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驗哲學的存在論題
- 謝亞洲
- 2467字
- 2022-11-16 20:33:03
第二節 時間與空間的兩個闡明
康德對時間和空間的形而上學闡明和先驗闡明對整個康德的知識論是基礎性的,同時,也是最受挑戰性的。包括尼采、海德格爾在內的很多哲學家都認為康德這部分的內容很模糊,不具有徹底性和說服力。康德在這部分沒有回答他自己針對這部分所提出的問題。正因為如此,包括胡塞爾在內的哲學家都認為康德還沒有進入真正的先驗哲學,或者說康德還處在一種前先驗狀態,因為在這里康德沒有一種徹底的“懸置”。我們知道,康德哲學是探討當對象刺激我們時,我們思想中的必然性因素。這個必然性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指直觀與范疇。直觀與范疇的關系的可能性是一切先天綜合知識可能的前提,而直觀與范疇的關系的可能性在于直觀的本質。對時間和空間的兩種闡明就是要證明什么東西是必然地屬于直觀,同時要闡明由直觀的本質決定的那種先天綜合知識的可能性。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直觀為什么總是與范疇能保持一種關系的必然性,這種必然性的保證何在。正如德勒茲對各種對康德的批判的總結:“他們還指責康德思想中互不相關的術語之間竟然殘存著不可思議的和諧。”[38]事情確實如此,為什么直觀與范疇能保持關系的和諧呢?我們要知道,如果要闡明范疇和直觀之間的和諧必須確定它們都來源于同一個東西,或者說范疇與直觀之間的關系的可能性是由任何一個概念的起源性質決定的。但康德哲學中對起源的論述是很模糊的,尤其是直觀作為知識的起源。所以,批判者們認為在康德哲學中沒有贏得一個起源[39]。“他們要求原則對于客體而言不僅僅是制約性的,而且是真正起源性的生產性的(永恒差異或永恒確定的原則)……至于一種關于內在差異和內部決定的原則,他們則不僅要求綜合要有根據,而且要求在這種綜合中多樣性的復制同樣要有根據。”[40]如果說在胡塞爾那里通過“懸置”的方法使他的先驗哲學“把世界的起源當作決定性的問題”,[41]那么在康德這里又是什么讓康德獲得了一種起源呢?
康德哲學好像只把批判作為一種方法而使自己的哲學獲得了一種體系的完整性。如果批判只作為一種方法,那么批判就會失去那種來自起源的動力,整個先驗原則的立法能力就會喪失。我們要闡明康德哲學的起源性質就是要闡明康德哲學中批判的力量源泉何在。可“在康德那里,批判未能發現使之得以實現的真正能動的例證。它在妥協中耗盡了精力:它從未令我們克服在人、自我意志、理性、道德和宗教那里表現出來的各種反動力。它甚至具有相反的效應——它使這些力變得更像‘我們自己’的東西”[42]。如果事情真的是這樣,那么我們可以說“康德的先驗原則是限定性的原則,卻不是內在的起源性原則”[43]。那么,我們要追問的是,為什么康德哲學沒有獲得很好的關于起源問題的回答呢?我們發現在康德哲學中,關于主體、自我、精神、理性、自我意識的概念都是很模糊的,這些概念到底是指向誰呢?批判者們認為“所有這些不確定性都一律開始于康德的批判”[44]。的確,我們發現在康德哲學中自始至終都沒有確定的關于主體、自我、人的概念,我們可以說先驗的主體、先驗自我等,也可以說經驗的主體、經驗的自我、道德的自我等。而且在這些概念之間總好像存在某種斷裂,難道“我”只有作為一個分裂的“我”才是可能的嗎,難道在康德哲學中就沒有將“我”的某種源始現象形成主題嗎,難道“我”就沒有那種自身給予的統一性(自由)嗎?總之,康德哲學中難道真的缺少某種起源的決定性原則嗎?難道正如尼采所認為的康德哲學真的是缺少某種力的作用嗎?難道康德的批判真的是缺少使之得以完全實現的動力嗎?
對康德哲學的各種批判可以借用尼采對康德的批判來給予典型性的說明。[45]海德格爾對康德的解讀就是對這些批判的有力回應,同時在海德格爾看來這些批判之所以看上去很有道理,就是對康德的認識論解讀所造成的。對以時間和空間的形而上學和先驗闡明為中心的先驗感性論的解讀是海德格爾對這些批判做出回應的關鍵一步。為了更好地理解海德格爾對先驗感性論的存在論解讀以及整個康德解讀的思想意義,我現在借用德勒茲對尼采與康德批判概念之間的對立性總結的重要兩條摘抄如下:(1)起源性和可塑性的原則與先驗原則相對立,前者描述、詮釋以及評價信仰的意義和價值,而后者是所謂的事實的絕對條件。(2)批判的目標不是人的目標或理性的目標,它最終的目標是超人,是征服,是被超越的人。批判的要點不在于辯護,而在于不同的感覺方式:它是另一種感知性。[46]就尼采對康德的批判而言,康德哲學似乎缺少那種對思想本身的標識。在康德哲學中,似乎缺少一個關于人的格位的確定性原則,甚至可以說尼采的人的超越性質在康德哲學中從未發生過。超越在于能超越,在于人的自身的確定性甚至是決定性(如海德格爾的時間,尼采的譜系學之下的力的因素)原則,在于人的自由的自身給予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統一性的完全實現。那么,在康德哲學中到底有沒有那個使 “我 ”完全得以被標明的東西,也就是說康德的先天綜合知識有沒有可能是一種基礎存在論,即人的形而上學問題。這正是海德格爾要做的事情。
海德格爾對康德哲學的解讀正如他自己所說,他要探討的是康德哲學中究竟發生了什么,而不是康德說了什么,因為只有這樣他認為才能貼近康德真正的哲學工作。那么康德先驗哲學中到底“發生了什么”讓海德格爾認為康德同樣使“存在與時間”成為哲學的主題,或者說康德的“哲學思考(同樣)是作為此在的堅決的超越性而發生的”[47]。先驗哲學動機才在那種意義上與存在問題聯系起來,先驗哲學才是人的形而上學問題。[48]海德格爾要回答這些問題,只有從康德的哲學思想的內在可能性著手,也就是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的問題入手。通過對康德自己思想的現象學分析,真正的思想就會自身呈現。對康德的時間和空間的形而上學與先驗闡明的解讀是直接關系到整個對康德的思想做出存在論解讀的關鍵一步。現在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對這部分的解讀一方面是由康德自己的思想邏輯性所要求的,另一方面也是由思想本身所要求的。在邏輯與思想之間,真正的作為思想的邏輯(先驗邏輯)發生了。由此,我們必須進入康德的思想本身,看在先驗感性論中到底發生了什么——這是先驗邏輯之所以為思想的(真理的)邏輯的第一步。