗室、紫金創新研究院外掛東南大學。

創新目標上:打造研發生態、創新經濟社會融合應用、產業鏈創新鏈協同。

(以上內容據中國新聞網、鳳凰網等報道綜合整理)

除了在多地開設產業研究院和創新研究院外,三大運營商也紛紛進行了政企線條的改革。

2019年,中國移動進行政企體制改革,形成了T型結構和“1+3+3”的政企體系。

其中T型是集團、省地形成縱向一體化的政企體系,這樣的調整,使得資源高效配置、業務深度融合,聚焦重點領域,體系化增強政企市場的研發、運營、支撐、銷售和服務能力,為做大政企市場“蛋糕”打牢基礎、提供保障。

“1”是成立政企事業部,負責集團政企市場的統籌指揮、資源調度和整體協調。第一個“3”是三個專業公司,即云能力中心、物聯網公司以及中國移動系統集成公司。第二個“3”是三個產業研究院,即上海產業研究院、成都產業研究院和雄安產業研究院。通過完善經營機制,深入推進中國移動政企領域組織機構調整和布局優化。

2020年初,中國聯通實施了政企改革,設立政企客戶事業群,強化政企BG在創新業務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指揮調度、營銷拓展和產品能力統籌,創新機制,實現政企業務研發、運營、支撐、銷售、服務一體化。面向政企市場,聚焦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醫療健康等領域,打造多個5G燈塔項目,成功實現了5G應用商業化落地。

同年,中國電信針對政企部門啟動了政企領域體系改革,針對衛健、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金融、中小企業、云商合作IDC、教育、交通物流等細分行業,建立總部、省、市公司三級縱向一體化政企客戶信息服務事業群。

(以上內容據《第一財經日報》《經濟參考報》等報道綜合整理)

為了應對5G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不管是通信運營商、設備廠商,還是IT設備廠商、專網廠商,都意識到這是一個拓展業務和客戶的黃金窗口期,能在5G時代積累足夠的技術能力和行業客戶,就能更加凸顯對外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深水埗区| 横山县| 额尔古纳市| 临武县| 罗城| 琼海市| 安平县| 阳新县| 常宁市| 边坝县| 盘山县| 乌拉特中旗| 长寿区| 仙桃市| 新兴县| 新干县| 中方县| 克什克腾旗| 翼城县| 丁青县| 怀仁县| 哈尔滨市| 桐乡市| 黄平县| 那曲县| 三河市| 长泰县| 陆丰市| 贵溪市| 温泉县| 麦盖提县| 茶陵县| 九江县| 石门县| 岳池县| 陇川县| 岳阳市| 昌乐县| 新巴尔虎右旗|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