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啊,你會說粵語嗎?”林家石答非所問。
張一謀尷尬一笑道:“會一點點,以前在廣東工作過一段時間。”
林家石嘆了一口氣道:“我是壓根沒想到,在國內我竟然遇到了語言障礙,出門問個路都沒人能聽懂我的普通話,你說氣人不氣人。”
張一謀:“這也沒辦法,現在普通話還沒有推廣開,就比如我們的電影也是要有字幕或者配音的,不然廣東這邊的人是聽不懂的。”
林家石想想也是幸好自己重生在了北京,如果在廣東這邊,還要克服語言障礙。
“老張,我聽說你在北京電影學院是學攝影的,你是打算以后當導演嗎?”
張一謀微微一笑道:“當導演我哪敢想啊,現在才畢業國內的環境又不是很好,能有個攝影師的位置就很不錯了。”
事實上張一謀說的不錯,按照歷史他還要差不多兩年后才會碰到一個機會,在一部叫做《一個和八個》的電影中擔任攝影師。
并且通過這部作品一舉獲得電影優秀攝影師獎。這也是他成名的起點,后面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這次是因為林家石的原因臨時抽調他過來的,還和他住一屋,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上面對他也是很看好的。
其實,事實和林家石猜想的差不多,張一謀確實被他的老師寄予厚望,所以特意安排他進了代表團。
“老張,如果你是導演你覺得該怎么拍我的《射雕英雄傳》?”林家石突然來了興趣,想考一考這位未來的大導演。
張一謀明顯一愣,他沒想到林家石會突然問他這個問題,畢竟自己雖然有些才華,但怎么說也只是個新手而已。
但是既然被問到了,那他也不怯場,直言道:“如果我是導演,首先我會讓林同志你親自來編寫劇本,然后找徐克或者程小東擔任武術指導。”
“然后對演員進行各地海選試鏡,找出和劇中人物氣質相貌最為相似的演員,同時對歷史資料進行考證,制作出最接近故事歷史中的文化素材。”
“導演說白了就是個組織者,只要用對了人基本就差不了多少。”
林家石一聽覺得張一謀的想法竟然和歷史上香港83版《射雕英雄傳》不謀而合,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英雄所見略同?
“哦,老張你認識徐克和程小東?這武術指導可是武俠劇最靈魂的東西,這可一點馬虎不得。”
張一謀微微一笑道:“徐克我很早就和他打過交道,他在78年的時候就在香港拍攝了一部武俠片《武當情緣》是改編字香港尹虹先生的《武當大掌門》。”
“在這部劇里,徐克不但是導演還是武術指導,里面所有的動作都是他一手設計的,這份手藝當年就被人說成是一絕,而且這幾年過來,想必更勝從前了。”
“至于程小東我認為更加合適,因為他本來就是武術指導出身,他爸就是導演,六十年代末就武術指導了電影《十四英女豪》,就是前幾年他還執導了動作片《出籠馬騮》算是華語片領域動作指導的不二人選。”
林家石聽完,覺得牛人不管什么時候都是牛啊,不說別的自己了解程小東和徐克也是后世他們拿了太多大獎后才知道的。
而張一謀確是在這些人剛剛發跡的時候就一口斷言此二人的前景,算是對他們專業技能的高度認可,也充分說明了此人的眼光的確不錯。
“老張啊,這兩個人現在都應該在香港,我們這次過來都見一見,這次我們過來就是為了籌拍《射雕英雄傳》的,我們把準備工作都落實好,這樣回去了也能有一個好的交代。”
“這次回去后,我看你就先留下來,學校那邊我去打個招呼,你不是學攝影的嗎?先在劇組中擔任攝影師,雖然現在還是草頭班子,但是相信這一次香港之行后,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1982年9月17日香港。。
這個時候的香港繁花似錦,和內地比起來這邊顯然要開放許多,紙醉金迷那不是開玩笑的。
其實說起來八十年代的香港,并不比三十年后差,因為這個時候的香港處在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后來的香港其實一直是走的下坡路,因為內地越來越開放,香港作為中轉站的地位是越來越低的,最后被對面的深圳所超越。
不過這個時候正是黃金時期,所以影視娛樂文化產業異常的繁榮。
“這位是林大俠吧?”一個中年胖子走了過來。
林家石一愣,林大俠這個稱呼他還是第一次聽到,不過也不意外,畢竟這里是香港。
“是的,鄙人就是林家石,大俠不敢當。”
那胖子哈哈一笑道:“能寫出小李飛刀例無虛發,東邪西毒南帝北丐,降龍十八掌舉世無敵的人,怎么可能當不起一個大俠的稱呼呢?”
“鄙人尹虹,與林先生神交已久,只是一直未能謀面,這次能在香江之地遇到先生,真是榮幸之至啊。”
原來這個胖子就是尹虹,看他的面相和金庸有四五分相似。”林家石心道。
“原來是尹先生,真是幸會幸會啊,尹先生是前輩高人,林某只是后進,還需要尹先生多多提點啊。”林家石謙虛道。
其實林家石心里清楚,這是人家客氣,因為再怎么說他們都是同行,而且業務內容高度重合,明顯帶有競爭性質。
同行是冤家這句話可不是隨隨便便說的,如果別人說幾句好話,林家石就信了,那他早被人賣了。
于是又打了幾個哈哈,便分開了。
“剛才那個人可是尹虹,林同志你為啥不和人家多聊幾句啊?”這個時候張一謀在一旁嘆息道。
他是奮斗出身,自然希望不錯過任何機會,特別是像尹虹這樣的大家,機會實在難得。
林家石微微一笑道:“因為我們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