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購地遭遏制,縣兵換新生
- 士家三國
- V帝堯
- 2101字
- 2023-03-02 08:24:18
這些人本來想向自己家族之人,討個一官半職。可一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為,他們也沒好意思要。
“我聽諸位最近都得到了不少良田,恭喜恭喜。”
很快這些人就回過味來,原來召我們前來是為了這件事。
“諸位一定要好好珍惜,切不可荒廢了良田。一旦遇到了一些自然災害,也好為百姓多存儲點糧食。”
士徽這話說的云里霧里,不少人在揣摩其中深意。
人精房云道:“我正打算將田租給百姓種,聽說縣令正培育新稻種。不知縣令可否幫我監管這些田,若新稻種培育成功幫我種上。”
不得不說房云十分精明,他將田交給士徽監管,作為交換士徽需要把新稻種交給他。
這其實就是一種變相投資。只不過這個投資需要冒極大的風險。這其中未嘗沒有向士徽示好的打算。
“房家主這個想法極好,我監管沒有問題。只不過我要提醒諸位,百姓就靠哪點田生活。過猶不及未必是一件好事?”
士徽的話點到為止,眾家主知道士徽這是警告他們,見好就收。
有的世家認為購田是極好的崛起之機,自然不甘心放手。
士徽不擔心他們耍花樣,他有的是手段,整治這些不聽話的世家。
這些不聽話的世家后來果然倒了大霉。士徽命人隔三差五的查找這些世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這讓他們根本無法安心生活。
這種方法頗為無賴,但士徽每次都裝作不知。就算知道他也只是批評兩句,可隨后又照故。
世家后來終于明白,士徽根本沒有世家公子那份做派,更沒有大儒的行事風格。有的卻是那些讓人捉摸不透的花花腸子。
政治上的事處理完畢,那就該輪到軍事了。
相比與政治,軍事則更加容易處理。
士徽在軍中有無與倫比的權威。本地的軍官信服他。外招而來的幾人,更是全都是他的知己好友。
那些混資歷的世家子弟,在經歷過賊匪攻擊縣城的慘烈戰斗后,他們再也不敢待在軍中。這倒為士徽整合縣兵,省去了不少麻煩。
整個龍川大約有一萬戶,五六萬人。這對莫大的龍川,人口真不算多。上次賊匪能聚集五千人攻城,在如今看來已算極為駭人的數字。
當然在這五六萬人中,并沒有包括那些逃難過來的流民,和一些世家中的隱戶。
雖然龍川只安定了幾個月,可在士徽的大力發展下,已成欣欣向榮之勢。
這其中固然有士徽及其幕僚的功勞,但也與士徽在洛陽的三年中,聚集了大量的資金息息相關。
正因為有了錢,他才可以養兵,才可以從外界采購糧食。
如今的龍川,除了八百整合完畢的縣兵,還有史阿等人從洛陽帶來的五百錦衣衛。
他們除了負責士徽及其幕僚的安全,更肩負著刺探軍情的重任。
為了提高兵器的質量,士徽用碳鋼法制作出了鐵器。還將它融入了農具之中。
以前的鐮刀沒用多長時間就卷了,可用了碳鋼法的鐵器結實耐用。生產效率大大增加了。
士徽并不滿足于此,為了以后的發展。他以鍛造農具為名,打造了不少兵器。
不過為了避免引起懷疑,他并沒有大量裝備,打造的兵器數量也點到為止。
這不僅是因為謹慎,還有原材料的缺失。龍川附近的碳,士徽并沒有發現多少。鐵礦也極度缺乏。
若大量引進這些原材料,勢必引發猜測。
士徽也比較關注馬這種戰略資源。可這也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但也好在在南方他現在并不需要。
日子悄無聲息的來到了四月,明白歷史的士徽知道,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漢靈帝將在這個月駕崩。
雖然他與漢靈帝在深宮相處的時間不足一年,但對他也算有知遇之恩。他心中不免有些傷感。
可是生老病死的人生常態,非人力所能為。他除了為這位并不算賢明,反而有些昏庸的皇帝默哀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已現如今大漢的狀態,歷史的車輪將會將他無情碾壓。
士徽也曾想過拯救這個,在華夏歷史上為之驕傲的朝代。可已經腐朽的大漢王朝,已經沒有了拯救的可能。
士徽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高尚的人。面對歷史的車輪,他不會做螳臂擋車之舉。
夕陽落幕,一日就這樣過去。
第二天他心中有了一個決定,他決定將五百人的錦衣衛,做進一步的分工。
他精心挑選了兩百人,將他們轉化為自己的親衛。目前由典韋統領,也算履行了士徽之前的安排。
不過為了顧及史阿的感受,士徽特意詢問了史阿。史阿對此并不在意,只要士徽將錦衣衛,交給他打理就行了。
縣兵現在分別由黃忠,王飛,牽招,士匡四位軍侯統領。
之所以要將士匡扶上位,是為了加強士家在軍隊的影響力。
雖然士徽的影響力也足夠大,但那是在領導層。時間短了還好,時間一長普通士兵的感受力將降低。
倒不是士徽不信任黃忠等人,而是他必須要在軍隊中有一個耳目,隨時了解士兵們的一些需求。
本來士徽也不需要四位統領這么多,可他后來一想,將來他的人馬會越來越多,培育軍官的統兵才能刻不容緩。
總指揮由士徽親自擔當,戲志才就任軍師出謀劃策,杜幾任參軍統領糧草。就這樣士徽軍中的領導班子,逐步形成。
為了檢驗縣兵們的訓練成果,士徽專門召集部隊進行了一場演武。
不僅檢驗整體素質,還要檢驗個人素質。為此他對獲勝者給予一些獎勵。
士匡對他的訓練成果及其不滿意,因為他是第一,不過是倒數。這也不能全怪他,誰叫他隊伍的人身體素質最差。
士匡有些委屈的對士徽說:“三哥這對我不公平,我手下的士兵是何情況你不知道嗎?我對此很不服氣。”
士徽當眾批評了他,“你有何好不服氣的,這次龍川保衛戰中,他們三人誰沒有力挽狂瀾過。”
“他們獲得的這一切,都是他們用命拼出來的。在我這里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我不論你是何身份,在這里能力為王。我絕不會因為他的身份,以公謀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