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谷賤傷農
- 大明:重生朱柏,成為千古一帝!
- 壹夫當關
- 2025字
- 2022-11-17 19:13:27
看到吳妃一臉嬌羞的樣子。
朱柏心里面也是一陣感慨,作為一個現代人,他看得出來,吳妃的這一番姿態并不是故意矯揉造作,而是她真實的表現。
作為一個剛穿越過來的人,就能和這么好看的大美女春風幾度。
這絕對算是一件讓人激動的事情。
“咚咚咚!”
就在這時。
馬車外面突然響起了一陣急促的敲擊聲音。
朱柏有點尷尬,只能訕訕松開了懷里的吳妃,咳嗽了一聲,正色的對外面問道,“誰?什么事情?”
“殿下是我,劉雍,前面有一群農民攔住了您的馬車。”劉雍的聲音傳了過來。
“農民?農民攔我的馬車干什么?”朱柏有點疑惑,掀開馬車前面的車簾,果然看到前面一群拿著農具的農民在了馬車前面。
“他們都是施州本地的農民,只是因為交不上今年的賦稅,所以攔住馬車求情。”劉雍解釋道。
“求情?”
“看他們這個樣子,你告訴我這是求情?”
朱柏眉頭微微皺起。
他這次離開荊州,身邊帶著的可是實打實的兵卒,手里面拿著的不是燒火棍,可是刀槍劍戟。
這些農民拿著一些農具就敢攔住軍隊?
這不是活膩歪了?
“實不相瞞,他們……家中都有人在軍隊之中,都是被……被姚先生征集過來的。”
劉雍偷偷瞄了一眼朱柏身邊的姚廣廉,說道,“這一次,殿下您要把他們的兒子或者丈夫帶到荊州去,所以他們才會有膽子攔車。”
聽了這話。
朱柏才稍微點點頭,但隨后臉上還是多了幾分疑惑,“還是有點不對勁啊?就算軍中有他們的親人,他們也不至于這樣著急吧?甚至還帶著農具?他們想要干什么?”
朱柏這個問題問出來后。
旁邊的姚廣廉站了出來,小心的說道,“殿下,這個問題能不能讓我來回答。”
“姚先生有什么話就說吧。”朱柏知道,姚廣廉在施州當了那么多年的糧政官,自然對于這片地方很是了解。
“回殿下的話。”
“這些年以來,施州連年征戰,平定蠻族、北上作戰,就連朝廷大興土木的時候都大量從施州征集青壯年,所以我們施州的青壯年很少。”
姚廣廉說起施州地理民情,自然是如數家珍,“這一次征兵,有些人家中勞力甚至已經到了三丁抽一的地步。”
朱柏吃了一驚。
不是都說大明王朝的老百姓生活都很富足么?
怎么現在都到了三丁抽一的地步了?現在還是和平年代,若是到了戰爭年代,豈不是說會有更多的青年被送上戰場?
“百姓實苦,你告訴他們,若有施州人愿意遷移到荊州,一戶賜良田一畝,一戶免賦稅一年。”
朱柏充滿憐憫的看了一眼這些百姓。
“什么!?您所說的,可是真的!?”
“一畝良田,這在市面上可價格不菲啊。”
“如此條件,怕是我們荊州所有的良田都拿出來也分不完啊?”
朱柏的這句話說出來之后,在場的人頓時都吃了一驚。
就連姚廣廉都是一臉詫異的看著他,不敢相信,一個衣食無憂的逍遙王爺,竟然能這么重視農民?
“荊州本就地廣人稀,河流旁有大片可供種植的良田,只要把水患治理了,自然有無數良田。”
朱柏說道,“還有,我的封地上還有一些打獵的獵場,種植的莊園,這些都可以分給百姓。”
朱柏一本正經的說道。
實際上,大明王朝的締造者朱元璋雖然是農民出身,建立王朝之后,也下了很多有利于農民的圣旨。
可這么大的王朝。
縱然朱元璋本人愿意扶持農民,可是那些惠農圣旨,真正能落到農民頭上的也寥寥無幾。
再加上,他本人規定朝廷的官吏的俸祿非常少,縱然懲治貪官的手段狠辣,依然有不少官吏為了錢鋌而走險。
所以,真正的大明老百姓活得還是比較辛苦的。
良田。
對尋常百姓家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就連姚廣廉也吃了一驚,他作為施州的糧政官,也見過皇上高興的時候,給平民百姓一些好的政策。
可是這些政策多半都是流于形式。
朝廷派發下來的銀子多半都進了貪官污吏們的口袋里了。
哪里會有現在這種情況,朱柏竟然直接說,給百姓實打實的土地!?
“王爺,您所說的……都是真的么?”姚廣廉忍不住看著朱柏,眼神中滿滿的全是欽佩和驚喜。
“你莫不是以為,本王是在拿你們開玩笑?”
朱柏搖頭。
他穿越過來時間不算長,對百姓的恩惠不算很多。
雖說前一世,朱柏在民間中的名聲不壞,但是那些名聲多半都是讀書士子說出來的,平民百姓對他并不是很了解。
但現在不同往常了。
如果朱柏只是想要當一個普普通通的逍遙王爺,名聲這種事情自然不用考慮,可在這個時代里。
他的侄子朱允炆和三哥朱棣都不是省油的燈。
朱柏想要在荊州立足,就要有足夠的實力,不然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多謝湘王殿下!”
“有了您的這句話,我相信,施州百姓一定會對您感恩戴德的!”
姚廣廉瞬間跪在地上,眼含熱淚的對朱柏磕了幾個頭。
他明白,這些話對于朱柏來說,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話而已,可對于施州的百姓來說,卻是救命的機會。
有了田地。
那些農民就再也不用受到地主的壓迫了,日子自然也就有了盼頭。
更重要的是,這些年以來,施州的賦稅一直不低,很多老百姓累死累活一整年,不但攢不下什么錢,反而還會欠地主不少錢。
一不留神要是惹怒了當地的豪紳官吏,小命都保不住了。
姚廣廉的效率很高。
很快就把朱柏的話傳到了施州農民的耳朵里,起初聽到朱柏的這些話,施州的農民還半信半疑。
可這些話畢竟是姚廣廉說的。
有了施州糧政官這個身份,他所說的話還是有些分量的,倒是讓不少當地農民都愿意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