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161】分發神位
- 洪荒之冥河崛起
- 月幽香0
- 1978字
- 2022-12-13 14:15:00
老子原本是要算計佛門,同時分走一部分佛門氣運,畢竟下一個量劫就是西方大興,老子身為東方之人,加上還是玄門大師兄,縱然東方現在一團亂,天庭大興,可是該給西方添亂還是有必要的!
只是老子沒想到,準提和接引居然有如此大毅力,直接舍棄了佛門最高位,將西方教徹底融入佛門,多寶化身如來后,也不在想東方之事,一心一意開始廣大佛門!
因為如今的佛門,大多都是他截教之人,故而多寶對于佛門的歸屬感更強,老子也只能徒之奈何,因為他們圣人被罰三十三天外,根本無法下來!
在天外天,此刻準提和接引也搬了過去,沒辦法,洪荒大地上的靈氣外泄,如今靈氣稀薄,想要成仙都困難,而三十三天外天卻是好地方,加上鴻鈞圣旨,他們也沒辦法違背,所幸就都過去了!
此刻在靈山,釋迦摩尼執掌佛教,燃燈為上古佛,依然半隱退,如來為此劫之主!
對于西方的變化,冥河不是很在意,他的方丈島為混沌碎片所化,比之那些洞天福地要好太多,加上島上靈草遍地,根本不缺靈氣!只是冥河在外加了一層隱匿陣法,算是隱與洪荒之中!
在朝歌,如今姜子牙大兵壓境,依然到了最后時刻,紂王早已經沒有了所用之人,成湯氣數也盡數完結,屬于周武的時代正式開啟!
姜子牙在打敗了紂王后,細數紂王無數過錯,紂王在摘星樓自焚,至于妲己這狐妖,姜子牙本要斬去,但是頭頂出現一朵紅蓮,姜子牙只能跪地道:“拜見天尊!”
此刻,冥河出現在朝歌,看著下方的姜子牙,道:“九尾狐竊據本座弟子妲己之肉身,為禍天下,善惡有報,九尾狐本座就帶走了!”
姜子牙能說什么?只能唯唯諾諾點頭,剩下肉身當著天下百姓的面斬了之后,也算是了結了這個事情,至于另外兩個禍亂宮闈的妖孽,早早就被姜子牙用三昧真火燒死了!
成湯就這樣完了,武王成為天下歸心,在鹿臺下,武王看著高大的鹿臺,見閣聳云端,樓飛霄漢,亭臺迭迭,殿宇巍峨,雕欄玉飾,梁棟金裝;又只見明珠異寶,珊瑚玉樹,廂嵌成瓊宮瑤室,堆砌就繡閣蘭房,不時起萬道霞光,頃刻有千條瑞彩,真所謂目眩心搖,神飛魄亂。就道:“紂天子這等奢靡,竭天下之財以窮己欲,安有不亡身喪國者也!”
姜子牙點頭,道:“古今之所以喪亡者,未有不從奢侈而敗,故圣王再三叮嚀垂戒者,‘寶已以德,毋寶珠玉’,良有以也。”
武王點頭,道:“如今紂王已滅,天下諸侯與閭閻百姓受紂王剝削之禍,荼毒之苦,征斂之煩,日坐水火之中,衽席不安,重足而立,今不若將鹿臺聚積之貨財,給散與諸侯、百姓,將巨橋聚斂之稻粟,賑濟與饑民,使萬民昭蘇,享一日安康之福耳。”
姜子牙自然大喜,命人將鹿臺之財盡數散與朝歌之民!
隨后武王登基,天下歸心!
姜子牙帶人來到西岐,在封神臺上,看著封神榜,知道現在就是封神之時,對著天地一拜,道:“有請玉符、金冊,來封眾神,早安其位!”
姜子牙說完,頓時天上射出兩道金光,已經在姜子牙手里!
對著手里的金冊拜了一拜,姜子牙才打開,開始念道:“柏鑒昔為軒轅黃帝大帥,征伐蚩尤,曾有勛功;不幸殛死北海,捐軀報國,忠藎可嘉!一向沉淪,冤尤可憫。今敕封爾為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職!”
一道金光射在柏鑒身上,頓時柏鑒似乎有了肉身一般,成就神道,飛升進入天庭!
之后就是黃天化,封為三山正神炳靈公,黃飛虎等封為五岳正神,之后天上一道金光下來,姜子牙繼續念道:“黃飛虎執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獄,凡一應生死轉化人神仙鬼,俱從東岳勘對,方許施行。”
這是想要安插人進入地府了,可是地府是冥河分身酆都大帝的底盤,豈是誰說加入就能加入了,姜子牙念完,卻沒有反應,這下眾人都楞了,天際則傳來淡淡的聲音:“不準!”
這是元始想要入地府專門準備的,冥河一句不準,誰都沒脾氣,黃飛虎還是五岳正神,卻不得入地府,只能去了天庭!地府乃是一個功德之地,雖然名義上屬于天庭,只是天庭的昊天知道,那是冥河和平心娘娘的地盤,兩尊圣人之境,加上冥河算是親天庭一脈的,他的弟子六耳更是天庭六御之一,故而昊天根本不插手地府之事,畢竟天庭的事情可都還沒有弄好呢!
元始對于地府功德,可是一直眼饞呢,其實不光是三清,就是西方二圣也是如此,只是一直沒辦法,冥河太強勢,元始還想要借著這次封神,安插幾個人下去,這不是做夢么!
之后就是聞仲等封為了雷部正神,還有火部,瘟部等等!
隨后財神,四大天王,以及肉身封神的哪吒,楊戩以及李靖等人,紛紛成為天地正神!
姜子牙自身因為平定商朝有功,被武王封了一國之主,武王西都長安,武王垂拱而治,海內清平,萬民樂業,天下熙熙皞皞,順帝之則。真一戎衣而天下大定,不遜堯舜之揖讓也。
至此,封神真正結束!
所有正神紛紛來到天庭,朝拜玉帝,天庭真正大興,成為洪荒名義上的主宰,管理天地人三界平衡!
玉帝更是為此和瑤池商量,召開了新一輪的蟠桃大會,可謂盛會空前,讓玉帝極大的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這才是三界之主應該有的范,甚至于太上老君都愿意支持他,還給他了不少九轉金丹,更是讓玉帝喜極而涕,三清之中,還是有明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