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實用手冊
- 褚小立主編
- 602字
- 2022-11-23 13:36:17
1.6 技術展望
在近紅外光譜儀器方面,通用型近紅外光譜儀器的性能指標將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儀器一致性方面,有可能實現不同廠商儀器的標準化,測量附件也將會越來越高效。此外,將會出現一些新儀器廠商,研制和生產大量的專用型近紅外光譜儀器,這類儀器的尺寸越來越小,成本越來越低,使在線和現場分析變得更為便捷。
對于近紅外光譜模型,一方面,隨著光譜理論研究的不斷發展,以及化學計量學算法的不斷提升,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樣本基體對近紅外光譜的影響,用于消除光譜中的物理擾動信號,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建模所需的有代表性樣本數,而且所建立的模型會更加穩健,同時,建模也更會變得簡捷,近紅外光譜技術更容易被掌握和使用。另一方面,隨著應用的不斷深入,一些大型的近紅外光譜數據庫(模型)將得到完善,例如谷物、石油及其產品、藥物等,通過云計算和互聯網等現代手段,這些數據庫更容易被普及和應用。
對于近紅外光譜的應用領域,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農業仍將是主要應用領域,制藥行業和生物醫學將是重要的新興應用領域。在石化和化工等傳統流程工業中,近紅外光譜與過程控制的有效結合將成為生產過程的一種常態。
在未來十年,近紅外光譜成像技術將會得到長足發展,與近紅外光譜技術相互補充,有望在農業、食品和制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預計會出現更多的分子和原子光譜聯用儀器,這類多光譜融合技術能在短時間內更全面地獲取樣本的信息,從而給出更可靠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