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弘文學院

弘文學院,亦稱“宏文學院”,是清末日本專為中國留學生興辦的一所速成學校,創建于1902年,校址在東京牛込區西五軒町三十四番地,校長(也是創辦人)是嘉納治五郎(1860—1938)。

嘉納擔任過日本貴族院議員,東京高等師范學校名譽教授。歷任第五高等中學、第一高等中學校長,教育部普通學務局長,東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等職。東京高師培養全國的中學教員,其校長則負責全日本的中級教育。嘉納擔任東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達26年,在教育界享有很高的聲望。甲午戰爭剛結束,1896年,第一批13名中國公費留學生到達東京,日本外交和教育當局把他們委托給嘉納治五郎。從此嘉納負責中國留學生進入日本高等專門學校之前的補習教育。嘉納在創辦弘文學院前曾到中國考察,會見清廷政要。

弘文學院以教授普通科為主,學習日語和一般科學知識,為升入高等專門學校打基礎。同時兼設各種速成班,如師范、警務、理化、音樂等。速成班通過翻譯進行講授。該校還為赴日考察或學習教育的中國人開設旁聽班。各科的學習年限不同,普通科為二至三年,速成科有六個月、八個月、一年、一年半不等。班次以學生的省籍編排,學生原則上寄宿。

魯迅是該校第一屆56名學生,也是22名寄宿生之一。學生年齡從17歲到34歲不等,平均為25歲,虛歲22的周樹人被編入普通江南班。學校有一些針對中國學生的規定,如住校學生起床后和就寢前都要行禮、“學生必須尊重本國的國體和本院的體面”、“凡逢孔圣誕辰,晚餐予以敬酒”等。

魯迅弘文學院畢業照,攝于1904年

嘉納治五郎從小聰慧,但個子矮小,身體虛弱,因而對武術特別有興趣。在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讀書期間,他拜了幾位師傅練習傳統柔術,并深入研究如何利用對方的體重與力氣,能使小個子把大漢背起來拋出去,也就是“柔能制剛”,并整理出一套規范化的指導方法。畢業后,嘉納一面開設家塾照顧親戚朋友的孩子,創立弘文館傳授英語,一面為普及現代柔道而設立講道館。現今奧運會項目柔道,就是他創始的。

弘文學院于1902年3月在學院內舉辦了講道館牛込柔道分場,招收清國留學生。魯迅入學不久就與許壽裳等三十多名留學生報名參加,是牛込分場接納的第一批門生。(1)

在弘文學院,魯迅經歷了兩次學潮。

第一次是因為部分同學不滿學校的入學規定而停課一周。當時留日學生越來越多地加入“革命排滿”的浪潮。清政府甚感擔憂,由駐日公使蔡鈞與日本政府議定,對留學生入軍事學校加以限制,規定非官費生不得入日本士官學校;日本政府也規定,非由駐日使臣簽發證件,中國學生不許入士官學校。在弘文學院學習的自費留學生吳稚暉(1866—1953)等人于7月13日要求公使開具證明,準予入成城學校學習陸軍,遭到駐日使館刁難。吳稚暉、孫揆均率領26名留學生大鬧使館。公使蔡鈞邀來日本警察進入使館驅散學生,并將吳、孫二人拘捕,隨即由日本內務部下令解送回國。留學生會館為此召開大會,決定各校一律停止上課以待交涉。弘文學院一些自費生也紛紛申請退學。(2)

另一次是52名學生集體退學,對弘文學院的無理舉措表示抗議。院方對學生屢次要求改革普通科課程不但拖延不顧,反由教務干事三矢重松、舍監大久保等人出面召集學生,強行頒布了增收學生學習及醫藥衛生費用的新條例十二則。學生們先派代表向院方提出修改條例的意見,院方堅持不改,并稱三日后即須實行,學院規則,他人無權商酌,如有人為此退學“決不強留”云云。學生們忍無可忍,決定集體罷課,52人收拾行李同時退學出院,其中包括張邦華、顧瑯、伍崇學、周樹人、許壽裳等。校長嘉納見此情景,致函清國留學生總監,稱將改良課程以圖挽回。學生于留學生會館集會,提出改革課程、開辦走讀、撤去教務干事等項要求。經交涉,院方接受了學生提出的要求,答應改良課程,而且廢除新條例。全體學生于4月16日勝利返校。

1904年,魯迅從弘文學院普通速成科畢業。他獲得的畢業文憑上寫著:“大清國浙江省周樹人,從明治三十五年四月至本年四月,在本學院學習日本語及普通速成科畢業,以此作證,明治三十七年四月三十日,大日本弘文學院院長嘉納治五郎(章)。”

弘文學院畢業照上的魯迅神情俊朗,精神飽滿。弘文學院的兩年,讓他開闊了眼界,打牢了基礎知識。

畢業后的去向,魯迅早已想好了。按規定,魯迅應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工科所屬的采礦冶金科學習。然而,魯迅決定學醫。他后來回憶說:“待到在東京的預備學校畢業,我已經決意要學醫了,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學對于日本的維新有很大的助力。”(3)“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4)此外,據魯迅自述,他自幼牙齒不好,在國內試盡中醫驗方,終歸無效,所以想學醫是也“挾帶些切膚之痛”的。(5)

東京本不乏醫學校,但是魯迅不喜歡留在東京。他的《藤野先生》一文,劈頭第一句就是“東京也無非是這樣”,并不是對東京這座城市不滿,而是看不慣群集這里的中國留學生。有的留學生只為了鍍金后回國升官發財,不安心讀書,卻熱衷于吃喝玩樂,或在會館里“咚咚咚”地學跳舞,或關起門來燉牛肉吃。魯迅對此很反感:“燉牛肉吃在中國就可以,何必路遠迢迢,跑到外國來呢?”為了避開這些人,他決定到地處東北的偏僻小城仙臺的醫學專門學校去學習。


(1) [日]細野浩二《魯迅的境界──追溯魯迅留學日本的經歷》,載日本《朝日亞洲評論》1976年冬季號。

(2) [日]細野浩二《魯迅的境界──追溯魯迅留學日本的經歷》,載日本《朝日亞洲評論》1976年冬季號。另據實藤惠秀《中國人留學日本史》第二章“留日學生的革命運動”。

(3) 魯迅《集外集·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及著者自敘傳略》。

(4) 魯迅《吶喊·自序》,《魯迅全集》第1卷。

(5) 魯迅《墳·從胡須說到牙齒》,《魯迅全集》第1卷。參見孫伏園《魯迅先生二三事》,重慶:作家書屋1942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安市| 突泉县| 梧州市| 交城县| 灵寿县| 南木林县| 开江县| 鄂尔多斯市| 南雄市| 柯坪县| 宜兰市| 五原县| 义马市| 云和县| 新乐市| 金沙县| 芒康县| 洛扎县| 黔东| 苏州市| 南乐县| 新安县| 瑞金市| 通州市| 通海县| 凤阳县| 林甸县| 磴口县| 黎平县| 滕州市| 富阳市| 屏东市| 商洛市| 济源市| 汤原县| 靖远县| 夏邑县| 喜德县| 登封市| 定结县|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