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齊心協力
- 農門科舉:首輔相公不好惹
- 林深時見鹿
- 2249字
- 2022-11-04 12:36:24
第3章:齊心協力
顧敏背著背篼準備回家,卻在村口的小溪停住了,小溪水很清,關鍵是里面有魚!魚也算是一道葷菜了,顧敏想著,便從背篼里抽出一根柴火,準備叉魚。
一旁的村頭玩耍的孩子看見了,十分好奇的圍著她。
“我爹說了,溪里頭的魚可賊了,抓不到的。”其中一個小孩道,“我爹都是用網才能抓住的。”
另一個小孩也贊同道,“抓魚還不如抓黃鱔呢。”
話雖如此,幾個孩子卻依舊好奇的看著顧敏能不能抓到魚。
而此時的顧敏,正全神貫注的看著溪水里的魚,誠如孩子們所言,小溪很窄,里面的魚十分的狡猾,波光粼粼的躲在土石之間,行動迅速。
可顧敏眼疾手快,沒一會兒就叉起了一條肥大的魚,歡喜的笑著。
這下孩子們可炸開了,他們沒想到居然真的能用柴火叉起來魚,他們可真羨慕。
“真厲害,居然真的能叉起來魚。”
“你能不能教教我們。”有孩子問道。
顧敏收起魚,背起背篼,一副高深莫測的說,“這可是秘密。”
抓到魚的歡喜一直延續到了回家,走到屋外,耳聰目明的顧敏就發覺了不對勁,屋內齊嘉正和二爺爺說這話。
“你說劉秀才那里你不能去了?”二爺爺的聲音澀澀,像是受到了刺激。
齊嘉低著頭,聽不清情緒,“劉夫子說他已經沒什么可以教我的了。”
趙氏在一旁心疼的道,“那可咋辦,劉夫子那里去不了,縣學那里也去不了。”
“沒事的娘,我就在家自己溫書。”齊嘉勸著母親。
二奶奶憤憤的道,“要我說,大哥家這次做的事情實在欺負人,拿著咱們阿嘉的名額去討好黃員外,我可聽說了,黃員外搭線讓他們齊孝可是進了縣里的書院讀書,如今齊大媳婦見人就說他家齊孝厲害。”
“厲害個什么,讀了這些年書,兒子都三歲了,連個童生都不是。”趙氏來了氣,“兒啊,咱們也去縣里讀書,娘供你。”
齊嘉皺著眉頭,“娘,我在家自己讀書就好,您和爺爺奶奶已經很辛苦了,您也不要天天織布,你的眼睛一見風就流淚。”
顧敏開門進來的時候,就看見二爺爺沉默不語,二奶奶一臉憤憤。齊嘉正哄著趙氏。
“爺爺奶奶,娘,我抓了條魚,今晚我來做飯吧。”顧敏仿若未覺得笑著,把柴火搬進廚房,便開始卷起袖子做飯。
感謝原身得記憶,讓自己對灶屋不至于一無所知。土壘的灶頭,旁邊一個柜子,柜子帶著鎖,里面放著米和白面,外面放著幾個瓦罐,里面放著油,粗鹽,還有顏色略深,不明的調味品。
顧敏收拾完魚,走到后院的菜地里,摘了些蔥和白菜,總體來說,菜品簡陋,調味簡單,器具不全,顧敏頗有些無從發揮的感覺。好在鄉下家家戶戶都做些醬和醬菜,那醬咸香,來燒魚倒還可以。可惜油少,不然魚炸一炸再燒會更好吃。
做了魚,顧敏問二奶奶要了些豆面和白面,摻和著做了幾個軟乎乎的餅子,配濃濃的魚湯,剛剛好。
“阿遺做什么,怎么這么香?”二奶奶有些好奇的走了進來,“平日里做魚都嫌腥氣,今兒做的到聞著還好。”
顧敏傻乎乎的笑著,“奶奶,馬上好了。”撒上一把小蔥花,倒出了幾分香味兒。
晚餐的時候,齊嘉終于走了出來,不再窩在自己的房間里了。顧敏再次打量了一下自己的小丈夫,年紀不大的原因,才一米六到一米七之間,非常的瘦,臉倒是不黑,就是帶著幾分青色,到底是營養不良。
看著齊嘉,顧敏想到了自己的弟弟,不由得有些心疼。顧敏盛了一碗魚遞給齊嘉,脫口而出的囑咐道,“你多吃些,你看你瘦的。”
這話說的過于自然,以至于沒有其他人認為不對,只有齊嘉抬頭瞪了她一眼,隨即紅了臉,頗有些小孩子的傲嬌。
“阿遺的手藝真好,這魚真好吃。餅子也軟乎,有滋味。”二爺爺感慨道。
趙氏看著齊嘉,若有所思道,“阿遺改明兒再去抓兩條魚,趁阿嘉在家,給他補一補。”
顧敏未覺有什么不對,忙點了點頭,倒是齊嘉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娘,不用,村口小溪的魚哪有那么好抓的。”
二奶奶道,“他娘,要不咱們殺只雞吧,那只老母雞已經不怎么下蛋了。還不如殺了給阿嘉補一補。”
家里好像就一只雞,怪不得記憶中很久沒有雞蛋的味兒了。想到雞蛋,顧敏又開始得勁了,好想吃雞蛋。
趙氏點點頭,轉頭又對顧敏道,“前些日子從鎮上拿回來的荷包可繡好了?過兩日我去賣布,隨便再去接點活。”
顧敏這才想起,原身好像是會些刺繡的,繡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整個甜水村也算是數的上的。
“娘放心,我已經繡好了,待會兒就拿給您。”顧敏乖巧道,心底卻在狂躁,果然童養媳不是這么好當的,砍柴挑水,刺繡做飯,都得干,簡直就是壓榨勞動力啊。不過原身究竟是什么人,怎么不僅會些功夫,還會刺繡,好像還識字。要知道在這個年代,識字可不是簡單的事情,估摸著原身的家境不差,只不過家道中落……
吃完飯,齊嘉又回屋了,顧敏抱著荷包到了趙氏屋里。趙氏正把織好的布收整在一起,見了顧敏,招呼顧敏坐在一旁。
“阿遺,娘也不避諱你,阿嘉讀書要花錢,咱們家里沒什么進項,二爺爺年紀大了,兩畝水田老人家要養老,要養家里一家老小,能花在阿嘉身上的有限。其他就只能靠咱們娘倆了,我織布,你刺繡多少能掙一些。只是辛苦你了。”趙氏拉著顧敏的手,絮絮叨叨。
顧敏到對趙氏刮目相看,這是在對童養媳做思想工作,一起供養大學生的節奏呀。顧敏忙道,“娘,那日后您多接一些繡活兒,我多做一些,娘,您別那么幸苦。”
趙氏滿意的笑道,“等阿嘉讀書讀出來了,咱們日子就好過了。阿嘉那么聰明的孩子,才三歲就知道蹲在村里私塾旁邊,跟著大人念書了,但凡聽上一遍,嘉哥兒都能背下來。劉夫子也說,阿嘉的天賦極高,若是不供他讀書,實在是埋沒了他的天資。”
原來齊嘉從小就是個天才兒童,怪不得小小年紀就能考上童生。古代的科舉制度極其嚴苛龜毛,能夠熬過來的人,都是心性非常堅韌的人。
“等阿嘉考上秀才,娘就讓你們正式成親。”趙氏看著顧敏道,“你年紀也大了,不能一直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