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小賺一筆,買買買!
- 首輔家的哭包小嬌妻
- 橙幾
- 2043字
- 2022-11-20 15:39:10
瞬間阮菱籮就有了繼續(xù)下去的動力,這塊大戶人家的住宅區(qū)很大,她走了快一個小時才敲了八九家們。
其中五家拒絕了她,三家在她的極力推銷下,購買了四塊香皂,十二塊肥皂。
還有一家跟她要了一小塊肥皂表示要試試效果,讓她明天再來,效果好就多買點,效果不好以后就不必來了。
阮菱籮很大方的掰了半塊肥皂給了人家。
沒效果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明天來這家人翻臉不認(rèn)賬,她還巴不得繞道呢,這是人品有問題。
眼見日頭逐漸升高,阮菱籮又渴又餓,她找了個陰涼處坐下數(shù)了數(shù)戰(zhàn)果。
四塊香皂一共買了一千二百文,十二塊肥皂賣了三百六十文,一共是一千五百六十文。
她公婆賣一天豬肉都不一定能賺到這么多銀子,阮菱籮高興地收起小布袋子,把剩下的香皂都收回空間里面。
肥皂是她從筐子里拿的,還剩八塊。
她折回集市去找鳳娘,走到地方后發(fā)現(xiàn)鳳娘人不在原地。
“菱籮妹子!我在這兒!”她順著聲音看過去。
對面的茶攤上,鳳娘笑的特別高興,手里抓著空空蕩蕩的背簍,另一只手拼命朝她招手喊她過去。
阮菱籮趕忙小跑著過去。
“怎么都空了?難道全都賣出去了?”她詫異的問。
鳳娘興奮的直點頭,“是啊!我全都賣出去了!”
“我都坐在這里等你好一會了,你去買啥了?咋不見東西?”
阮菱籮心里有些震驚,瞬間對鳳娘刮目相看。
“先不說這些了,我給你點了碗涼茶,你先喝了。”
隨后她把賣肥皂的銅板準(zhǔn)備通通掏出來,阮菱籮趕忙阻止了她。
“鳳姐,這里人來人往。”
財不露白啊。
阮菱籮一個眼神,鳳娘立馬會意,懊惱的一拍腦門。
“你瞧我,高興地都沒了腦子了。”
她長這么大,頭一次靠自己掙來這么多錢,能不興奮嗎?
“咱找個沒人的地。”
阮菱籮點了點頭,一口干了桌上的涼茶,和鳳娘兩個人找了個僻靜的拐角開始數(shù)錢。
理論上,她帶來了六十五塊肥皂,現(xiàn)在還剩十八塊,一共賣出去四十七塊。
一塊肥皂三十文,四十七塊肥皂就是一千四百一十文錢。
兩人把背簍里的錢一枚一枚穿到細(xì)繩上,一吊就是一百文。
最后一共穿出來十四吊。
“怎么只剩三文?”鳳娘算了算賬,疑惑地說,“不應(yīng)該啊。”
阮菱籮趕忙說道,“沒事鳳姐,忙起來總有出錯的時候,只少了幾文錢,已經(jīng)很好了。”
“再說了,這些肥皂能賣出,多虧了你。”她晃了晃手里十幾串銅板,“咱賺了這么多,幾文錢算啥。”
鳳娘頓時松了口氣,幸好阮菱籮是個心胸開闊的。
要碰上個斤斤計較的,不得以為是她私吞了這幾文錢。
阮菱籮按照一開始說好的分成比例,給了鳳娘五吊錢,又?jǐn)?shù)出來六十個銅板遞給她。
看到這么多錢,鳳娘手都顫抖了。
簡直不敢相信,這居然是她短短一個時辰內(nèi)賺來的!
阮菱籮做出來的東西也太能掙錢了!
“我的媽,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錢。”
鳳娘摸著這些錢幣,眼發(fā)直。
阮菱籮笑著說道,“這只是剛開始,只要鳳姐肯跟我一塊好好干,將來還能掙更多。”
見了錢,鳳娘再也不懷疑阮菱籮的掙錢能力了,連忙點頭斬釘截鐵的說。
“我肯定好好干!菱籮妹子,以后你有啥吩咐,盡管叫我!”
鳳娘喜滋滋的把錢收好。
阮菱籮問她有沒有什么要買的,鳳娘手里有了這么一大筆錢,自然有很多想買的東西。
以前家里窮,想買也沒錢買,手頭緊巴巴的,家里的錢糧頂多只夠過日子的。
什么鍋碗瓢盆,衣服鞋襪,哪個拎出來都值得換一遭。
可她沒錢,只能縫縫補補,用了三年又三年。
“有!我想買床新的被褥!”
“我們家那被褥,還是從我婆婆那一輩傳下來的,一直用到現(xiàn)在,早就不暖和了,還薄的很。”
“每每到了冬天,我們一家四口都擠在那床小被褥里面,大人到還好,孩子總是被凍得生病。”
說起家里的這些事,鳳娘難免心酸。
阮菱籮二話不說拉起她,“好,那咱們就去買新的被褥!”
“你放心的挑,挑最好的棉花,錢不夠我給你補!”
鳳娘別提多高興了,兩人背著空空的簍子來到彈棉花的店里,兩旁全是賣布料的。
正好買完棉花再扯上幾塊布料,回家做床單被罩。
阮菱籮在鳳娘挑棉花的時候轉(zhuǎn)到旁邊的布料店,花了兩百文挑了一塊棉質(zhì)的料子,打算拿回去讓鳳娘幫忙做成孩童的內(nèi)衣。
兩人大包小包買了許多,鳳娘懶得等,直接買了床現(xiàn)成的被褥,床單被套的布料是阮菱籮幫著一塊挑的。
她的五百六十多文錢,幾乎花的沒剩多少。
棉花很貴,一斤要四十多文錢,蓋得被子和褥子一共加起來十幾斤重。
做床單和被罩的布料索性就買的比較便宜,算算還剩下二三十文,鳳娘滿意極了。
阮菱籮花了十文錢把回村的牛車給包了,一路上惹得不少人頻頻投來詫異的目光。
鳳娘有些不好意思,時不時拿背簍擋住自己的臉。
阮菱籮就不怎么在乎,東西是她憑本事掙的錢買的,有什么好怕別人看的。
回到村里后,這么一大車的東西又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紛紛議論起來。
“這不是沈家那媳婦阮氏嗎?”
“一段時間不見,還以為她被沈家趕出門了呢,瞧這大包小包,簡直敗家到了極點!”
“沈家夫妻倆也真是倒霉,娶了這么個兒媳婦回來。”
旁邊有人覺得不太對,“你們瞧這阮菱籮是不是跟以前不太一樣了?”
有人這么一提,大伙紛紛觀察的更加仔細(xì)起來,“這么一說好像是有點,比以前瘦了些,收拾的也利索干凈很多。”
“對呀,好像變了個人一樣。”
“她這大包小包的,該不會是發(fā)了什么大財了吧?”
阮菱籮發(fā)財了的消息不知怎么的,忽然在村里慢慢的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